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彌撒曲》

《戰爭彌撒曲》

《戰爭彌撒曲》講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軍俘虜了約4700名德軍。這些戰俘被分別安置在日本各地的收容所中。

基本信息

《戰爭彌撒曲》戰爭彌撒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軍俘虜了約4700名德軍。這些戰俘被分別安置在日本各地的收容所中。在久留米收容所度過了兩年地獄般生活的德國戰俘被移送至位於德島縣鳴門市的德板東收容所內。出人意料的是收容所竟用熱情的演奏來迎接他們。松江豐壽所長(松平健飾)不惜違背陸軍高層的意志,堅持尊重俘虜的人權,給他們以寬容的待遇。俘虜們在這裡可以烤麵包、印報紙、演奏樂器、甚至喝啤酒,並和當地的居民也相處甚歡。副官高木繁(國村隼飾、Jun Kunimura)擁護所長的做法,而所員伊東光康(阿部寬飾、Abe Hiroshi)則對此表示反對。德國戰敗的訊息傳來,獲得自由的俘虜們為了感謝松江等人開始籌備讓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首次在日本奏響,而少將海因里希(布魯諾•岡茨飾)卻因祖國的戰敗而準備自殺……

影片概述

《戰爭彌撒曲》《戰爭彌撒曲》
導演:出目昌伸 Masanobu Deme

主演:松平健 Ken Matsudaira

布魯諾·甘茨 Bruno Ganz

阿部寬 Hiroshi Abe ...

國家/地區: 日本

對白語言:德語/日語

上映日期:2006年6月17日 日本
類型:喜劇/歷史

片長:Japan:130 min

劇情介紹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攻占了德國在遠東的根據地,中國的山東的島,這也使青島成為一戰中唯一的亞洲戰場,青島的五千守軍在日英聯合軍三萬人的圍攻下大敗,四千七百人被俘被帶到了日本。

由於日本各地都有人死在這場戰鬥之中,日本人本想以復仇的方式將這些戰俘處死,但是畏於國際法的束縛,只得將他們關到位於日本各地的十二個收容所之中。一年之後,為了方便管而,這將收容所合併成了六個。在這些收容所中,有個德島板東俘虜收容所,所長會津人松江豐壽,因為自己的父親曾經在明治維新之時做過戰俘,而自己也在那段日子與父親一起走過,因此對這些戰俘同情的思想,使他違背陸軍上層的意志。他尊重俘虜的人權,寬容的對待他們。他不僅允許俘虜們烤麵包、玩樂器、喝啤酒,甚至還允許他們印刷自己的報紙。在這個語言、習慣、深化都不相同的地方,俘虜們在收容所內享受著溫暖的生活,重新找到了活著的喜悅。而戰俘虜帶來的德國的科技與德氏的食物也使當地人受益頗多。

一戰結束了,德國在簽定停戰協定之後,在被告知要得到自由的戰俘們,在沒有女聲的情況下,試著表演改編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以此來表示對松江以及當地居民的感激之情。這也是這支曲子第一次在日本公演,這段歷史到現在任被當地的人們傳為佳話。後來這板東收容所被評為“模範收容所”,在戰俘們在這裡的兩年零十個月的生活,也被譽人間的奇蹟。

演員介紹

《戰爭彌撒曲》《戰爭彌撒曲》
阿部寬先後就讀於橫浜市立三澤國小、橫浜市立松本國中、神奈川縣立白山高中、中央大學理工學院電氣系。大學在校中的1983年,被姐姐勸說為得到優勝獎品的車去應募集英社的NON-NO BOY FRIEND大獎賽,不料竟然一舉成功。此後,阿部寬成了NON-NO等雜誌的平面模特,一米八九的身高加上輪廓鮮明的五官為他引來了無數擁躉。在MEN`S NON-NO創刋以後連續43回登上封面,作為全世界接連在同一本雜誌擔任封面人物最多次被吉尼斯記錄大全刊登。1987年,阿部寬主演了他的首部電影《時髦小姐來了》,由此踏上了演藝道路。第二年,作為偶像明星他還灌錄了首張唱片。1988年中央大學理工部電氣學科畢業。阿部寬雖然出演了不少影視作品,但大都是膚淺的美青年角色,這使他產生了危機感。

幕後製作

主人公松江豐壽的扮演者演員松平健,曾多次主演大河劇和其它歷史劇,是一位在日本極有人氣的舞台劇演員。而德國士兵庫爾特的扮演者是世界著名演員布魯諾岡茨,他不但主演過坎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而且在去年日本大受歡迎的《帝國的陷落》中扮演希特勒。

除些之外,配角的陣容也不容小視,如扮演收容所所員伊東的阿部寬,扮演松江所長妻子的高島禮子,以及國村隼、市原悅子、板東英二、大後壽壽花、Gary Jay Coffman、Henry Arnold等人也都是青年實力派演員。

這部電影在結尾的高潮處,使用了世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這段雄壯的音樂與電影的情節完美原融合在一起,使人深受感動。

該片的導演是曾經指導過《天國的車站》、《霧的子午線》的日本著名導演出目昌伸,而編劇正是憑藉《忠臣藏外傳四谷怪談》而榮獲日本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古田求。用真實的情感、波瀾壯闊的歷史來譜寫出這段90年不太為人熟的故事,正是本片意思所在。

板東俘虜收容所

板東俘虜收容所的人道主義和戰俘們首度在日本演奏第九交響曲都是日本歷史上的真實“美談”。這座俘虜收容所建成於1917年,一戰期間,約千名德軍戰俘在這裡度過了兩年半時間。根據鳴門市德國館的資料記載,俘虜們在那裡享有很大的自由。收容所內甚至建有保齡球場。俘虜還可以外出散步。他們向當地人傳授了許多畜牧方面的知識。周圍的居民都親切地稱俘虜們為“德國先生”。第九交響曲的演出於1918年6月1日傍晚6點半開幕,80人的男子合唱團唱響了名曲《歡樂頌》 。在影片中,這次演出成了戰俘們對當地人表達感謝的手段。然而事實上這場演奏會並未對外開放,在針對民眾的演出中,戰俘樂隊選取了當地人熟悉的日本流行舞樂。

在本片15億日元的總製作費中,有3億被用來重建這座1萬2000平方米的收容所,作為影片攝製的主要布景。新址離原址非常近,在建設過程中還選用了當時的建材。影片拍攝完畢後,對外開放的新收容所成了鳴門市的一大旅遊資源,其主建築被用來銷售土特產,其中有當地的裙帶菜、番薯,也有松江豐壽所長故鄉的名產馬肉。

會津人松江豐壽

影片中那位開明的所長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松江豐壽出生於會津的武士家庭,以優異的成績從陸軍學校畢業後轉戰各地,於1917年晉升為上校,並受命出任板東俘虜收容所的所長。“被生擒是一種恥辱”,在這種強大的日本傳統思想下,當時松江對待戰俘的做法並不為國人所理解。然而松江認為,曾經為祖國而戰的俘虜們也應該受到尊重,面對壓力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松江在後世贏得了尊敬,被奉為會津的偉人之一。

松江豐壽的故鄉會津若松市對本片的拍攝投注了巨大的熱情,特地成立了會津支援協定會,積極邀請攝製組來當地拍攝外景,並組織安排了100多名民眾演員。片中松江少年時代的場景都是在會津拍攝的。影片的上映也引發了會津的旅遊熱,松江的故居和墓地都成了熱門的觀光地。

搶眼的製作演藝陣容

本片的導演是曾經指導過《霧的子午線》《天國的車站》等名片的出目昌伸。劇本則由1994年獲得日本學院獎最佳劇本獎的古田求擔綱。美術方面由現年83歲的業界泰斗西岡善信負責總指揮。

出演松江所長的松平健是日本相當受歡迎的老牌國民偶像。他一直活躍在舞台劇和電視劇中。他所主演的《狂暴將軍》是朝日電視台的超長壽時代劇,連播了近20年。松平的歌舞也十分了得,在2004年的NHK紅白大戰中,他的《松健桑巴2》在出場的所有男歌手中獲得了最高的收視率。

出演德國戰俘中的領袖人物海因里希少將的是著名瑞士演員布魯諾•岡茨,他曾主演過《柏林蒼穹下》《帝國的陷落》等著名影片。

而配角陣中的高島禮子(Reiko Takajima)、國村隼、阿部寬、市原悅子(Etsuko Ichihara)、板東英二(Eiji Bando)都是實力派名演員。在《藝妓回憶錄》中嶄露頭角的小演員大後壽壽花(Suzuka Ohgo)也參演了本片。

堅實的製作演藝陣容保證了這部大片的水準,並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觀眾。

《戰爭彌撒曲》《戰爭彌撒曲》

花絮

電影裡面大部演德國士兵的演員不是德國人,而是匈牙利人、俄國人、挪威人、瑞士人、美國人、英國人和加拿大人。這些人大多是在日本關西地區大學的留學生,特別是大阪地區的留學生。儘管如些,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日爾曼人,但是在片中德語喊話用的小舌聲與鼻聲卻只有德國人才能發的準確,因而在片中,這些人中只有德語足夠好的,才有講台詞的機會。這部電影的外景在日本嗚門地區,德島地區。內景則在東映太秦電影村與京都拍攝。

•主演松平健身高179cm,而松江豐壽實際上160cm還不到。松平表示雖然外表身材差異大,但他和角色內心卻十分相近。

•由於岡茨外表嚴肅,松平一開始在面對他是總覺得有點緊張。當進入排練階段後,每當松平獨自練習德語台詞時,待命的岡茨都會主動上前幫助他,並耐心地做手勢讓他重來。不久後,兩人就熟了起來。

•影片的小道具做得十分逼真考究。德軍俘虜和日本士兵的服裝都是從國外的專門服裝鋪訂購而來的。

•在德島拍攝外景時,一共動用了兩千多名外國民眾演員。由於在當地無法找到足夠的人,在拍攝當日,東映公司派了數輛大巴從神戶、大阪運來“外援”。

•在為期一個月的德島外景期間中,當地的大麻街工商會、堀江農協、鳴門工商會議所等機構派出了許多女性志願者,為龐大的攝製組提供餐飲服務,美味的食物令外國演員也贊口不絕。

影片評論

當國人們想起日人的時候,腦中立刻會浮現出一副猙獰的面孔,或是在南京城內舉起屠刀砍殺無辜平民的屠夫,或是七三一部隊中進行活體解剖的魔鬼。日軍的形象很難讓人們與慈悲或是人道結合於一起,但《戰爭彌撒曲》這部影片卻的的確確的講述了一個日軍用人道的方式對待戰俘的故事。

電影采材於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一戰中,日本德島板東收容所所長——松江豐壽,因有戰俘經歷,不顧陸軍上層反對,寬待德國戰俘。松江所長尊重戰俘的人權,將他們平等對待,最後在戰爭結束後,戰俘們為了表示對松江所長也當地人民的感激之情,特意為他們演奏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最後這段歷史傳為了兩國人民友誼的佳話。

如果以中國人的視角來看待這部電影,我們確實可以將這部電影譏諷為日本人對日軍道德與人道的標榜,但考慮到松江所長的身份,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卻會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

松江豐壽的父親原是會津藩的藩士,並且影片中也不斷強調松江的這個出身,這個就是導演為整部影片中,對松江尊重戰俘的原因,做的最好的詮釋。在明治維新之初,因維新政府對了快速清除在日本東北部的幕府勢力,而對保幕絕心最為堅絕的會津藩發動了總攻,會津藩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抱著必死的決心與薩長二藩的軍隊奮戰到底,由於武器與訓練的緣故,會津藩陷落,維新政府為了用嚴懲的方式來來警告其餘保幕勢力,而將會津的武士流放到無法進行耕種的高寒地區。會津武士在那裡常常要靠吃樹根樹皮渡日,維新政府不但對他們的飢苦視而不見,更是派專門的人員來監視這些武士的一舉一動。在這種屈辱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松江豐壽,看到同樣為國奮鬥的被俘人員時,同命相聯的羈絆讓他們彼此之間產生了共嗚。

雖然管理戰俘方面松江想盡辦法使用人道,但從繼承了維新政府殘暴思想的軍部卻對松江處處責難,並且將其經費削減了一半,但這些困難並沒有動搖松江那份對戰俘們的人道之心,他動用自己的積蓄買片山林,讓戰俘們從山上砍柴來籌集每戰俘營的開支,最終戰俘們為松江這件誠意而打動。雖然日本政府在戰後馬後炮似的給松江一份榮譽,但隨著松江這些人的逝去,這些人道精神也並沒有成為日軍的傳統,這些確實讓我們深思。讓我們去反思那些用暴力建立起來的一切,雖然在某些時候會出現一些和平因子,但最終暴力仍會成為主流。這可能就是導演與編劇在以此處,平靜的在所思從明治起,用暴力建立起來的軍國政府,最後為本國及至整個亞洲造成災難的根源。

這部影片中,許多地方中確有些嚴重的不足,有一些為了藝術而藝術的成分。最典型的就是結尾時那段卡拉揚大師指揮的《歡樂頌》,這段音樂過於完美,雖然振撼,卻難以與觀眾產生共鳴,其原因正是出來這種完美之上,一個沒有經過過多訓練,缺少樂器的音樂會怎么有可能演奏出如此之妙的音樂。並且這裡關於德國士兵們的心理描寫過度簡單,那個一直想逃跑的士兵庫爾特是怎么從對日本人的厭惡之中轉變的,也沒有交待清楚。雖然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但仍然難以掩蓋這部電影人性上的光輝。

可能是出目伸昌是情色電影導演出身,善於通過故事來抓住觀眾的內心,但他並沒有用這部電影說服觀眾,相信日軍是“仁道之師”。正是這種對故事適當的把握,使得這個電影增加了許多讓人超出影片之外的反思,雖然裡面關於對德國人道的方面顯得有些作做,但只要不用有色眼鏡觀這部電影,仍可從中感受到導演對戰爭與人道的思考。

《戰爭彌撒曲》《戰爭彌撒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