《授時曆》

《授時曆》

《授時曆》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曆法,也是行用時間最長的曆法。從元代頒布開始,歷經整個明代,一直到清初的360多年中,行用的曆法實際上都是《授時曆》,只是名稱有所變化而已。

簡介

授時曆是中國古代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曆法,為元代郭守敬王恂許衡等人創製,因古語“敬授人時”而得名,從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開始實行。明朝所頒行的大統歷基本上就是授時曆,總共實行了364年。

歷史

《授時曆》《授時曆》

元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所用的曆法《大明曆》。這部使用了700多年的曆法誤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決定修改曆法,明初宋濂等撰《元史》記載,1276年(至元十三年)六月,元世祖王恂江南日官置局改歷,以張易董其事,易恂奏宜得許衡明歷理,遂詔命許衡赴京領改歷事,至元十五年詔郭守敬,十六年詔楊恭懿改歷。而且在《歷志》中明確指出許衡為《授時曆》主編,“今衡、恂、守敬等所撰《歷經》及謙《歷議》故存,皆可考據”。在清魏源撰《元史新編·歷志》及其它諸多史書中均有同樣記載。說明在明、清兩朝同樣記載許衡為《授時曆》主編。

郭守敬等人還接受了編制新曆法的任務。1277年左右,郭守敬向政府建議,為編制新曆法,組織一次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的天文觀測。元世祖接受了建議,派14名天文學家,到國內26個地點進行了幾項重要的天文觀測,歷史上把這項活動稱為“四海測驗”,測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長度和晝、夜時間的長度,為編制新曆提供了較為精確的數據。

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春天,新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時”的古語,取名為《授時曆》。

計算方法

授時曆套用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經赤經、赤緯之間的換算,並用招差術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授時曆採用統天曆的長度,365.2425日為一年,29.530593日為一月,與現在所使用的公曆的數值完全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時間上,授時曆比公曆的公布提前了300多年)。推算節氣的方法是將一年的\frac{1}{24}作為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正式廢除了古代的上元積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為曆元,所定的數據全憑實測,打破古代制歷的習慣,是中國曆法上的大變革之一。

影響

《授時曆》編制不久即傳播到日本朝鮮,並被採用。近年來日本和歐美等國的天文學家和天文學史家對《授時曆》產生了新的興趣,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並組織了翻譯工作。《授時曆》作為中國歷史上一部優秀的、先進的、精確的曆法,在世界天文學史上也占有突出的位置。郭守敬也受到國際天文學界的廣泛尊敬,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相關報導

許衡墓地晉升國家級文保單位

2013年11月7日,《授時曆》作者許衡墓晉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揭牌儀式與中國第三屆許衡文化論壇在焦作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100多位許氏宗親應邀參加了揭牌儀式。

許衡祖籍河內李封(現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李封村),是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許衡在思想、教育、曆法、哲學、政治、文學、醫學、歷史、經濟、數學、民俗等方面皆有頗深的造詣和卓越的建樹,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通儒和學術大師,參與制定了元朝的官制禮儀和《授時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