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雪》

《戲雪》

《戲雪》是一首流行歌曲,由歌手張艾嘉演唱,1992發行的個人專輯《愛的代價》中的第8首歌。口琴是陳昇,合聲也是陳昇,時長4分鐘。

基本信息

歌詞

歌手:張艾嘉 歌曲:戲雪

飛翔在兩萬英尺的高空候鳥要歸鄉
並不需要堅強或任何悲傷
就讓那日日夜夜想不透荒謬的心事
塵封自己心中不被發現最神秘的地方

我請問煙塵往事那一位歸鄉的老人
手中握的相片那個人是誰
老先生緩緩轉身露出了光彩的眼神
微笑對我說明是他的抱歉

一九四八年我離開我最愛的人
當火車開動的時候
北方正落著蒼茫的雪
如果我知道這一別就要四十一年
歲月若能從頭我很想說我不走
.
他說我長得像那年十八歲愛生氣的她
要我懂得珍惜擁有的時光
問起我為何來到了遙遠的北方
想要知道什麼或尋找什麼
..
時間並不能治療我心中的疼痛
南方的春天說什麼
也溫暖不了我冰冷的血
年老的我如今要回到飄雪的北方
找一個理想的日子靜靜躺在她身旁

回去吧異鄉遊子該到了安詳的時候
北方亘古的雪沉默的落著
老人家傾神聆聽風雪中汽笛的聲音
彷佛回到從前
走入漫漫的風雪走向漫漫的風雪

歌手簡介

姓名:張艾嘉
性別:女
英文名:SylviaChang
生日:1953年7月21日
星座:巨蟹座
國籍:中國香港
血型:O型
張艾嘉,祖籍山西五台,生於台灣,曾名張愛嘉。畢業於美國學校。經歷豐富,頭銜眾多。她是傑出的全能女藝人,不但是優秀的歌星、演員,還是突出的女性導演、編劇、製片。曾榮獲兩屆台灣金馬獎影后、一屆香港金像獎影后、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詠琪心目中的“張姐”,她是美國《時代》雜誌曾以三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從影三十多年來主演過近百部電影。步入八十年代後,張艾嘉減少幕前演出,醉心於幕後工作,所執導的電影得到行內人肯定,其中的《少女小漁》《今天不回家》榮獲多個電影獎項。
當張艾嘉這個名字成為華語圈最有影響力的女導演之時,許多人大概都被她那信心十足的笑容和卓約的身姿所打動。作為一名七十年代隻身闖蕩演藝圈的女演員,在張艾嘉的電影之路背後,也充滿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坎坷。
張艾嘉1953年生於台灣,中學時便被家教嚴格的母親送往美國念書,17歲的時候,出於對音樂和表演的熱愛,張艾嘉不顧家人的反對,放棄了在美國的學業,開始進入演藝圈發展。
在張艾嘉的演員道路上,她得到導演李翰祥,胡金銓的提攜,先後出演了黃梅調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和武俠片《山中傳奇》以及多部瓊瑤片,從而被七十年代的許多觀眾熟悉和喜愛。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甜美溫柔的笑容,是當年張艾嘉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除了擁有美麗的外表,張艾嘉最讓人心動的還是她在電影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脫俗才情。她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21世紀始終活躍在電影圈中,見證著中國電影的發展,也經歷了香港和台灣電影的新浪潮時期。而在這一波波的浪潮下,張艾嘉始終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在電影發展的每個時代里,張艾嘉總是可以得到機會去和那個時代裡面頂尖的人物合作,如李翰祥,胡金銓,侯孝賢,李安等,他們作為張艾嘉的老師或朋友,在創作上給了她莫大的幫助,讓張艾嘉一路從演員到導演,以女性細膩敏感卻不失大氣的視角,表達了對愛與社會的關懷,傳達了一個急速發展的時代里,女性在社會中的微妙變化,形成了張艾嘉獨特的人文電影風格。
張艾嘉的電影注重於觀察女人,強調對女性情感的表達,她的電影中有著濃郁的現實主義風格,青春的美麗與殘酷,成年後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這些細微的情感特質,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電影正是因為有共鳴而變得讓人難以忘懷,同時也讓我們記住了張艾嘉這個名字。
張艾嘉在音樂方面也很有才情,多年前是那個用清淨得有些寡淡的聲音認真的唱著《童年》的風韻女子,歌聲里透著淡淡的哀傷,又有空袖臨風的灑脫,婉轉不絕的韻律,畢竟不是屬於時尚的東西,卻淺默的滋養了那個時代多少懷春的敏感少女心。所以才有了世紀末的那張滾石公司珍藏版的24k金碟。
當了十多年導演,縱使謹慎認真的態度令她不能產量太多,卻建構了她強烈的自我風格。對於電影創作,張艾嘉是極度認真的。她認為,做了二十多年演員,雖然自己也曾遇上下少困難,但始終對這一行有了一些心得。她的老師都是廿年來一起拍戲的導演們,不論好與壞,她都從中偷師不少。在張艾嘉看來,作為一名導演,自己的風格非常重要,她相當反對抄襲,覺得就算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比較土,也必須要有獨特的風格,堅持用自己的方式來創作。電影的個性化非常重要,反而技巧都是可以學的。因為希望每完成一部戲,都可以不只令人嬉哈一場便算,張艾嘉堅持自己在尚未準備妥之前不要拍戲;《心動》前後便籌備了兩年。
從事創作行業,要分分鐘保持靈感新鮮,談何容易!張艾嘉身兼編劇及導演,她強調要保持創作力,必須令自己不太有錢!對於身處如今地位的張艾嘉,能有這種想法和認知,確實令人欽佩。她曾說:“我一直保持自己不太有錢,有錢會令人變懶;其實我一直在逼自己,拍戲要拍自己喜歡的東西,窮與不窮,有時是在精神上的,太多角色會令自己分心。我並不怕被淘汰,只怕自己老,我不喜歡老的感覺,那並不是指外貌變老,是心老。我覺得做創作的人心不可老,那赤子之心一定要有。當人變得整天只顧購物喝茶吃飯後,你便意識到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是理性與感性的兩個人在心內掙扎,糾纏不清。我不屬於女強人的類型,因我不太有闖勁,,兩年才拍一部戲。有了家庭後,它對我相當重要,有好多機會我也放棄了,減少產量。但我又不會變成完全不用工作的少奶奶,會順自己意願去做。”
這位女性一直都沒有停下她藝術追求的腳步,二十年後的今天,她再次因導演影片《心動》而好評如潮,受到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張艾嘉在歌壇上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她是台灣七十年代民謠時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滾石唱片公司的元老級藝人。由她和羅大佑、李宗盛等人合作完成的專輯象《忙與盲》、《張艾嘉的童年》和《愛的代價》均被列為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專輯,雖然張艾嘉的歌聲不甚專業,但其中所透出的一個成熟女性的感情起伏和生活歷煉實在叫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事業上一直順順利利,而張艾嘉在愛情上卻經歷了幾許風雨,直至“未婚生子”,似乎才有了依歸。“嘉嘉”有過兩段婚姻,也有數段難忘的戀曲,如首任男友男影星金川、羅大佑和楊德昌等等。愛情波折歷經兩段婚姻
張艾嘉的首任丈夫劉幼林,曾任美聯社駐港分社社長,當年嘉嘉才20歲,這段婚姻只維繫了6年。第二任丈夫王靖雄。張艾嘉在37歲為他未婚產下奧斯卡,王當時仍是有婦之夫,也有一對現年20及17歲的兒子,直至91年辦理離婚手續,終與張艾嘉結婚。這段感情也讓張艾嘉嘗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當時她頂著勾引有婦之夫的罵名和之後的未婚產子的風波,令她備感身心疲憊,但是這個堅強的女子還是堅持了下來。或許兒子是她那個時候最大的精神支柱。
她曾經坦言:“20歲時,我當然希望男人可以給我一個浪漫的情懷,安定的未來,所以男人就變成很重要。對我來講,愛情非常重要,它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動力,所以25歲我就結第一次婚了。但你突然發覺不對,不是這個男人不對,而是婚姻對我來講不對,不是那么回事情。如果我從25歲開始,就做一個太太我會很不快樂,所以我就很自私地過了兩三年,然後離婚了。我覺得男人和我應該是平等的,不應該依賴所謂的婚姻關係交往。當然你可能遇到喜歡的男人,但我覺得並不是愛一次就要結一次婚。我絕對不相信戀愛就要永遠在一起,我一直都很堅持這一點,所以男生都很生氣。男女關係我看得更為寬一點,就是我們不需要都把對方綁死。那么男人重不重要呢?還是重要的,所以我一直在等待一個人。”看來特立獨行的張艾嘉還是對愛情充滿著嚮往的。
除了當電影人、別人的太太、孩子的母親外,張艾嘉更是台灣“展望會”的永遠榮譽大使,十年以來走訪各第三世界國家,九九年五月她還探訪過盧安達。
張艾嘉的吸引力,源自那份內外一致的美,她的認真,她的執著,她的堅定,她的善良,美得令人感動。
1969進廣播電台做節目,稍後進入電視圈,主持西洋歌曲節目。
1972演出首部電影《龍虎金剛》。
1973離開嘉禾,進入配音間工作,看了近300部電影,開始立志要當電影人。
1976演出李行拍攝的電影《碧雲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演出劉家昌拍攝的電影《梅花》。
1979製作主持“幕前幕後”綜藝節目,和梁淑怡等人合組比高電影公司。
1981在台視製作《十一個女人》戲劇節目,演出電影《我的爺爺》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3擔任香港新藝城電影分公司總監。
1984擔任《明天會更好》專輯總策劃。
1986執導《最愛》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並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1987英國國家電影院舉辦“向張艾嘉致敬”焦點專題。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最愛》。
1992加拿大多倫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點”活動,舉辦張艾嘉專題作品展。
1993應世界展望會之邀為“飢餓三十”之星,並赴索馬里。
1994應世界展望會之邀為“飢餓三十”之星,並赴薩伊。
1995執導中影年度大戲《今天不回家》。
1996擔任有線電視“GoGoTV”總監。
1997參加台灣世界展望會國際兒童認養活動。
1998執導及演出電影《我要活下去》。
1999參加台灣世界展望會援外十周年活動,遠赴非洲盧安達。執導電影《心動》,演出國際電影《紅色小提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