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千歲寒》

《我的千歲寒》實際上是王朔近年來的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唯物論史綱》、《宮裡的日子》以及劇本《夢想照進現實》的小說版。全書共13萬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王朔近年來的五部作品的合集,包括《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唯物論史綱》、《宮裡的日子》以及劇本《夢想照進現實》的小說版、調侃性的影視評論《與孫甘露對話》。
王朔在為全書做的序《我是誰》中,自稱偏愛本來寫給張元的《我的千歲寒》,並強調“這部作品讓漢語有了時態”。《我的千歲寒》取材於《六祖壇經》,寫的是主人公慧能悟道的傳奇故事,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為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穌”,這個獨特的歷史現象,很是令人回味!小說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哲學思考和人生觀。歷經三版,王朔自信地說,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華,要說美文這叫美文,這可是給高級知識分子看的”。

《我的千歲寒》《我的千歲寒》

除了《我的千歲寒》,新書中還有充滿“科學味”的北京話版《金剛經》第二版與《唯物論史綱》。北京話版《金剛經》用北京話通俗地“科學”地重寫了《金剛經》。王朔表示,《金剛經》成書於兩千年前,那時物理和化學沒有現在發達,更多的得靠觀心,既然物理都發展到這個地步了,就得拿起物理這個利器,這是把鋥亮的刀子。“有的作家還從傳統中找靈感,那就是傳統的奴隸,你得從科學裡找。”王朔說。
新書中的《唯物論史綱》原來叫《論上帝是物質》,源自王朔給女兒考大學推薦的哲學題綱,後來他一“推”不可收拾,“發現物質後面還有人”,一路推演至今日。
新書里還有《宮裡的日子》,王朔自評這是“根據《資治通鑑》改編的小武的故事,不完全是史實,有些廢太子李承乾的行舉‘按’在高陽身上”。他還表明“《宮裡的日子》是給老徐(徐靜蕾)寫的,希望今年能拍出來”。當然,新書也收入了他為徐靜蕾寫的電影《夢想照進現實》的小說版、調侃性的影視評論《與孫甘露對話》  對於新書題材風格均與以往作品不同,王朔說:“我把過去自己的東西全部砸碎,這才能絕處逢生。我放眼的是宇宙。以前說,民族的是世界的,我說,個人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簡介

王朔,北京人。1958年出生。1976年中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在北京醫藥公司工作。1978年開始創作。曾發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

王朔王朔

海水》、《頑主》、《千萬別把我當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和《王朔自選集》等。

目錄

Preface自序:我是誰
Chapter 01 我的千歲寒——取材吁《六祖壇壇經》
靈魂,每秒三十萬公里,輪迴,地球吸引力;涅磐,黑色拉子云,熱均衡,孤獨的堅持,直至無量無劫無邊黑暗中那一聲無人聽到的自頹。我原來姓盧,盧惠能。我可以不知道我是誰,但我必須知道我不是誰
Chapter 02 宮裡的日子——取材於《資治通鑑·唐記》
高陽:一身所有,都是國家的,這隻口脂贈你。
阿武:今日見到你,我就知道再無安寧了。
小李:廢也不是我廢的,立也不是我立的,我都是最一個知道的。
Chapter 03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連金剛那樣堅固都能打破的通向彼岸的智旅(北京話版)
天上雲、鳥、風,氣流;蒼白、嗆藍,賊綠、屎黃、赤黑皆如花怒放,一時留下各奔東西漸行漸遠的背影。
chanter 04 妄想照進現實——原名《夢想照進現實》
聽說你最近很神秘。

王朔王朔

來不來給句痛快話。
路太長水太深你慢慢趟吧。
Chapter 05 與孫甘露對話
還是有一股從沒人明說但人人感覺得到的壓力逼著所有人都在尋求變化,哪兒沒人去過奔哪兒。
Chapter 06 唯物論史綱
歷史——現實陰影重重掩映回聲隆隆的時光大道。

書摘

時,——覺悟者釋迦族的明珠湮滅物質形式回歸能量圈丙個五百公轉兒後,第三個一百公轉兒內。
大,——歐亞陸架中央隆 起雪山發源之水越撇越長撇出一江一河流入太平洋,流域地區是唐朝——女士主政時代。
師,——我訪振弓沒弓挎著麻繩和柴刀,一頂斗笠,一手提拳一手下垂,走在亞洲板塊遭太平洋板塊推搡起這一層由南滾向北的皺褶肌紋中。
至,——東經24度,北緯113度大約劃之間,有一堆土叫南華,鼓包上有一叫寶林的勾腿盤坐和尚食堂。我去蹭朋友飯,飯已忘,朋友已忘,都不重要了。
韶,——太陽剛出尚湖行走,來人口含刀,有帽檐有鉤兒有斜刃,反映比唱還像歌,今天的意思就是會聊天。
州,——大河之間,僅只一腳,之外就可以就開游。
韋,——大概不是壯族。
刺史,——你們今天叫市長吧?
與,——驚回首腰裡一件東西瞬時直了。聽說我來了。
官,——寶蓋兒下一戶一戶的。
像,——披甲持戈人。也挺會聊的。進山看我,也有點起鬨,送我刺繡送我宣紙送我毛筆,——我說我不識字。
刺史如今想來也是好大一團影兒,說話夾著字兒,衣味兒相當香,音兒在,也是個很好玩的人,面容確實如羹了。步輦擺在下山路,一寧要請我去吃好茶,城裡有座大梵寺煎的茶好,樹也大棵,順便給他和他的一城人講講覺悟是怎么回事。一城人聽說我來了,都高興壞了,農人也不做田了,工匠也不做工了,商民趕著拼鋪板,婦女已合掌端著一架架在路上,說了,再見不到我就要往壞處想了。
女主不是好談覺悟么?出過家庭——雖然是每家庭逼的。也想找人證明——還是已經寫了?願意自己是菩薩錘——戀物覺悟者再來。女主喜歡,就是風氣先,時尚不叫時尚叫和尚了。
我還就去了。我不要去只怕我那朋友第一個急死。這下刺史這么能鬧,再不走也混不成了。法海這個小子也在我身後搖頭晃腦,跟誰遞眼神呢?——你扇起的風都把吹感冒了!我走上步輦,一舉剛可好看到眾人頭囪,黑黑白白一壇圍棋子兒。
——你那個轉世可把人家白娘子害死了。我回頭指罵。雲子兒被沏了一罐水,游游晃晃載著步輦一勢向下衝去——最遠一粒子兒已被衝到山道盡頭兒。

瓢亮子兒翻面兒是法海滿盤左輪七竅;和尚欠我一頓聊天兒——今天還了。

評價

評價王朔新書《我的千歲寒》之前,如果誰想先給這本書下一個定義、歸一個類別,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本書給任何讀者提供的都絕對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王朔其他作品王朔其他作品

收在這本書里的幾篇作品完全不屬於一類,甚至你故意想找幾個不同類別的文本湊到一起都很難做到現在這樣。《我的千歲寒》和《宮裡的日子》類似虛構的電影劇本,差不多的時代背景,差得遠的生活場景,又各有各的風格。《夢想照近現實》是已經上映的一個電影的劇本,這部兩個演員聊一宿的現實題材電影在商業大片泛濫的中國影壇本身就夠另類的了,不過與《我的千歲寒》和《宮裡的日子》相比就算小巫見大巫了。後者的寫作方式、語言風格與傳統的電影劇本相去甚遠,但其中貫穿著的王朔式歷史穿透和觀念思考也遠非一般電影能望項背。北京話版《金剛經》和《唯物論史綱》則代表著王朔思想最新的境界,完全不可與一般文學或哲學隨筆相提並論。
帶著傳統的閱讀經驗來讀《我的千歲寒》肯定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因為王朔新書提供的是迥異於常規的閱讀材料。不僅與別人的常規不同,也完全顛覆了王朔自己的傳統。這些文字一點也沒有讀者非常熟悉的王朔小說印記,連他招牌式的冷幽默語言風格都被徹底拋棄了。可以這樣比喻:讀者都是習慣坐汽車的人,而這一次,王朔開著飛機來了。第一次坐飛機,在很多地方總有些不適應。但是,找到了感覺之後,其中的美妙也是坐汽車所不能享受到的。
坐飛機比坐汽車對人的要求高,坐太空梭要求就更高了。一些基本的歷史知識、科學知識和哲學知識當然是讀王朔這本新書最起碼的入門工具,更重要的是讀者的覺悟。就這本《我的千歲寒》來說,一點覺悟沒有的人是無法通讀的,或者說即使可以通讀也無法讀通的。王朔是於自身經歷痛苦涅之後,把自己的覺悟呈現在這裡,對於不覺悟者就是一個挑戰。如果非要說王朔新書《我的千歲寒》還有什麼不足,那就是他只能讓有覺悟者提高覺悟,不能讓無覺悟者迅速覺悟。
所以,在王朔新書《我的千歲寒》里,史實、細節、文體、語言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體會。以往王朔的小說是具體的,現在王朔的新書是抽象的,抱著對王朔固有風格的期待而來,有可能會失望。為了覺悟而來,就會有大大的驚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