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聯儲監管銀行》

《我在美聯儲監管銀行》

本書作者以在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紐約聯儲銀行工作的親身經歷,描述了美聯儲在執行銀行監督管理方面的各種細節。書中穿插了個人的所見所聞和認知感受。本書集知識性、故事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為廣大讀者了解美聯儲系統和金融界,尤其是紐約聯儲和華爾街,提供豐富的第一手的理性和感性資料。讀者還可以從書中看到一個留學生的成長經歷和一個職業人士的心路歷程。本書是金融相關專業人士和高校學生的重要高端參考書。同時對於愛好金融的普通大眾,也是一本輕鬆有趣的普及讀物。更可貴的,這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成功勵志讀物。

編輯推薦

7位著名銀行家經濟學家強力推薦
零距離認知華爾街的運籌操作
第一手感觸留學生的奮鬥軌跡

《我在美聯儲監管銀行》我在美聯儲監管銀行

經歷獨特 經驗珍貴
本書作者加盟和離開美聯儲的過程,是每位職場人士珍貴鮮活的職業規劃教材。
本書是金融相關專業人士和高校學生的重要高端參考書
同時對於愛好金融的普通大眾,也是一本輕鬆有趣的普及讀物。
更可貴的,這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成功勵志讀物。

推薦者: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吳曉靈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易綱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 錢穎一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張維迎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荷蘭銀行風險管理講席教授 張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助理主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項目主任魏尚進

美聯儲發話時,整個世界都在傾聽!!!

作者簡介

盧菁,經濟學博士。曾在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後加盟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擔任高級銀行檢查員,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紐約投資銀行分部擔任過執行董事,目前為基金和銀行擔任專業項目顧問。

目錄

第一章 加盟美聯儲
 1. 從經濟學轉行金融業
 2. 從多倫多轉向華爾街
 3. 挺進紐約華爾街
 4. 應聘紐約聯儲
第二章 巴塞爾第二資本協定前奏曲
 1. 授予巴塞爾資本協定的調研急先鋒
 2. 巴塞爾第一資本協定
 3. 紐約聯儲在銀行監管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
 4. 工作過程
 5. 告別巴塞爾項目
第三章 花旗集團的合併評估及20世紀美國銀行法的變革
 1. 風險評估組
 2. 花旗集團的誕生—— 天時地利人和
 3. 紐約聯儲審批花旗集團的合併
 4. 20世紀美國幾大銀行法及法規變遷
 5. 基礎評估過程
第四章 銀行監管的方針政策
 1. 銀行監管的重要性
 2. 現場檢查、非現場監測和持續監管
 3. 銀行檢查的目標
 4. 風險為本的檢查方法
 5. 六大風險分類
 6. 四大風險管理要素
第五章 銀行監管的程式步驟
 1.認識了解銀行—— 銀行概況
 2.評估銀行風險—— 風險矩陣及說明
 3.計畫和安排監管活動—— 監管計畫和檢查項目
 4.定義檢查活動—— 範圍備忘錄和首日信
 5.實施檢查程式—— 檢查模組
 6.匯報結論—— 檢查報告
第六章 紐約聯儲監管部的結構、人事和培訓
 1.紐約聯儲銀行監管部的組織結構
 2. 紐約聯儲的激勵機制
 3. 檢查員全面系統的培訓
第七章 告別美聯儲
 1. 紐約聯儲生涯總結
 2.CIBC跳槽機會
 3.紐約聯儲最後篇章
參考文獻
附錄A 有關美聯儲的八大認識誤點
附錄B 術語英漢對照表

媒體評論

金融、華爾街、美聯儲監管,這一切在人們的眼中顯得有些高深和神秘,讓人望而生畏。但讀一讀《我在美聯儲監管銀行》,既能讓一般讀者對銀行監管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又能為專業人士進一步了解美聯儲的銀行監管理念、操作程式和運行機制提供一個完整的框架。作者的經歷和為人處世的準則無論對求學之人和對專業人士都會有所啟迪。
我建議想了解金融、了解監管的人讀讀這本書。也許作者的語言不符合國人含蓄的傳統,但這也是作者個性的體現,瑕不掩瑜。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吳曉靈

《我在美聯儲監管銀行》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視野,圍繞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制定、花旗集團合併、紐約聯儲監管機制的運作等核心內容,詳細介紹了作者 1998年至 2001年在美國紐約聯儲從事銀行監管的親身經歷和所思所想,是我國金融業者了解國際同業運作經驗的難得的參考書。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易綱

作者在美聯儲工作期間所親歷的美國20世紀80年代重大金融變革正是今年中國銀行業面臨的課題。書中描述的美聯儲監管的運行機制、行為準則以及對重大變革事件的處置,可以使我們今天在探索中國銀行改革和發展路徑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國際銀行業的大變革時期,本書作者在美聯儲從事銀行監管工作。她用流暢的筆精心地、生動地描繪了她在此期間經歷的銀行監管的實踐。
面對中國的銀行的重組、上市,中國的銀行監管也在不斷走向規範。本書為銀行監管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及時的、有益的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 錢穎一

美聯儲對銀行業的監管可謂各國銀行監管的典範。盧菁博士以自己在紐約聯儲的切身經歷寫成這本書,在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簡潔的理論模型,將複雜的監管程式和與時俱進的監管政策娓娓道來,理論與實踐渾然一體,讀來令人身臨其境,耳目一新。我相信本書對完善中國銀行業的監管體制和金融創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張維迎

和一般的經濟學家不一樣,盧菁有在國際金融界和監管機構長期工作的實戰經驗;同時,和一般的實際操作者不一樣,她又有在大學進行長期研究積累的學術功底。她在這本書里從政府監管者和學者的角度記載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美國銀行界修改巴塞爾協定的過程以及她親身參與的一些重要案例。她生動、務實而深入的描述對正在和國際接軌的中國銀行界和監管機構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荷蘭銀行風險管理講席教授,
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 張春 (Chun Chang)

這是一本難得的佳作。作者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又在加拿大高校里執過教,隨後在美國中央銀行做過銀行監管,所以此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既有監管銀行的第一手實例,又不缺理論功底。此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可讀性非常強。作者從內情人的角度,恰當地融入了親身經歷的種種小故事,用形象感性的語言,把抽象枯燥的美聯儲銀行監管的運行機制和行為準則,生動精練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貫穿於全書。除了銀行監管的知識之外,讀者還可以從此書中讀到華爾街的金融風貌,留學生的奮鬥歷程和職場人士的積極進取。潛移默化之中,讀者可以領悟到作為一位國際化的人才需要何許素質。我很高興能把這本我欣賞的書推薦給讀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助理主任,
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項目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魏尚進

書摘

前 言
本書主要是圍繞我在美聯儲系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三年半的銀行監管工作經歷來敘述和展開的。採用個人親身經歷的故事形式,來描繪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對銀行監管的性質、理念、政策和程式。希望通過這個形式,能讓中國的銀行界同行及各類金融監管機構,對美國最大的金融監管部門的運作程式和行為規範有個更為理性和感性的認識。
從1998年初,我開始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銀行監管部擔任高級銀行檢查員(senior bank examiner),直至2001年中離開。三年半期間,我充當了巴塞爾第二協定的開路先鋒;經手了花旗集團併購後的基礎審查,並目睹了與之相伴的美國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金融法案——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出籠;領悟了以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債券抵賬、基金崩潰、公司醜聞等為代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等的巨大危害;參與了各大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監督和檢查工作;完成了諸多美聯儲對銀行檢查員的培訓項目。這些豐富的經歷和感知,寫出來與中國同行一起分享,希望能對中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邁向現代化、國際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有一點啟發、借鑑作用。
近幾年,我在紐約和北京,向中國銀行界人士做過幾次有關美聯儲的講座,也在書刊雜誌上發表過文章,深切體會到有必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文字形式系統地總結出來。中國的銀行界對書本手冊上有關美聯儲的教條、細則,肯定已是耳濡目染了不少,也曾派出多批人員去美國進修、參觀、學習,也一定製定了類似的方針政策,在內容細則上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具體操作上,可能就沒有切身體會,在將美聯儲的理論與美聯儲的實踐相聯繫時,可能還有一段距離。再則,中國銀行界同行也同樣對美聯儲的制度結構、人事安排、福利待遇等感興趣。所以我也就義不容辭,投其所好,本著個人經歷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穿插進我在紐約聯儲的所見所聞和喜怒哀樂。
在紐約華爾街工作的中國人不少,從事的行業遍及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互惠基金、對沖基金、公司信貸、個人信貸、諮詢、保險、法律、會計,等等。但在美聯儲工作的則屈指可數,有類似我這樣銀行監管經歷的更是鳳毛麟角,這就使我更覺得責無旁貸,要將自己的經歷傳播給中國同行,知己知彼,取長補短。我希望我的敘述,可以在美聯儲政策上的所以然和操作上的之所以然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從而揭開美聯儲的神秘面紗,從理性上和感性上更加全面透徹地認識美聯儲。
這本書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在主要敘述我在紐約聯儲的工作項目和過程的同時,還附帶介紹了我加盟和離開紐約聯儲的前因後果,也算是提供一個完整的有關美聯儲,尤其是紐約聯儲的圖案畫卷。書中涉及的人物事件都是真人真事真名,都是我的親身體驗,不帶矯揉造作、生編亂造。我所側重介紹的是美聯儲的銀行監管工作,而非我所檢查的商業投資銀行操作。這些商業投資銀行的操作方法、程式屬於保密性質的資料,受法律準則約束,我不能披露,當然在這裡也沒有必要涉及。本書的所有內容,僅代表我個人的認知,不代表美聯儲的觀點意見。若有任何過錯,我個人承擔全部責任。
我雖然本著全面、客觀的宗旨來進行寫作,但鑒於自己能力和知識面的局限,難免會掛一漏萬,敬請讀者諒解。在寫作過程當中,最困擾的莫過於中文寫作和中文電腦輸入,總覺得詞不達意,速度太慢,語言辭彙跟不上時代步伐。畢竟十幾年沒有用中文寫作了。我在中文雜誌上發表的介紹美聯儲的文章,也是麻煩編輯找人,將我寫的英文原件翻譯成中文。所以,如果讀者覺得讀起來拗口彆扭,不夠暢快淋漓,也敬請原諒。只要能理解所寫內容,也就寬容一下表達形式吧。
這本書的誕生,要歸功於“旅美華人銀行家協會”的幾位骨幹對我長期的支持和鼓勵。會長駱寧博士早在三年前,就提議我寫這本書,他認定這類書籍會對中國的金融現代化起到重要的參考和借鑑作用。在我寫作過程中,他還提供了諸多的建議和交流。銀行家協會的孫曉雲博士、楊壯博士和另一任會長劉恆中博士等,也是積極的推動者。同時,我還得到其他同行和朋友的關心和指點,如陳小悅、方星海、李祥林、林兆英、徐愛華宣昌能、朱曉東、朱煜,等等。為我撰寫書評的多位中國著名的銀行家和經濟學家,都是在百忙中抽空閱讀我的初稿,並欣然命筆。中國人民銀行吳曉靈副行長,還同時指正了書稿中諸多失誤和不妥之處,使本書更趨準確和完善。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的三位復旦學友,楊愛民、朱蔚雯和賴中文,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冥思苦索地閱讀我的前期草稿,糾正了許多術語和語言表達的偏差,為本書潤色不少。在此,我也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這本書的出版及我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與家人的關懷和幫助分不開。首先,我對我的母親和父親感恩不盡,他們含辛茹苦把我撫育成人,又在夕陽紅的黃金歲月里,繼續為我辛勤持家,解除後顧之憂;我的一對完美的兒女,給我的人生帶來無窮的歡樂和甜美;我的公婆兄嫂侄女侄子,也是常年支持激勵我的堅強後盾。最後,我將最誠摯的感謝,獻給與我這么多年來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的“橡樹”—— 我的先生過大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