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纖維血管瘤》

《鼻咽纖維血管瘤》

《鼻咽纖維血管瘤》,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製作,人民出版社出版。該課件主要介紹鼻咽纖維血管瘤的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同時還介紹了手術治療的全過程,適合醫學院以及相關專業人員使用。

《鼻咽纖維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
鼻咽纖維血管瘤也稱鼻咽纖維瘤,包括男性青春期出血性纖維瘤或鼻咽血管纖維瘤等,《鼻咽纖維血管瘤》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製作,人民出版社出版。該課件主要介紹鼻咽纖維血管瘤的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同時還介紹了手術治療的全過程,適合醫學院以及相關專業人員使用。

基本信息

名稱:《鼻咽纖維血管瘤》
製作: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ISBN:CNM220501400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包裝:簡裝
出版日期:2005年
載體:DVD
本DVD為“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鼻咽纖維血管瘤為鼻咽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常發生於10-25歲青年男性,又稱為“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纖維瘤”。本DVD介紹了鼻咽纖維血管瘤的病理、臨床表現、診斷,主要介紹了手術治療過程:面中掀翻徑路、經硬齶徑路鼻咽纖維血管瘤手術,示範了減少術中出血的措施——頸外動脈結紮術,介紹了手術併發症和術後處理等內容。本DVD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製作,片長38分鐘,適合於醫學院校師生及耳鼻咽喉科醫師使用。

病因介紹

《鼻咽纖維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
鼻咽纖維血管瘤也稱鼻咽纖維瘤,包括男性青春期出血性纖維瘤或鼻咽血管纖維瘤等。
本病病因不明,多發於10歲~25歲的男性,女性少見。本病在病理上雖屬良性,但由於其生長擴展力強,常直接侵人周圍組織及器官(如鼻腔、鼻竇翼齶窩、顳下窩、眼眶),甚至壓迫破壞顱底骨質侵入顱內,引起一系列症狀。反覆大量出血又可致嚴重貧血,常危及病人生命,故臨床表現實屬險症。

鼻出血常為病人就診之主訴。初期出血為間斷髮生,逐漸發展為不易制止的大出血。反覆出血可導致失血性貧血。合併有感染或有潰瘍者,出血更為嚴重。

鼻塞初為單側,進行性加重。腫瘤繼續長大,可致雙側鼻塞,病人因張口呼吸而常感咽乾口苦,講話呈閉塞性鼻音,睡眠時有劓聲,且不易成眠,熟睡則常被憋醒。

腫瘤增大後壓迫咽鼓管咽口,可致耳悶塞、耳鳴、聽力障礙,並可致中耳炎。壓迫阻塞鼻竇自然開口可引起鼻竇炎。侵入眼眶、鼻竇可使眼球移位、復視、失明及面部出現畸形。破壞顱底骨質進入顱腔壓迫顱神經時,可出現頭痛及顱神經症狀。

檢查可見到鼻腔後部及鼻咽部有表面光滑、呈粉紅色或紅色、表面有擴張血管的腫瘤。鼻咽部觸診,視瘤體所含纖維或血管的成分不同,質感亦有異:當纖維成分較多時則質感較堅韌;血管成分較多時,則較柔軟。基底廣泛、固定。指診時動作要輕柔,以免引起出血,在進行檢查前要作好止血準備。

手術治療

《鼻咽纖維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
[適應證]
手術為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的首選方法。

[手術器械]
冷凍器(圖1)、鼻咽纖維血管瘤剝離器(圖2)、扁桃體止血鉗、窺鼻器、鼻鑷、長柄圓頭刀、鐵錘、吸引管與吸引器、導尿管、咬骨鉗、乳突咬骨鉗、張口器、中隔與粘骨膜及扁桃體剝離器、長有齒鑷、長無齒鑷、圓鑿、平鑿、直組織剪、扁桃體剪。

[術前準備]
1.不宜作活組織檢查,因可引起大量出血,得不償失。若診斷可疑,一定要做活組織檢查,則應從鼻腔的途逕取組織,這樣若發生大出血時,可用鼻腔堵塞的方法來止血。
2.一般患者因有嚴重的出血,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因此除須增加營養,給予多種維生素和補血劑外,貧血較重的病人,應進行多次少量輸血。
3.術前應詳細地檢查鼻腔和鼻咽,探查腫瘤原發部位及其周圍粘連情況,以便對扎除腫瘤的難易和手術時出血的多少作出比較準確的估計。
4.顱底X線攝片,了解顱底有無被腫瘤壓迫侵蝕,以防手術時發生意外。

[麻醉]
鼻咽纖維血管瘤摘除時可能有大量出血,阻塞呼吸道,剝離腫瘤時對鼻咽部刺激較強,故宜於全麻下作氣管插管,並用紗條填塞好喉咽腔,以免血液流入呼吸道。

[手術方法]
(一)經硬齶途徑該途徑具有以下優點:能將整個鼻咽和大部鼻腔底部暴露,直接看到腫瘤,查明附著之處,便於剝離,又易於壓迫止血;硬齶處切口容易癒合,不影響軟齶的功能;沒有面部疤痕。
1.體位仰臥,肩墊高,使頭向後仰,在其兩側置紗袋。並做好後鼻孔紗球。
2.切口自第三磨牙後緣,距牙齒1cm處,沿硬齶兩側作舌形切口。齶大孔應位於切口之內側,以防誤傷齶大動脈,影響創口癒合。
3.用剝離器將硬齶粘骨膜瓣翻起,直至硬齶齶骨水平板後緣。暴露齶大孔,將其後緣鑿斷,使齶大動脈游離。根據腫瘤的大小及地位,用鑿子及咬骨鉗酌量去除硬齶骨質,並切開鼻底黏膜,暴露腫瘤。
4.冷凍將冷凍器直接置於腫瘤上約15min.注意不要凍傷正常組織。此時可見腫瘤隨著冷凍而縮小、變硬,當整個腫瘤被冷凍變硬時,取出冷凍器。
5.切除腫瘤用抓鉗抓住腫瘤,以剝離器循腫瘤基底部作鈍性剝離,將腫瘤逐步上提,用剝離器將基底部剝斷,取出腫瘤。不宜使用剪刀剪除腫瘤基底,以免殘留。
6.前後鼻孔填塞止血腫瘤切除後,檢查有無殘留,用已準備好的紗條、紗球行前後鼻孔填塞壓迫止血。
7.縫合切口將硬齶粘骨膜瓣復原,以絲線全層縫合。
8.腫瘤侵入翼齶窩鼻咽纖維血管瘤可由鼻咽側壁繞過上頜竇的後壁,並將此處的裂隙擴大而進入翼齶窩。壓迫同側上頜骨,使上頜骨被推向內,引起畸形,影響同側牙齒的咬合,並向頰部發展,將頰部推出隆起。此型腫瘤往往呈啞鈴狀,兩側分別位於鼻咽腔和翼齶窩,手術時應加作唇齦切口進入翼齶窩,將鼻咽部和翼齶窩腫瘤的連線處切斷,分別從硬齶及齒齦途逕取出。
(二)經鼻側途徑按鼻側切開術相同方法將上頜竇部分前壁和內壁鑿去,擴大鼻腔後進入鼻咽部,用以上方法剝除鼻咽部腫瘤。此途徑套用於鼻咽腫瘤侵及鼻竇時,術後鼻腔萎縮,並在瞼部留有疤痕。

《鼻咽纖維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
[注意事項]
1.在剝離腫瘤基底部時,往往出血量最多,因此,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儘快地取出腫瘤,準確地計算出血量,迅速輸血糾正,防止因大量失血而休克,危及生命。巨大的腫瘤可作頸外動脈栓塞術,以減少出血。
2.手術時若損傷顱底腦膜或頸內動脈,可並發腦膜炎或嚴重出血,尤其在顱底骨質已有破壞的病例中更應注意。因此術前必須對腫瘤之基底進行充分調查,包括顱底X線攝片。剝離時不可粗暴,以防損傷。必要時作CT檢查。
3.硬齶黏膜瓣剝離時慎防穿孔損傷,並注意勿損傷齶大動脈,以免影響傷口癒合,造成穿孔。

[術後處理]
1.注意出血手術時填塞不緊,術後可以引起滲血或出血不止;有時過早地去除前後鼻孔填塞物也可能引起出血。因此手術時填塞應適宜,紗條宜於術後1~2周內漸漸抽去,抽前並應加滴石蠟油。
2.防止中耳炎由於後鼻孔填塞時間較長,可並發中耳炎,因此術後必須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注意口腔衛生術後因鼻內有填塞物而改用口腔呼吸,故口腔易於燥感染,每日須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
4.鼓勵病人多進食有的病人行前後鼻孔填塞後,由於鼻腔不能呼吸,吞咽不習慣,影響進食。要鼓勵病人多進飲食,加速癒合。
5.注意防止後鼻孔紗球過早脫出,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