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的手套》

《挑戰的手套》

這是作者最有爭議的一部作品,該劇女主人公斯瓦瓦聽說未婚夫並不像她一樣貞潔時,將手套朝他擲去,這意味著男人也應服從加於女人身上的同樣的道德要求。這一點引起轟動,並在斯堪的納維亞觸發了一場持續好幾年的關於性道德的激烈辯論。儘管持異議的人很多,但比昂松未放棄自己的立場。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挑戰的手套》挑戰的手套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作家,社會活動家。1832年12月8日生於挪威北部一個鄉村牧師家庭,1910年4月26日卒於法國巴黎。1850年,比昂松赴克里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1852年就讀於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學。

1855年後在《每日晨報》和《晚報》任文學戲劇評論員和編輯。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國家劇院編導。

1865~1867年主持克里斯蒂安尼亞劇院。1870~1872年創辦劇院。1903年因“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又繽紛”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簡介

《挑戰的手套》《挑戰的手套》
1886年他重寫了《手套》 ,使之更為鋒利尖銳。原劇本以和解告終,而在新劇本中,斯瓦瓦毫不退讓,堅決要求未婚夫必須保持貞潔。《超越人力》(1883)一般認為是比昂松最優秀的劇本。該劇表明,比昂松完全清楚,要使人類理想超越自身能力的範圍是多么危險。十年後,比昂松又寫了該劇的續篇《超越人力》 (1895),劇中同樣的觀點被用於政治領域。劇本描寫了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鬥爭,各方都向對方提出了極端的過分要求。

比昂松一生為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挪威文化、擺脫異國束縛和統治進行鬥爭。晚年支持芬蘭反對沙俄侵略,積極參加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運動。比昂松的劇作觸及時弊,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自私、虛偽、貪婪等醜惡現象,不過其結局往往都是矛盾得到和解,具有改良主義色彩。

國內外戲劇書籍盤點(一)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本任務主要盤點國內外著名的戲劇書籍。
《羅佐夫戲劇選》
《阿爾布卓夫戲劇選》
《萬比洛夫戲劇集》
《奧德茨劇作選》
《畢德曼和縱火犯》
《奧本海默案件》
《竇巴茲》
《女僕的兒子》
《戲劇卷》
《戲劇選(恰佩克選集)》
《卡爾德隆戲劇選》
《中鋒在黎明前死去》
《偉大的牽線人》
《正面與反面》
《紀念碑》
《遠去的花園》
《家有嬌妻》
《看管人》
《皮蘭德婁:戲劇二種》
《動物園的故事》
《加西亞·洛爾卡戲劇選集》
《血的婚禮》
《梅特林克戲劇選》
《繆塞戲劇選》
《貴族夫人的夢》
《奧爾菲》
《西恩·奧凱西傳》
《我敲門——童年生活的回憶》
《他們來了》
《迪倫馬特喜劇選》
《薩特戲劇選》
《布萊希特戲劇選》
《歐美現代派作品選》
《克魯奇科夫斯激戲劇集》
《外國現代派作品選》
《比昂遜戲劇集》
《哥爾多尼戲劇集》
《雲使·沙恭達羅》
《高爾基劇作集》
《易卜生戲劇選》
《機器與人》
《等待老左》
《民眾與人》
《外國劇作選》
《歌德戲劇集》
《死無葬身之地》
《騎馬下海的人》
《挑戰的手套》
《紅房間》
《久保榮戲劇集》
《花的智慧》
《侵犯》
《奧凱西戲劇選》
《地獄·神秘日記抄》
《瘋人辯護詞》
《毛猿》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
《奧尼爾劇作選》
《天邊外》
《尋找自我》
《西方現代戲劇譯作》
《蕭伯納戲劇選》
《鬼魂奏鳴曲》
《沉鍾》
《有產者》
《青鳥》
《小泥車》
《阿里斯托芬喜劇集》
《歐里庇得斯悲劇集》
《美國夢》
《四川好人》
《玻璃動物園》
《群鼠》
《根》
《亨利四世》
《等待戈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