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剝離術》

《扁桃體剝離術》

《扁桃體剝離術》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臨床醫學院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家衛生部的醫學視聽教材。

《扁桃體剝離術》《扁桃體剝離術》
《扁桃體剝離術》 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臨床醫學院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家衛生部的醫學視聽教材。扁桃體手術有2種,一種是剝離術,另一種是擠切術。該課件主要講述的是扁桃體剝離術,詳細介紹了剝離術的手術過程、處理、手術的一些準備已經適應症、禁忌症等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適合醫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信息

名稱:《扁桃體剝離術》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者: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臨床醫學院
出版日期:2002年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ISBN:ISRCCNM220200320
定價:¥48.00
本片為"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扁桃體剝離術是每位住院醫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手術之一。本片介紹了扁桃體剝離術的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術前用藥、手術過程、術後處理等內容。本片圖像清晰,講述詳細,示範準確。本片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臨床醫學院製作,片長24分鐘,適合醫學院師生及臨床醫師使用。

手術介紹

《扁桃體剝離術》手術示意圖
慢性扁桃體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扁桃體切除術(剝離法)是治療慢性扁桃體炎的常用方法,扁桃體剝離的方法很多,國內多數醫生採用扁桃體剝離器剝離扁桃體(剝離法),也有用大號彎血管鉗分離、剝離扁桃體者。
扁桃體切除術的手術切口一定要切在扁桃體與前後柱之間,前方從上到下,後方切上1/3,不能切到前後柱及扁桃體上,切口不宜太深,切開黏膜即可,否則損傷扁桃體。可作黏膜下注射,讓其黏膜突起較易切開,同時不會損傷其他組織,可兩側同時進行手術。分離扁桃體時應在扁桃體窩之間進行,先扁分離桃體上極,用剝離器在中段向後外分離包膜。手術中注意不要切得過深,以免造成分離困難、組織損傷和出血。扁桃體鉗最好只使用1~2次,否則扁桃體容易破碎造成手術難度。扁桃體圈套時一定要注意鋼絲的長度、粗細及圓圈的大小,圈套要準確。手術順利與否,往往與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間長短有相當大的關係。分剝法用大號彎鉗分離扁桃體上極,棉剝離子分剝扁桃體中、下極,明顯縮短了剝離時間,棉剝離子可邊剝離邊止血,對減少出血量、減少術中止血時間有很大幫助。對於扁桃體炎症時間長而粘連形成嚴重者,棉剝離子優勢為明顯。扁桃體切除術後出血是最常見併發症,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手術時間要在急性炎症控制後20d以上;婦女月經期前後4d以上才能實施手術;術中止血處理要適當。壓迫止血效果不理想的病例進行預防性縫合,出血局部及根蒂部注射奴夫卡因,可止痛及預防出血。局麻藥中加入腎上腺素(1∶100000)可強烈收縮用藥局部的血管,故在扁桃體切除術中創面出血減少。

手術前後

《扁桃體剝離術》手術示意圖
扁桃體切除手術,術前肌注阿托品後,患者感口乾,咽部分泌物相當粘稠,不易吐出,用棉球或紗球拭出也較困難,故術前已經不再使用阿托品。術前使用丁卡表麻咽部、舌跟部對於減少咽反射有很大好處,但患者咽部分泌物明顯增多,不利於手術,如果術前同時使用阿托品,往往是分泌物多且粘稠,增加了手術困難,並且術後咽喉部梗阻感明顯。扁桃體切除術決數是擇期手術,為了減輕術中咽反射,可在術前2~3d,囑患者自己用壓舌板或洗乾淨的手指行咽部適應性刺激,對減輕咽反射有明顯的效果。
要求將整個扁桃體連同包膜完整切除,以治療反覆發生的慢性扁桃體炎,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對於扁桃體摘除術還是要採取重視和謹慎的態度,否則可以產生併發症,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適應症]
1.扁桃體本身的疾患如屢發的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由於幼兒的扁桃體增生與肥大造成上呼吸道的不通暢,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和吞咽不便,可行扁桃體摘除術。其他如扁桃體角化症和扁桃體腫瘤等,亦可用此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對於慢性咽炎的患者,扁桃體摘除並不能改善其症狀。
2.因慢性扁桃體炎而引起鄰近器官的疾患,如反覆發作的急性鼻炎咽喉炎中耳炎、頸淋巴結炎等與扁桃體有關者,可施行扁桃體摘除術。
3.慢性扁桃體炎作為病灶而引起體內其他器官疾患者,如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關節炎和腎炎等,均可考慮施行扁桃體摘除術。

如有以下幾種情況,手術應慎重考慮或推遲進行:
1.全身性疾病的活動期,如結核病、糖尿病、血液病、精神病以及急性傳染病流行時期。
2.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時期不宜手術,一般在發作以後3~4周方可施行手術。
3.高血壓病及動脈硬化症患者,收縮壓如超過20~21.3kPa不宜手術,以免出血。
4.身體軟弱消瘦、年老或患有嚴重疾病者;年齡不到5歲的小兒多不主張手術。
5.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關節炎及腎炎等病情尚未穩定者,不宜施行手術,婦女在月經期暫緩手術,因手術出血機會較多。

《扁桃體剝離術》手術示意圖
[手術器械]
1.局部麻醉扁桃體切除術所需器械:扁桃體注射器、壓舌板、扁桃體抓鉗、扁桃體刀、扁桃體剝離器、扁桃體圈套器、扁桃體止血鉗、扁桃體剪刀、扁桃體紗布球、紗布球鉗。
2.全麻扁桃體切除所需器械:除以上器械外,另有全麻張口器、吸引管、吸引器。

[術前準備]
扁桃體手術雖屬簡便,仍不可草率從事,術前應作好如下檢查:
1.詳細了解病史,有無出血性疾病、傳染病、風濕病及腎炎等病史,並作體格檢查。
2.應作血液常規化驗及出凝血時間的檢查。對於有風濕病史的患者要檢查抗“O”,血沉以及粘蛋白等,有腎炎病史的患者要檢查尿常規,以選擇在穩定的時期進行手術。
3.手術前應注意清潔口腔,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鹽水漱口。
4.因病灶而切除扁桃體者,如風濕病、腎炎等,術前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術後引起病灶活動,一般術前注射青黴素3d。
5.手術前2h服用苯巴比妥0.1g,術前半小時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以減少手術時口腔分泌物過多的現象,兒童用量按年齡酌減。
6.術前要進行宣教,以減少病人不必要的顧慮,使手術順利進行。

[麻醉]
1.兒童的較大扁桃體可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用擠切法施行。有時扁桃體很小,埋藏於扁桃體窩內,難以採取擠切法時,可於全麻下用剝離法進行扁桃體摘除術。
2.一般均可採取局部麻醉。

[手術方法]

有局麻扁桃體剝離法和全麻扁桃體剝離法兩種。
(一)局麻扁桃體剝離法
1.病人一般取坐位,手術者坐於病人的對面,光源在病人的頭側。
2.注射麻藥取1%普魯卡因20ml,加4~6滴1∶1000的腎上腺素液混合以後,以10ml針筒抽出上述麻藥的半量,用壓舌板於舌面前2/3與後1/3交界處壓下,使咽部暴露清楚,在舌齶弓的上、中、下三處分別注入麻藥3~4ml;先將針尖刺入黏膜下注入少許,再將針尖沿扁桃體周圍刺入。注入的麻藥,除麻醉作用外,並可使扁桃體與扁桃體窩分離。在咽齶弓的上方與扁桃體上極之間,亦需注入少許麻藥,對側亦依此法麻醉。此時病人感到咽部發脹,吞咽不便。注射完畢後,過5min再進行手術。
3.切口用扁桃體刀沿舌齶弓,距離游離緣外1~2mm處,自扁桃體上極向下切至舌齶弓根部,再繞過上極,將切口延長,切開咽齶弓。但手術時要注意,切口不可太深,只宜切開黏膜。如切得太深,損傷咽上縮肌。或切入扁桃體組織內,均易引起出血和傷口感染。
4.剝離扁桃體用扁桃體剝離器自舌齶弓切口處,先將舌齶弓與扁桃體前面剝離,後將扁桃體上極向下壓出,用扁桃體抓鉗挾住扁桃體上部,同時用剝離器向下壓扁桃體使之與扁桃體窩分開,直至下極留一小蒂。剝離時,剝離器不可向窩內深挖,以免損傷咽上縮肌或血管,造成出血。
5.圈套摘除將扁桃體圈套器處扁桃體抓鉗套入,以扁桃體抓鉗夾住扁桃體向內向上牽引,而將圈套器向外向下套住蒂部,收緊圈套器,將扁桃體摘出。用扁桃體止血鉗夾住棉花球,放入扁桃體窩內壓迫止血,同時檢查扁桃體是否完整,有無組織損傷。
6.檢查傷口用扁桃體拉鉤將舌齶弓拉開,檢查扁桃體窩內有無出血,有無扁桃體組織殘留,尤其是扁桃體下極三角皺襞處,淋巴組織較多,如未去掉,術後仍可增生肥大,甚至產生炎症。此外,下極的殘留常可引起術後出血。如有活動性出血一定要妥善止住。

(二)全麻扁桃體剝離法
1.取仰臥位,以張口器將口張開,使咽部暴露清楚。並在舌齶弓和咽齶弓黏膜下注射1%普魯卡因加1∶1000腎上腺素少許,以達止血目的。手術的具體操作同局麻扁桃體摘除術。但患者頭位倒置,因此手術的方向與局麻時相反。
2.手術過程中隨時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窒息。止血要徹底,防止術後出血。
3.扁桃體摘除後,宜同時以增殖體切除器、增殖體剖匙作增殖體刮除術,並以紗球壓迫止血。

[注意事項]
1.扁桃體摘除術後最常見併發症為出血,往往由於切除過少(有殘留)或切除過多(損傷周圍組織)而造成,故操作需細緻,剝離沿包膜外進行。
2.在圈套器收緊前,要避免抓鉗滑脫,防止扁桃體落入氣管。

[術後處理]
1.應觀察有無出血,應告訴病人將口中血性分泌物全部吐出,不要咽下。對全麻病孩,注意有無頻繁的吞咽動作,以估計有無出血的可能。如有鮮血吐出,應及時進行檢查止血。
2.術後第1d宜進冷飲流汁,第2d半流質飲食,但不宜太熱。1周后軟食,10d後恢復正常飲食。術後第1d若病人因傷口疼痛而不願進食,可用針刺合谷方法止痛。
3.術後第1d病人可有發熱反應,如2~3d後體溫不退,應檢查原因,加用抗菌藥物,防止感染。
4.術後24h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5.術後6~12h傷口白膜形成,5~7d開始脫落,10d左右白膜脫完,傷口即能癒合。
6.對於由病灶而切除扁桃體的病人,術後仍需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