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主要是通過恰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對萊茵河、阿爾卑斯山……以及義大利建築和雕刻美的喜愛和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先進任務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讚美和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惡和失望,有“抒情史詩”之稱。

基本信息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作品

(圖)《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主要是通過恰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對萊茵河、阿爾卑斯山……以及義大利建築和雕刻美的喜愛和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先進任務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讚美和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惡和失望,有“抒情史詩”之稱。

創作背景

1809年大學畢業後,拜倫在貴族院獲取了世襲議員的席位,但卻受到歧視。於是他帶著一種憤懣的心情離開英國,先後遊歷了葡萄牙、馬爾他、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等地。當時這些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正在發展,資產階級民主運動方興未艾。這次旅行大大開拓了之人的社會政治視野。

1811年7月拜倫回到英國。這次旅行孕育了後來的《東方敘事詩》,並在途中創作了《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的第一、第二章,內容就是這次出國遊歷的所見所聞。這兩章在1812年發表時,震動了歐洲詩壇。全詩共4章,後兩章完成於詩人在滑鐵盧戰役之後在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地的見聞和感想。第三章(1816年)和第四章(1818年)。長詩主要是浪漫主義抒情,但其中也有直接刻畫現實、諷刺現實的章節,還有些章節直接抒發詩人對哲學、政治和藝術的見解。在浪漫主義文學中,《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第一次以政治和社會問題為題材,內容獨特而新穎。

人物形象

長詩的主人公恰爾德·哈洛爾德是一個叛逆的貴族青年,一個孤獨而憂鬱的漂泊者,是“拜倫式英雄”的雛形。他深深地熱愛自己的祖國,而又厭惡、憎恨周圍空虛的現實生活。他高傲的性格,使他不為庸俗虛偽的上流社會所接受;而他的貴族習氣,又使他不與人民交往。由於對生活的厭惡、冷漠,他陷入難以解脫的痛苦之中,終於悲憤地離開了祖國,到海外去尋求解脫,開始了孤獨而憂鬱的漂泊生活。

詩人在恰爾德·哈洛爾德的形象里,反映出自己生活與性格的某些特點:高傲孤獨,放蕩不羈,對上流社會的憎惡與鄙視等。但主人公那種冷漠靜觀的消極的生活態度則與詩人不同。詩人熱切關注著人民的鬥爭,焦慮著人民未來的命運與前途,懷抱著從事英雄事業的理想。

內容簡介

長詩的第一章主要是描寫在拿破崙的鐵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難,他們的反抗以及對自由解放的渴望。詩人讚揚西班牙的過去和它不屈的現在,歌頌由農民、手工業者組成的游擊隊反對入侵者的英勇鬥爭,塑造了一位參加薩拉哥保衛戰的西班牙女游擊隊員的光輝形象。對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的統治者,對入侵者拿破崙,詩人表示了極大的憎恨。同時,使人有感到西班牙人民反對侵略者的鬥爭,歸根到底只不過是對本國的君主制度有利,所以在詩篇中又流露出前途無望的悲哀。

第二章,恰爾德·哈洛爾德來到希臘,希臘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來鬥爭。詩人站在被土耳其奴役的希臘土地上,眼望著燦爛而淒涼的歷史遺蹟,回憶著希臘偉大光榮的過去,哀嘆著近代希臘的懦弱,詩人激勵希臘人民起來鬥爭,追回失去的自由:“誰想要獲得自由,必須自己起來鬥爭。”

第三章的開頭,詩人以極其深沉的歌聲唱出被上流社會放逐的憤懣,以及對女兒的思念。然後詩人來到比利時,憑弔滑鐵盧戰場,評說拿破崙的功過;從比利時沿萊茵河來到日內瓦湖畔,詩人以昂揚的情緒追憶法國大革命,謳歌它的先驅——啟蒙主義盧梭伏爾泰,表達自己對啟蒙主義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誠。

第四章是在詩人流亡到義大利後寫的。當時義大利正處在奧地利的統治下,被分成許多小邦。詩人用義大利光榮的歷史、義大利當時的民族災難,激勵愛國志士起來推翻奧地利的暴虐統治,實現民族的統一和解放,

作品節選

第一章(節選)
去 國 行
別了,別了!故國的海岸
消失在海水盡頭
洶濤狂嘯,晚風悲嘆,
海鷗也驚叫不休。
海上的紅日冉冉西斜,
我的船乘風直追,
向太陽、向你暫時告別,
我的故鄉呵,再會!
不幾時,太陽又會出來,
又開始新的一天,
我又會招呼藍天、碧海,
卻難覓我的家園。
華美的第宅已荒無人影,
爐灶里火滅煙消
牆垣上野草密密叢生,
愛犬在門邊哀叫。
“過來,過來,我的小書童!
你怎么傷心痛哭?
你是怕大海浪濤洶湧,
還是怕狂風震怒?
別哭了,快把眼淚擦乾;
這條船又快又牢靠:
咱們家最快的獵鷹也難
飛得像這般輕巧。”
“風只管吼叫,浪只管打來,
我不怕驚風險浪,
可是,公子呵,您不必奇怪
我為何這樣悲傷。
只因我這次拜別了老父,
又和我慈母分離,
離開了他們,我無親無故,
只有您——還有上帝。
“父親祝福我平安吉利,
沒怎么怨天尤人;
母親少不了唉聲嘆氣,
巴望我迴轉家門。”
“得了,得了,我的小伙子!
難怪你哭個沒完;
若像你那樣天真幼稚,
我也會熱淚不乾。
“過來,過來,我的好伴當!
你怎么蒼白失色?
你是怕法國敵寇凶狂,①
還是怕暴風兇惡?”
“公子,您當我貪生怕死?
我不是那種膿包,
是因為掛念家中的妻子,
才這樣蒼白枯槁。
“就在那湖邊,離府上不遠,
住著我妻兒一家,
孩子要他爹,聲聲哭喊,
叫我妻怎生回話?”
“得了,得了,我的好夥伴!
誰不知你的悲傷,
我的心性卻輕浮冷淡,
一笑就去國離鄉。”
誰會相信妻子或情婦
虛情假意的傷感?
兩眼方才還滂沱如注,
又嫣然笑對新歡。
我不為眼前的危難而憂傷,
也不為舊情悲悼;
傷心的倒是:世上沒一樣
值得我珠淚輕拋。
如今我一身孤孤單單,
在茫茫大海飄流;
沒有任何人為我嗟嘆,
我何必為別人憂愁?
我走後哀吠不休的愛犬
又有了新的主子;
過不了多久,我若敢近前,
會把我咬個半死。
船兒呵,全靠你,疾駛如飛,
橫跨那滔滔海浪;
任憑你送我到天南地北,
只莫回我的故鄉。
我向你歡呼,蒼茫的碧海!
當陸地來到眼前,
我就歡呼那石窟、荒埃!
我的故鄉呵,再見!
楊德豫譯
①當時,英國同席捲歐陸的拿破崙法國正處於交
戰狀態。恰爾德·哈羅德的航船從英國駛往葡萄牙;
要經過法國海岸附近。
贈伊涅茲
1
切莫對著我愁容笑微微,
哎!我不能以笑容相迎;
但願上帝保佑你永不掉淚,
或者永不突然哭泣傷心。
2
你不是想明了,是什麼苦惱,
在把我的歡樂與青春腐蝕?
但不知你可願意知道,
這苦痛連你也難幫我療治?
3
既不是愛,也不是恨,
更非卑微的野心難實現;
使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可憎,
並且拋棄我往昔之所戀:
4
而是從耳聞、目睹和經歷
產生了厭倦的心情:
美人再不能使我感到欣喜;
你的眸子也不能使我出神。
5
象傳說中希伯來漂泊者的憂鬱,
那是注定的命運,無法脫離,
他不願窺探黑暗的地獄,
又不能希望在死以前得到安息。
6
往哪兒逃,能擺脫身內的不幸,
即使漂流到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不論逃到哪裡,它還是纏身,
這毒害著生命的惡魔似的思想。
7
然而人們還在虛假的歡樂里沉湎,
我所厭絕的他們都感到夠味;
呵!願他們在好夢裡多留幾天,
總不要象我般甦醒夢回!
8
命運要我去流浪的地方還不少,
去時還帶著多少可嘆的記憶;
但我唯一的慰藉是我知道:
最不幸的遭遇也不足為奇。
9
什麼是最不幸?何必問到底,
發慈悲不要再探究竟;
笑吧——不要把帷幕硬拉起,
將男人心底的地獄看分明。
楊熙齡
第二章(節選)

你也在那兒了!你的生命和愛情,
都消逝了,我的愛和生活也陷於絕望;
你的形影在我心頭縈繞,記憶猶新,
教我怎么能承認你已經真的死亡?
好吧——我們會重逢,我將這樣夢想,
用這個想像來填補我空虛的心底:
只要還留下絲毫記憶,在重逢的時光,
不論我的命運如何,只要你魂魄安謐,
這在我就等於得到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慰藉!
二三
我們會默默地追念,當夜深人靜,
自己曾經愛過,儘管這愛情已一去不返;
心兒孤獨地傷悼著受了打擊的熱情,
雖然形單影隻,仍懷念著過去的侶伴。
少年的愛和歡欣已逝而青春未完,
人誰願意就這此平白地老去呢?哎,
倘使本是水乳交融的靈魂彼此離散,
在死來臨之前,生也沒有多大意味!
誰不願意重做少年呢?呵,快樂又幸福的年歲!
二五
坐在山石上冥想,對著山巒與河流;
用緩緩的步子探訪那陰暗的森林,
那裡居住著不受人管轄的野獸,
人跡不至,或者是難得有人通行;
攀登那無人知曉、無路可循的山嶺,
那上面有不需要人來飼養的獸類;
徘徊在懸崖和瀑布旁,獨自一人;
這並不孤獨,而是跟嫵媚的自然相會,
她把豐富寶藏攤開在你眼前,讓你細細玩味。
楊熙齡譯
第三章(節選)

可愛的孩子,你的臉可象你媽媽?
上次相見,你天真的藍眼珠含著笑,
我的家庭和心靈的獨養女兒,艾達!
然後分手了,——可不象這一遭,
那時還有希望。——
猛然間我才驚覺:
周圍已是起伏的海浪,風在唏噓;
我走了;漂泊到哪兒,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那海岸已經在我眼前隱去,
阿爾比溫是再也不能使我歡欣,或者使我憂鬱。

又到了海上!又一次以海為家!
我歡迎你,歡迎你,吼叫的波浪!
我身下的洶湧的海潮象識主的駿馬;
快把我送走,不論送往什麼地方,
雖然那緊張的桅桿要象蘆葦般搖晃,
雖然破裂的帆篷會在大風中亂飄,
然而我還是不得不流浪去他鄉,
因為我象從岩石上掉下的一棵草,
將在海洋上漂泊,不管風暴多凶,浪頭多么高。

在青春的黃金時代,我曾歌詠一人,
那反抗自己抑鬱心靈的漂泊的叛逆;
現在來從提過去說開頭的事情,
象疾風推浮雲前進,讓我把它說到底。
從這故事,我發現往昔思想的痕跡,
還有幹了的眼淚,它們逐漸地湮滅,
但留下一條荒涼的小徑;就從這裡,
以沉重的腳步,踏著生命的沙土,歲月
逝去了;這生命的最後的沙土,沒有一花一葉。

也許因年輕時歡樂和苦痛的激情,
我的心、我的琴都折斷了一根弦,
它們都會發出刺耳的嘈雜聲音,
現在重彈舊調,怕也難以改善;
雖然我的曲調是沉悶的,抑鬱不歡,
然而為著這歌兒能夠幫助我脫離
自私的悲歡夢境——那是多么可厭,
而使我陶醉於忘掉一切的境界裡,
它至少對於我(也只對我)不算是無益的主題。

誰要是憑著經歷而不是靠年歲,
熟知這悲慘世界,看透了人生,
那么他就會把一切看得無所謂;
塵世上的榮譽、野心、悲哀、鬥爭、愛情,
都再也不能用那尖刀刺痛他的心,
留下無聲而劇烈的痛苦,在他心坎上;
他知道何以思想要到寂寞的洞穴里退隱,
而那洞穴里,卻充滿著活潑的幻想,
在擁擠的腦海里還留著陳舊而完好的形象。

為了創造並在創造中活得更活潑,
我們把種種幻想變成具體的形象,
同時照著我們幻想的生活而生活,
簡而言之,就象我如今寫著詩行。
我是什麼?空空如也。你卻不一樣,
我思想之魂!我和你一起漂泊各地,
雖然不可見,卻總凝視著萬象,
我已經和你變成了渾然的一體,
你總是在我身邊,即使在我情感枯竭之際。

但是我不應該想得這么熱狂、雜亂,
我已經想得太陰鬱,而且也太多,
我的頭腦在動盪中沸騰,過分疲倦,
變成一團狂熱和火焰急轉著的漩渦。
從青年時代起,我的心就不受束縛,
所以我的生命之泉已經受了毒害。
已經太遲了!然而我已非故我,
雖然時間治不好的痛苦,我仍能忍耐;
雖然依舊吃得下苦果,而不責怪命運,自怨自艾。
一二
可是不久他就醒悟,知道他自己
最不適合與人們為伍,在人群中廝混;
他同人們格格不入,志趣迥異;
豈肯隨聲附和,雖然他的靈魂,
在年青時,曾被自己的思想所戰勝;
他特立獨行,怎肯把心的主權
割讓給心靈所反對的那些庸人;
在孤獨中感到驕傲,因為即使孤單,
人在離群索居時,別有一種生活,會被發現。
一三
起伏的山巒都象是他知心的朋友,
波濤翻騰著的大海是他的家鄉;
他有力量而且也有熱情去浪遊,
只要那裡有蔚藍的天和明媚風光;
沙漠、森林、洞窟以及海上的白浪,
這些都是他的伴侶,都使他留戀;
它們有著共通的語言,明白流暢,
勝過他本國的典籍——他常拋開一邊,
而寧肯閱讀陽光寫在湖面上的造化的詩篇。
三三
宛如一塊裂成許多碎塊的破鏡,
變成許多小小的鏡子,一面一面;
越是破碎,就會映出越多的人影。
會把一個人的影子化作幾千;
而那忘不掉往事的心何獨不然,
破碎地活著;它冰冷、憔悴而孤獨,
慢慢長夜里悲痛得不能成眠,
軀殼不死,它的愁苦總難以消除,
哪種苦痛深藏不露,因為是言語無法傾訴。
四七
它們矗立著,仿佛是孤高的心靈,
雖然憔悴,但是又決不象庸眾折腰,
裡面空無一人,唯有風從縫隙吹進;
只能跟浮雲暗暗地交談,這些古堡;
曾經有一天,它們是年青而驕傲,
下方進行著戰爭,旗幟飄揚在上空;
但如今那些戰鬥的,早已魄散魂銷,
那些飄揚的,連灰燼也無影無蹤,
留下荒涼的城垛,也永不會再遭炮火進攻。
七五
山峰、湖泊以及藍天難道不屬於我
和我的靈魂,如同我是它們的一部分?
我對它們的眷愛,在我深深的心窩,
是否真誠純潔?叫我怎能不看輕
其他一切,假使同山水和蒼穹比並?
我又怎能不低擋那惱人的濁浪,
而拋棄這些感情,學那些庸碌之人,
換上一副麻木而世俗的冰冷心腸?
庸人的眼只注視泥坑,他們的思想怎敢發光。
八九
天地寂然,雖則並沒有沉沉酣睡,
但忘了呼吸,象人在感觸最深時一般;
靜靜地,正如人思索得如痴如醉:
天地寂然,從高遠的星空燦爛,
到平靜安寧的湖水和環抱的群山,
一切的一切集中於一個實在的生命,
無論是一線光、一陣風、一張葉瓣,
都不遺失,而成了存在的一部分,
各各感到了萬物的創造者和衛護者的真純。
九○
於是深深激起宇宙無窮的感慨,
尤其在孤寂中——其實是最不寂寥;
這種感觸是真理,它通過我們的存在,
又滲透而擺脫了自我;它是一種音調,
稱為音樂的靈魂和源泉,使人明了
永恆的諧和;好像西塞里亞的腰帶,
它復有著一種魔力,能夠產生奇效,
一切東西縛上了它,就美得勾人喜愛,
它使得死之魔影也再不能對我們有所損害。
一一三
我沒有愛過這人世,人世也不愛我;
它的臭惡氣息,我從來也不讚美;
沒有強露歡顏去奉承,不隨聲附和,
也未曾向它偶像崇拜的教條下跪,
因此世人無法把我當作同類;
我側身其中,卻不是他們中的一人;
要是沒有屈辱自己,心靈沾上污穢,
那么我也許至今還在人海中浮沉,
在並非他們的、而算作他們的思想的屍衣下棲身。
楊熙齡譯
第四章(節選)
二七
月亮升起來了,但還不是夜晚,
落日和月亮平分天空,霞光之海
沿著藍色的弗留利群峰的高巔
往四下迸流,天空沒有一片雲彩,
但好像交織著各種不同的色調,
融為西方的一條巨大的彩虹——
西下的白天就在那裡接連了
逝去的亘古;而對面,月中的山峰
浮游於蔚藍的太空——神仙的海島!
二八
只有一顆孤星伴著黛安娜,統治了
這半壁恬靜的天空,但在那邊
日光之海仍舊燦爛,它的波濤
仍舊在遙遠的瑞申山頂上滾轉:
日和夜在互相爭奪,直到大自然
恢復應有的秩序;加暗的布倫泰河
輕柔地流著,日和夜已給它深染
初開放的玫瑰花的芬芳的紫色,
這色彩順水而流,就象在鏡面上閃爍。
二九
河面上充滿了從迢遙的天庭
降臨的容光;水波上的各種色澤
從斑斕的落日以至上升的明星
都將它們奇幻的異彩散發、融合:
呵,現在變色了;冉冉的陰影飄過,
把它的帷幕掛上山巒;臨別的白天
仿佛是垂死的、不斷喘息的海豚,
每一陣劇痛都使它的顏色改變,
最後卻最美;終於——完了,一切沒入灰色。
查良錚譯
一七八
在無徑可通的林叢有一種樂趣,
在寂寞幽僻的海濱有一種狂歡,
這裡是一個無人侵擾的社會:
面對大海,樂聲伴著濤聲嗚咽。
我不是不愛人類,但我更愛自然。
從我和人們的交往,從過去的經歷
或今後可能的遭遇,我悄然脫身
和那茫茫廣宇融成一體,我的心緒
絕非言語所能表達——但也無法隱匿!
一七九
翻滾吧,你深邃幽暗的海洋——
一萬艘戰艦在你身上徒勞無益地掠過,
人類給大地撒下毀滅的印記,但他的統治
卻在你的岸邊終止——你的底層殘骸交錯。
這些都是你的業績,而人類卻留不下什麼
他恣意蹂躪的蹤影,除了他渺小的自己
恰似一滴雨珠,一剎那間向海上墜落,
汩汩地冒泡、呻吟,沉沒在你深深的懷抱:
沒有墳墓——不聞喪鐘、不見棺槨,無人知曉。
黃宏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