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祖師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師揉合印度十大論師的詮釋編譯而成,最能體現法相唯識學派的基本思想。

基本信息

正文

 印度唯識學說創建人之一世親為了闡述唯識學說,撰《唯識三十頌》。其後有唯識十大論師的注釋。玄奘從印度歸國後,原擬將十家注述全文分別譯出,後採納弟子窺基的主張,以十家中護法一派的觀點為主,雜糅其餘九家,集成此書,共10卷,成唯識學說的論典,故名。全書包括唯識宗的基本學說,中心思想是宣揚主體世界和客體世界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現的現象。“識”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客觀現象並非沒有,但不能離開“識”而獨立存在。這典型地表現了主觀唯心主義和僧侶主義的思想特徵。
《成唯識論》除各種藏經本、流通本之外,尚有支那內學院的《藏要》本。注釋本有窺基的《成唯識論述記》《成唯識論樞要》、慧沼的《成唯識論了義燈》、智周的《成唯識論演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