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萊多天文表》

《托萊多天文表》, 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宰爾嘎里(1029~1087)於1080年編成著名的《托萊多天文表》。他對宇宙模型作了一個重要的修改,他取消了水尾的本輪,又把它的均輪改為橢圓形,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他們在宇宙理論方面也曾提出一些具有開創性的想法,但沒有能夠展開。

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宰爾嘎里(1029~1087)於1080年編成著名的《托萊多天文表》。他對宇宙模型作了一個重要的修改,他取消了水尾的本輪,又把它的均輪改為橢圓形,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他們在宇宙理論方面也曾提出一些具有開創性的想法,但沒有能夠展開。他們之中也有人試圖建立另外的宇宙模型,但最終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來。

在這裡,最值得一提的是以學識淵博著稱的古代阿拉伯學者比魯尼(973~1048)。他曾提出過地球繞太陽旋轉的想法,也曾認為行星的軌道可能是橢圓形的,但是,他沒有能再向前跨進一步。

但是無論如何,後起之秀阿拉伯人在天文學方面,確實為世界增添不少喜氣。他們以自己的勤勞和求識,為古代天文學做出不朽的功勳。

內容簡介

西阿拉伯學派 西班牙哈里發王朝(又稱後倭馬亞王朝,中國史稱白衣大食)最早的天文學家是科爾多瓦的查爾卡利。他的最大貢獻是於1080年編制了《托萊多天文表》。這個天文表的特點是其中有儀器的結構和用法的說明,尤其是關於阿拉伯人特有的儀器──星盤的說明。在《托萊多天文表》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托勒密體系作了修正,以一個橢圓形的均輪代替水星的本輪,從此興起了反托勒密的思潮。這種思潮由阿芬巴塞發端,阿布巴克爾比特魯吉為其繼承者。他們反對托勒密的本輪假說,理由是行星必須環繞一個真正物質的中心體,而不是環繞一個幾何點運行。因此,他們就以亞里士多德所採用的歐多克斯的同心球體系作為基礎,提出一個旋渦運動理論,認為行星的軌道呈螺旋形。其後,信奉基督教的西班牙國王阿爾方斯十世,於1252年召集許多阿拉伯和猶太天文學家,編成《阿爾方斯天文表》。近年有人認為這個表基本上是《托萊多天文表》的新版。

相關詞條

科普 教育 科學 醫藥工具書 天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