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室人·二妃麗瀟湘》

《悼室人·二妃麗瀟湘》是南朝江淹 的作品,體裁選自五言詩

作品信息

【名稱】《悼室人·二妃麗瀟湘
【年代】南朝
【作者】江淹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悼室人
二妃麗瀟湘,一有乍一無。
佳人承雲氣,無下此幽都。
當追帝女跡,出入泛靈輿
奄映金淵側,游豫碧山隅。
曖然時將罷,臨風返故居。

作品鑑賞

這是江淹《悼室人》詩的最後一首。詩人在前面幾首《悼室人》詩中抒發了對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這一首則是寄託了對愛妻亡靈的深情祝願,情調與上九首又有所不同。
詩人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了一個神異境界。二妃即娥皇與女英,是堯的兩個女兒、舜的妻子,傳說她們死後成了湘水之神,瀟湘即湘水。首句是說兩位神女出現在湘水上,美麗無比。次句“一有乍一無”,有人將“有”、“無”解釋為“在世”、“去世”,這樣就等於是說江淹把亡妻比作二妃之一,但隨之又有一個問題:二妃中另一位又指誰呢?因此有人推測江淹可能還有一個妻子,或其亡妻另有一姊妹(見吳丕績《江淹年譜》)。但細玩此詩,可知詩人並沒有將亡妻比作二妃,此處二妃只是神女而已,而下文的“佳人”才指亡妻。“一有乍一無”中的“一”似不作數詞用,這句當解作二妃忽然出現,又忽然消失。乍有乍無,行蹤飄忽不定,這正是神女的特點。《易·乾》疏:“一有一無,忽然而改,謂之為化。”此詩“一有乍一無”意思與此相同。
第三句起又轉回到悼亡的主題上來了,“佳人”即指去世的妻子,“幽都”謂地府,語出楚辭《招魂》中“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三、四兩句是詩人希望並幻想妻子死後順著雲氣升入仙境,而不是落入地下冥府。“當追”二句呼應了詩的開首,“帝女”也就是前面的“二妃”,神女美好而又靈異,詩人希望妻子能追隨神女的蹤跡,駕著車出入於仙境。“泛”原意為漂浮,因天上仙境中的車馬行駛雲端之中,故用“泛”字。“奄映”二句是詩人繼續幻想佳人在仙境中的行動,她時而忽然出現在金淵邊,時而又遊樂於碧山腳下。這種對仙境中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生活的幻想,既寄託了作者對亡妻的深摯感情和衷心祈願,又使他自己精神上多少得到了一絲安慰,妻子既然升為仙子,神靈有知,自當體知自己的苦懷,重來夢中團聚。“曖然”,昏暗不明貌。詩的最後二句說,時辰將晚,於是佳人乘著晚風,翩然返回故居了。這雖然是想像之辭,卻正表明了詩人依然眷戀亡妻,故希望她在仙境中遊樂之後,仍返回自己身邊,這最後兩句看似平淡,然而詩人無窮無盡的懷思,卻正由此得到了充分體現。《離騷》篇末,屈原鋪張了無數遠遊的打算,但一旦臨睨舊鄉,則終究“顧而不行”。此詩也陳說了許多仙境之樂,而末了卻指望妻子不戀天上之樂、仍念人間之好——詩人對亡妻的感情之深,完全能用屈子之眷戀故國作比擬。
明人許學夷曾指出江淹詩“善用騷語”,這在此詩中也可得到證明,如前面已經提到“無下此幽都”句出自《招魂》,而最後一句“臨風返故居”也是脫胎於《招魂》的“魂兮歸來,反故居些”。這不僅僅是詞語出處的問題,而是對讀者也有著暗示聯想的作用,使讀者意識到此詩雖有遊仙色彩,但“魂兮歸來”的悼亡主旨依然貫串全詩,因而有別於一般的遊仙詩。這在悼亡題材的詩歌中也算是有特色的。

作者簡介

江淹 (444~505)南朝文學家。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歷仕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坎坷的經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中年以後,官運亨通,仕途的高峰卻導致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到齊武帝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江淹既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其詩作成就雖不及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明人輯有《江文通集匯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