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過好》

《把日子過好》

《把日子過好》是一部反映城市風貌、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生活的電視劇,該劇以原長春市一個樸實的社區主任譚竹青為原型,真實再現"小巷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事跡。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把日子過好》《把日子過好》

吉林電視台、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長春電視台、吉林省東北風影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23集電視劇《把日子過好》,於2010年9月8日14時25分在央視八套播出。

《把日子過好》是一部專門講述長春老百姓故事的都市劇,以原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譚竹青這一先進典型為原型,跨越60年歷史時空,反映長春城市的發展變遷,原汁原味展現了長春人善良正直、寬厚淳樸的美好心靈。
該劇由長春市委宣傳部、長春電視台和吉林省東北風影視劇製作有限公司聯合拍攝,執導過《聖水湖畔》 《河彎彎路彎彎》等電視劇的導演付百良擔任導演,多名二人轉演員在劇中擔任角色。
該劇定位關注民計民生,弘揚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精神,講述了長春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本劇由著名導演付百良傾力執導,宋丹丹擔任女一號,塑造以譚竹青為原型的小巷總理一角。
該劇於2008年10月22日在長春開機,並於2009年1月10日關機,歷時80天。作為向長春解放61周年和共和國61周年華誕獻禮的電視連續劇,該劇充分展示了多彩的長春元素,以及長春最具人情味城市的獨特魅力。

製作背景

電視劇《把日子過好》劇照。 前排左二為宋丹丹扮演的、以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譚竹青為原形的“小巷總理”。電視劇《把日子過好》劇照。 前排左二為宋丹丹扮演的、以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譚竹青為原形的“小巷總理”。

為了跳出常規和固有的創作思維,市委宣傳部遴選編劇時頗下了一番功夫,結果,作品風格以大開大合、充滿張力見長的陝西省寶雞市作協副主席李廣漢與長春結下不解之緣。經過兩個多月的採訪和寫作,劇本《把日子過好》新鮮出爐。“之所以取名叫‘把日子過好’源於講述長春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這一創作定位和彰顯城市精神這一主題思想,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需要踏踏實實把日子過好,都希望和和美美把日子過好。在寫本子的這些日日夜夜,我深深地被長春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長春人感動著,我相信,觀眾也將和我一樣。”李廣漢說,他對這部戲充滿信心。
此前一直參與劇本策劃、構思、創作並與中央電視台對接各項開機前準備工作的國家一級導演付百良此次執導《把日子過好》,說起這部即將在家鄉開拍的大戲,曾經執導過《聖水湖畔》的付導激情澎湃:“能夠執導這樣一部專門講述長春發展變化和長春人生活變遷、詮釋長春寬容大氣、自強不息城市精神的電視連續劇,我和我的團隊非常亢奮,我想有各級領導的關心,有明星宋丹丹的加盟,有央視廣泛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有投資方東北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把日子過好》必將被打造成一張充滿長春元素、表現長春特色的影像名片,隨時代的發展,載入史冊。而我們所有的人,將努力工作,不辱使命。”

提起吉林省東北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其創始人馬普安,長春人恐怕並不陌生,因為東北風品牌二人轉在長春也可謂家喻戶曉。此次投資拍攝從未涉足過的電視劇,馬普安自有一番想法:“吉林的電視劇現象全國聞名,長春這次有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把日子過好》是專門寫長春和長春人的,是專門反映長春城市精神的,我首先對這個創作題材很感興趣。說實話,看過劇本後,我流淚了,劇情真的很感人,所以我決定投資。近幾年來,承蒙政府支持和百姓厚愛,東北風才不斷發展壯大,回過頭來,我們為這座城市做點事也是應該的,這也是我們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初衷。在投拍這部戲的同時,我們成立了吉林省東北風影視劇製作有限公司,這標誌著東北風在向文化產業集團經營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藉此機會,我代表東北風全體員工,衷心祝願全市人民把日子過好。”

劇情

《把日子過好》劇照《把日子過好》劇照

1948年,流浪少女唐雲青被解放軍戰士楊維民從戰火中搭救出來,10年後他們再次重逢,並結為夫妻。為了一心撫養楊維民亡妻留下的2個孩子,唐雲青自己終生未孕,她的善良和無私贏得了“二道窪”社區居民的尊敬,大家擁戴她做了居委會主任,在此後改革開放的30年中,她以柔弱之軀,承載了二道窪這個“草根階層”聚焦的貧困社區的種種問題。在她的帶領下,小小的居委會先後創辦了社區幼稚園和養老院,創辦了社區飯館和皮革廠等十幾個企業,並將二道窪這個有名的棚戶區改造成現在的花園小區,被春城人民予為“社區明珠”、“溫馨家園”。二道窪人過上了好日子,但唐雲青積勞成疾,倒了下來。

以真情實景講述了原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譚朱青的故事。全劇以彰顯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長春城市精神為主線,跨越60年,原汁原味展現了長春人善良正直、寬厚淳樸的美好心靈。全劇通過悲歡離合、事與事的矛盾展開情節,全面展示了長春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弘揚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長春精神。該戲以小人物折射大歷史,反映長春60年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發展變遷、市民精神風貌和從中彰顯出來的城市精神。同時將一汽、長影等長春元素有機地結合劇中,通過關注棚戶區改造、下崗再就業等民計民生問題,來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把日子過好》是一部反映城市風貌、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生活的電視劇,該劇以原長春市一個樸實的社區主任譚竹青為原型,真實再現“小巷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事跡。

主創人員

導演:付百良導演:付百良

編劇:李廣漢
代表作:《西部熱土》、《正月十五唱大戲》(榮獲中國電影電視百合獎)
導演:付百良
代表作:《聖水湖畔》(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河彎彎路彎彎》(榮獲“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小白玉霜》(榮獲“飛天獎”一等獎)、《種啥得啥》(榮獲“飛天獎”二等獎)
攝影:張朝陽
代表作:《滑板夢之隊》(榮獲中國電影銅牛獎最佳攝影獎)、《破釜沉舟》(榮獲優秀數字電影技術獎)
美術:張 翌
代表作:《聖水湖畔》
錄音:柳 群
代表作:《河彎彎路彎彎》(榮獲“飛天獎”最佳音響獎)

主演介紹

宋丹丹宋丹丹

宋丹丹
宋丹丹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話劇演員影視演員。曾榮獲文化部觀摩演出一等獎,北京市政府表彰優秀演員獎,第六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1986年主演電影《月牙兒》榮獲第41屆薩萊諾Salerno國際電影節義大利銀質獎。宋丹丹是中國出類拔萃的明星,戲路廣,涉獵多種藝術形式。實力派演技派中的佼佼者,深受廣大中國觀眾所喜愛 。

1981年宋丹丹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訓練班,1983年留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1984年宋丹丹在話劇《紅白喜事》中飾“靈芝”榮獲文化部觀摩演出一等獎。榮獲北京市政府表彰優秀演員獎。1985年在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飾“宋小麗”榮獲第六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1986年主演的電影《月牙兒》榮獲第41屆薩萊諾Salerno國際電影節義大利銀質獎。

1994年她和當時丈夫英達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獲得空前成功,但兩人的婚姻隨後破滅。之後,宋丹丹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和影視劇中活躍。歷經情感和事業幾多變化的宋丹丹因話劇《萬家燈火》重回劇場,2004年宋丹丹榮獲第五屆中國話劇獎--金獅獎。宋丹丹演繹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作品。話劇《茶館》,第一次登上美洲大陸。《白鹿原》黃土高坡上,渴望光明又無法主宰命運的小娥,給觀眾強烈的震撼力。電視劇《家有兒女》《馬文的戰爭》,美妙的節奏引人入勝,詼諧幽默令人輕鬆。她是激情四射寬宏而開朗的母親,她是游離隱忍而反思生活的都市女性。

央視春晚舞台的小品,獨樹一幟,忍俊不禁。她是傳播時尚觀念,聊天也能收費的心理醫生。她是爭當奧運火炬手失敗的老太太。在春晚合家團圓時,觀眾分享快樂,感悟生活的變化,感悟時代的前進。2009年北京人藝獻禮國慶六十周年話劇《窩頭會館》,宋丹丹是演員兼導演。傳承話劇藝術與魅力。主演電視劇《馬文的戰爭》日本東京國際電視劇節獲得特別獎。 為促進中國與亞洲影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電視劇《相伴》將一位烈士母親賀幗玉的人生演繹的悲壯,堅強。

侯天來
侯天來,國家一級演員,國內最為出色的實力派演員之一,1982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畢業後成為吉林省話劇團的一名話劇演員。以飾演反派角色聞名。代表作品:《苦菜花》 、《冰器》、《有淚盡情流》、《生死十七天》、《女人背後的女人》、《極度危機》、《透明天空》、《女人不再沉默》、《國家機密》、《絕不放過你》、《日出》、《妻子》、《與敵共眠》等。

用“大器晚成”來形容侯天來十分恰當,因為在《女人不再沉默》里的精彩表演,讓從影30多年的他終於在觀眾當中有了知名度。很多觀眾認識侯天來,還要歸功於那部在大連拍攝的《女人不再沉默》。在這部電視劇里,侯天來飾演的主編汪顯聲是個地地道道萬人恨的角色。之後,侯天來又演了很多人物,但給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變態的主編。談到如何將《女人不再沉默》中的汪顯聲刻畫得如此到位時,侯天來透了“老底”:“我在演汪顯聲這個變態時,就一直認為性騷擾是很正常的事情,摸漂亮女孩的手也很正常,就是這種思維中的‘正常’想法才讓我將汪顯聲塑造得有血有肉。演員在創作一個人物時,如果對這個人物帶有好壞之分的‘偏見’,就容易影響表演。所以我在演戲時,就抱著這種真實的想法去演。”他在《新英雄虎膽》里,演一個隱藏在寺廟掃地的特務頭子,屬於老謀深算的那種人,前五六集戲他一直都在掃地,也沒有什麼台詞,讓觀眾看了會猜測這個角色很好演,但是這對侯天來來說卻很新穎。

潘陽潘陽

潘陽
潘陽,和很多人一樣,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不由得大吃一驚,潘長江的女兒竟然如此漂亮!她的名字叫潘陽,是一名剛剛從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毫無疑問,她從父親和母親那裡繼承了太多的藝術天分!

主要演藝作品
2006年電影《別惹小孩》片尾曲演唱兼作詞;
2006年20集電視連續劇《電梯》飾演高美美;
2007年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1》;
2008年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2》;
2010年電視劇《能人馮天貴》
2010年電視劇《新雷鋒班的故事
2007年11月參加央視《歡樂中國行》走進重慶與父親潘長江合唱歌曲《好人好夢》;
2007年11月參加滄州電視台周年慶演唱嘉賓;
2007年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1》;
2008年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2》。
2009年7月參加央視《歡樂中國行》演唱《愛你呀》
2009年8月參加央視《心連心--赴江西上饒慰問演出》與潘長江同台演唱《好人好夢》
2010年2月參加遼視春晚演唱《哆唻咪
2010年2月和父親潘長江一起參加湖南元宵喜樂會演唱《祝願歌》

劇中演員

宋小寧宋小寧

宋丹丹——唐雲青
侯天來——侯登科
潘陽——付聰
李柔潼——王小月
宋小寧——寶秀
楊立山——楊維民
楊凱迪——侯娟
關小飛——馬改鳳
童大偉——寶林
張永祥——章長明
張宏——李永江
李小勇——劉群生
劉美陽——齊素素
李柔潼——王小月
許玲——長順嫂
趙鳳霞——金嫂
張濤——伍老槓
趙小龍——嘎頭
劉英——群生媽
李英——侯妻
王旭——左雲
李惠傑——喬淑霞
侯迪——二毛

影片風格

《把日子過好》劇照《把日子過好》劇照

《把日子過好》選題及意義
吉林省是電視劇生產大省,近年來,一批批優秀電視劇作頻頻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作為省會城市的長春,作為一個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應該有一部反映自己城市風貌、城市精神和城市人民生活的電視劇。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從今年初開始醞釀,準備推出這樣一部藝術作品,並考慮以小人物折射大歷史,反映長春60年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發展變遷、市民的精神風貌和從中彰顯出來的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同時將一汽、長影等長春元素有機地結合到劇中,通過關注棚戶區改造、下崗再就業等民計民生問題,來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在所有的電視文藝節目中,電視劇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一部精品電視劇的觀眾往往數以億計,其影響是轟動性的,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大城市影響力極好的載體,而且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長春是一座文化名城,有著獨特的文化資源和人文景觀,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值得書寫和傳揚。通過對老百姓平實生活進行藝術加工創作,折射出長春這座城市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城市的變遷以及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民情感、追求的變化,這種選題是完全符合國家今年電視連續劇播出重點選題要求的。攝製這樣一部電視劇,對於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煉長春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建設文化大市,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獻給長春解放六十周年、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最好的禮物。

《把日子過好》彰顯長春城市精神
據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二十六集電視連續劇《把日子過好》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都市劇,作為第一部專門講述長春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電視連續劇,全劇以彰顯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長春城市精神為主線,跨越60年歷史時空,全景展示了長春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大成就,原汁原味展現了長春人善良正直、寬厚淳樸的美好心靈,生動演繹了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團結互助、自強不息的感人故事。全劇通過人與人的悲歡離合、事與事的矛盾衝突展開故事情節,講述的是平凡人、平凡事和日常瑣碎的生活,突出的是民計民生主題,謳歌的是勤勞、樸實、自強、自信的長春人開拓奮進,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壯舉。劇中大膽運用諸多色彩豐富、特色鮮明的長春元素,全面展示了長春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生動詮釋了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市委宣傳部領導表示,《把日子過好》一定能讓觀眾坐得住、看得下去。同時,該劇將以真實的藝術創作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進一步提升長春這座最具人情味城市的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幕後製作

宋丹丹宋丹丹

以譚竹青為原型 展現長春魅力
該劇是一部專門講述長春老百姓故事的都市劇,以原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譚竹青這一先進典型為原型,跨越60年歷史時空,反映長春城市的發展變遷,原汁原味展現了長春人善良正直、寬厚淳樸的美好心靈。

該劇之所以取名叫《把日子過好》,源於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這一創作定位和彰顯城市精神這一主題,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需要踏踏實實把日子過好,都希望和和美美把日子過好。

小人物折射大歷史 講述百姓故事
長春市委宣傳部從2008年年初開始醞釀,經過兩年的籌備,成功推出了這樣一部藝術作品,該劇以小人物折射大歷史,反映了長春60年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發展變遷、市民的精神風貌和從中彰顯出來的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同時將一汽、長影等長春元素有機地結合到劇中,通過關注棚戶區改造、下崗再就業等民計民生問題,來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在劇中,長春籍演員凱迪飾演的侯娟為了報答宋丹丹飾演的唐雲青,她下到基層工作。工作之初,侯娟並沒有很用心的去完成基層工作任務,日子久了,她被社區主任唐雲青的一點一滴慢慢感動,最後決定一直留在基層工作,做好助手工作。
宋丹丹推片約 來長春當“主任”
出演本劇,宋丹丹是首次以東北人形象出現在電視劇作品中。事實上,宋丹丹儘管在《昨天今天明天》等小品,以及電影《男婦女主任》中以東北人形象出現,但是她還從未嘗試過在電視劇中演繹東北人。當時宋丹丹的檔期排得很滿,但《把日子過好》劇本感動了她,她毅然推掉其它片約,接了這部電視劇 。

很多東北風二人轉藝術團的演員參演
趙本山帶隊的遼寧二人轉演員集體觸“電”,相繼拍攝出《馬大帥》 、《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後,吉林二人轉演員也進行了一次整體螢屏突擊。
有所不同的是,在《把日子過好》中,他們詼諧幽默的戲份不會太多,而是通過展現市井百態來彰顯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

影片評價

《把日子過好》拍攝現場《把日子過好》拍攝現場

26集電視劇《把日子過好》由長春市委宣傳部、長春電視台和吉林省東北風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聯合拍攝。該劇由曾經執導過《聖水湖畔》的著名導演付百良執導,著名影視明星宋丹丹、侯天來出演。全劇預計80天封鏡。
宋丹丹首次以東北人形象出現在電視劇作品中。事實上,宋丹丹儘管在《昨天今天明天》等小品,以及電影《男婦女主任》中以東北人形象出現,但是她還從未嘗試過在電視劇中演繹東北人。自從在小品中演東北人以後,宋丹丹去過世界各地很多地方,“無論我走在世界哪個地方的中國餐館,都會有人過來說,‘大姐,我也是東北人,咱老鄉。’”宋丹丹說,“起初我還想解釋一下我不是東北人,後來就不解釋了,甚至潛意識裡已經把自己看成東北人了,把東北看成我的第二故鄉。”說起與長春的淵源,她透露自己第一部戲就是在長春拍的。在那部由李前寬夫婦執導的《田野又是青紗帳》中,她扮演了一位啞女,根本沒有台詞,卻在長春逗留了2個月之久,也因此與長春結下不解之緣。

《把日子過好》從立項到創作,從選拔演員到籌備拍攝,整個過程一直受到了長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中宣部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被列入中宣部2008年重點跟蹤劇目。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振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以譚竹青這個時代典型為基本素材,反映長春解放60年來歷史變遷,通過小人物折射大歷史、小切口透視大改革、小事件突顯大轉折,同時展現長春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城市精神。該劇將在短短26集中跨越60年,譚竹青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將更細緻地展現出來。對此,宋丹丹也表示自己非常有壓力。
很多東北風二人轉藝術團的演員也出現在演員表上。趙本山帶隊的遼寧二人轉演員集體觸“電”,相繼拍攝出《馬大帥》、 《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後,吉林二人轉演員也進行了一次整體螢屏突擊。有所不同的是,在《把日子過好》中,他們詼諧幽默的戲份不會太多,而是通過展現市井百態來彰顯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