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吞噬心靈》

《恐懼吞噬心靈》

《恐懼吞噬心靈》是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導演的一部愛情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恐懼吞噬心靈恐懼吞噬心靈

外文名稱:

AngstessenSeeleauf

FearEatstheSoul

Ali:FearEatstheSoul

AlleTürkenhei?enAli

片長:Germany:93min/USA:94min

更多中文片名:

恐懼蝕人生/恐懼吞噬靈魂

幅面: 35毫米無聲標準銀幕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Singapore:PG/UK:15/WestGermany:12

製作成本: DEM260,000(estimated)

攝製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膠片長度: 2539m

劇情梗概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60歲的清潔女工埃米因為避雨,在酒吧認識了30歲的摩洛哥人阿里,兩人在眾人的慫恿下跳了舞,最後阿里又送埃米回家,兩人在埃米的家裡相互訴說各自的寂寞,話多夜短,阿里錯過了末班車,留宿在埃米家裡。第二天醒來,埃米感到不安,阿里安慰她說恐懼會吞噬心靈。一個外籍工人在埃米家留宿的事很快在鄰居間傳開,人們都議論紛紛,房東的兒子也借交房租的事指責她,埃米不得以謊稱阿里是她未婚夫。以後兩人交往日密,最後兩人真的結了婚。婚後兒女們、鄰居們、埃米的同事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指責他們,食品店也不再買東西給她,他們唯一的交往是阿里酒吧的朋友。埃米感到很難堪,於是跟阿里一塊去旅遊,希望回來後情況會好轉。回來後,情況果然好轉。原因是兒女和鄰居需要她的幫助,她的同事需要她一起對付新從南斯拉夫來的清潔女工,食品店生意不好爭顧客,人們因種種原因容忍了他們。但這時,阿里受不了社會的歧視又和吧女芭芭拉重歸於好,埃米找到阿里,兩人在第一次相遇的酒吧相擁跳舞時,兩人又感到了幸福。阿里突然感到不適,蜷伏在地,醫生診斷是患有嚴重的胃潰瘍,是因為外籍工人面臨壓力、緊張的生活和充滿敵意的環境造成的。

這是一部敘述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是一個愛情故事,由兩個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孤獨男女譜寫而成。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年近60的寡婦埃米與來自摩洛哥的汽修工人、30來歲的阿里在酒吧認識。兩人互訴苦悶、相互同情,在眾人歧視的目光下結成夫婦。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因素的改變使他們之間的內在差異凸現出來,矛盾也隨之出現,倆人的感情越來越疏遠。

幕後花絮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這個故事是對社會的一種批判,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年齡的差異、社會的歧視與誤解、命運的捉弄是造成悲劇的本源。導演對德國各階層的關注、對各類問題的洞察,其視野和深度不同凡響。題材取自於法斯賓德心儀的好萊塢前輩道格拉斯·瑟克50年代名作《天堂可以等待》,同一題材的重拍版還有朱莉安·摩爾那部《遠離天堂》

導演簡介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男,生於1945年5月31日,德國巴伐利亞州BadWörishofen

逝世於1982年6月10日(德國慕尼黑)

星座:雙子座

德國新電影大師法斯賓德1945年5月31日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父親是醫生,母親莉瑟蘿特從事翻譯工作,之後她還以“莉蘿·潘蓓”(LiloPempeit)為藝名參演過多部兒子的電影。法斯賓德高中便輟學四處打工,直到進入慕尼黑的Fridl-LeohardStudio就讀戲劇。1967年畢業後他加入“行動劇場”(ActionTheater),並在1968年以22歲之齡發表了第一出舞台劇《Katzelmacher》,隔年就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愛比死更冷》,一鳴驚人地獲邀參加柏林影展,展現他天才型的藝術天份。同年他就推出和處女劇作同名的第二部電影《外國佬》,該片只花九天拍成,卻贏得了德國電影獎最佳藝術成就等五項大獎,從此成為當時德國最受矚目的新導演之一。1971年,他以《四季商人》得到票房上的肯定,晉身為難得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表現出色的一線導演。到了1974年,他更以《恐懼吞噬心靈》贏得坎城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正式成為代表德國新電影運動的國際知名大導演。他最受歡迎的電影包括《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莉莉瑪蓮》、《維洛妮卡·佛斯的欲望》、改編自名著的電視電影《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和《艾菲·布里斯特》,以及他的遺作同志電影《水手奎雷爾》。
全才型的法斯賓德身兼導演、編劇、演員、製片、劇場經理、編曲、設計、剪接和攝影等多職,他14年的拍片生涯總共執導過41部電影,死時才37歲,死於用藥過量。他轟轟烈烈的情史也和他的電影年表一樣洋洋灑灑,他曾和女演員英格麗卡文(IngridCaven)結過婚,但他從年輕時就是個公開的同性戀者,常常他的愛人就是他片中的男演員;他的電影裡也經常出現同性戀、變性人的議題。但他的作品受人推崇的地方,在於他持續不懈地勇敢批判社會對弱勢族群(包括同志族群)的壓迫和不公平對待,加上他對電影藝術的精采掌握,讓他在電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影評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在法斯賓德諸多電影中,《恐懼吞噬靈魂》(AngstessenSeeleauf)僅僅花費了2個星期的拍攝時間,初衷更是為了之後所要拍攝的《瑪爾塔》(Martha)與《寂寞芳心》(EffiBriest)作一次電影製作技法的試練,但萬萬沒想到,此片成為了法斯賓德又一部傑作。
《恐懼吞噬靈魂》的劇情簡單,題旨卻非常尖銳,雖說拍攝年代僅在1974年,但女大男小加上外籍勞工的話題,放在今天來看,仍然充滿著爭議。故事的主人公艾米是一個年近60的清潔女工,在一次偶然路過一家阿拉伯PUB時,被酒吧內的阿拉伯音樂所吸引,於是進入小坐。因此邂逅了比其小20歲的摩洛哥勞工阿里。在共舞一曲後,阿里謙謙君子般地送艾米回家,並被邀請上樓歇坐共飲白蘭地,最終留宿。夜晚阿里展轉難眠,敲門進入艾米的臥室,一傾芳澤。
一切表現得太過平淡,如果程式,顯示不出乾柴烈火般的激盪。但確實是因為兩人互相傾慕對方善良的內心,而促成了這一次的愛戀,比起一夜偶遇共赴雲雨的纏綿,阿里與艾米的相識與互相認可到最終的閃婚,並看不出有何基礎。從這一層意義上看,導演如此平靜的表現兩人一夜情緣,某種意義上是對兩人結合出於肉體吸引的否定,也因此,以後劇情中阿里沐浴時,艾米誇讚其身體美麗,充滿著對美好自然的愛意,不沾染絲毫肉慾主義的淫褻。 之後的日子裡,兩人過起了平淡而美好的同居生活。比起婚前生活所遭遇的種種責難,似乎法定的婚姻保護,反而成為了兩人悲哀與辛酸生活的緣起。法斯賓德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其一貫的對上層建築的鄙夷。由於房東的責問,艾米意氣地宣稱阿里是其未婚夫,事後阿里也順應著願意,於是兩人決意成為夫妻。當艾米將著一訊息告訴三位已婚的兒女,所受到的是子女們不滿與憤怒。艾米的兒子用腳踢碎電視機的這一場景,是出於對美國電影大師道格拉斯·薛克,特別是對其作品《春風秋雨》及《春閨情愁》的致敬。而在2002年時,曾經拍攝過《天鵝絨金礦》的導演托德·海因斯,在自己所拍攝的影片《遠離天堂》中,同樣表達了對道格拉斯·薛克《春閨情愁》及法斯賓德所創造的“阿里”敬意,托德·海因斯在《遠離天堂》CC版的DVD的花絮里談到了這一點。
法斯賓德採用一系列的布局展現外界給予這一對忘年異國戀的難堪,並從側面表現戰後德國人民對於外籍勞工的歧視。他不失時機地以面部表情特寫來表達旁觀者對於這對戀人的冷漠的態度,這樣產生的畫面,在力度上比起謾罵更為強烈。他也延續著一貫疏離的筆調,刻意地在鏡頭與鏡頭間留下靜默的停滯,以此來製造電影與現實在時間度量上的不對等,使觀影者產生壓抑與不適,誇大疏離造成的心理效果。鏡子的意象也反覆在影片中出現,不但在此片內,甚至在法斯賓德絕大多數的影片中,他往往以攝影機來捕捉鏡子中的人物,以此來造成空間與現實的錯位,增加疏離的意境。甚至可以這么說,通過鏡子這一道具,使得法斯賓德電影中的人物同自身都存有隔閡,更別說人與人之間了。
死亡是法斯賓德絕大多數影片的結局,以死亡作為結局似乎成為了法斯賓德的一大主題,《一年又十三個月》、《狐及其友》、 《四季商人》等片中主人公自殺的結局似乎是完結這些悲慘故事最圓滿的方式,而《瑪麗·布朗的婚姻》結尾處的大爆炸更是將死亡這一主題推到高潮。相比這些電影,本片中的阿里僅僅被宣告患有絕症,抽搐倒地,表面上看來相對較輕,但相比之前破鏡重圓的戲碼,在希望之後給予破滅,更使絕望墜入深淵。
在影片中,艾米這一角色對於人世特別的通透,作為法斯賓德多年合作演員,BrigitteMira詮釋這一角色顯得遊刃有餘,在輕盈的表演中便將寡居多年的老婦,重墜愛河,拾起生活的動力一系列的心理層次變化刻畫出來,同時又將艾米對於周遭不公甚至鄙夷的待遇,所擁有的隱忍而自矜、積極豁達的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然而,在法斯賓德的影片中,人與人的關係永遠脆弱不堪,這一理念造成了疏離的產生,同時也使得劇中的人物永遠在背叛、欺騙中徘徊。純良而憨直的阿里,即使笑顏如陽光般溫暖,還是背棄了艾米,與其他女人上了床。法斯賓德有意將外遇時男女的裸體鏡頭,往後拉伸,帶入門框,形成完整的構圖,就如同先前在義大利參觀中,吃著牛排時的艾米與阿里一樣,形成鮮明的反差,表達著無聲的嘲諷。
如李安的導演,會非常愛自己的演員,也因此影片中的情慾涌動,叩打著觀影者的心房;而法斯賓德對於自己的演員,幾近玩弄,他往往明知道演員想要得到某一角色,卻讓最終有意讓其失望。對於電影中的人物,更是如此。法斯賓德一面扮演著造物主的角色,給電影中的人物製造著種種戲劇性的悲劇,一面有時時在影片中客串,以路人甲的姿態參與世人的生活,欣賞著自己所製造的傑作,而最終以死亡了解一切。
法斯賓德對於男性雄性象徵的態度,格外的冷靜。在他的影片中,不太見到肉身相搏的激情,但他也絕非善類,他樂意給劇中的男性製造赤裸相對的機會,鏡頭不加修飾的將雄性象徵掃入。可能是因為雙性戀身份的關係,法斯賓德對於男性肉體表現得並不如同性戀身份的帕索里尼那般——追尋著自然主義的雄性之美,也絕不會直接給予陽具特寫,來展示對雄性的仰慕。在法斯賓德的類似場景中,他的態度總是曖昧不清的,即使是《水手奎勒爾》這樣的作品,縱然肌肉如林,氛圍仍然大於實質。正如本片中,孔武有力的阿里,絕對是雄性氣息旺盛,擁有著同樣雄偉的男性象徵。然而在影片中,無論是對於艾米,或是外遇的酒吧老闆娘,他所處的弱勢地位,在其兩場裸露戲的存在直接去勢。在這一點上,也不難解釋《狐及其友》中,法斯賓德親自扮演的,充滿著陽剛氣息的FOX,即使有著碩大的陽具,最終仍然難逃悲慘的命運的原因。
如果借用精神分析的理論,或許可以解釋為,雄性象徵所代表的人類本我,對於社會給予的道德約束所閹割。或者以左派的激進眼光去看,作為無產階級的阿里也好,FOX也好,最終慘死於資產階級制度之手(雖然清潔工艾米也談不上什麼資產階級,但身份、世俗制約、道德輿論等資產階級產物確實對阿里造成迫害)。但其實客觀來說,這一切存在於電影之後的評價與分析,全是枉然。法斯賓德很難被理性定義歸類,也無法用固定的方式方法去定義法斯賓德任何一部電影,或許這也正是法斯賓德的天才之處。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FilmverlagderAutoren[德國]

TangoFilm[德國]

發行公司:
標準收藏[美國](DVD)

NewYorkerFilms[美國](1975)(USA)(subtitled)

e-m-stheDVD-Company[德國](Germany)(DVD)(specialedition)

發行日期

西德 WestGermany1974年3月5日

丹麥 Denmark1974年8月15日

美國 USA1974年10月5日

瑞典 Sweden1976年9月28日

芬蘭 Finland1977年11月18日

推薦一批好看的翻拍電影

藝術上的原創固然是才華,翻拍同樣顯有深度。本推薦一批好看的翻拍電影。
《彼得·潘》[2003年美國電影]
《老男孩》[2012年美國電影]
《阿基拉》[2013年美國電影]
《西線無戰事》[2012年美國電影]
《血濺十三號警署》
《全面回憶》[2012年美國電影]
《擒賊擒王》[1970年電影]
《德州電鋸殺人狂3D》
《機械戰警》[2013年美國電影]
《奇異的旅程》
《神偷艷賊》[2012年美國電影]
《科學怪狗》
《黑影》[2012年懸疑片]
《十二怒漢》[2007年俄羅斯電影]
《貓狗也瘋狂》
《蒼白騎士》
《乞丐皇帝》
《綠魔先生》
《龍虎少年隊》[2012年美國動作片]
《情迷四月天》
《一個明星的誕生》[2012年美國電影]
《人體異形》
《三個奶爸一個娃》
《活死人的黎明》
《雌雄莫辨》
《新特警判官》
《偷心大少》
《義賊鮑伯》
《諜海軍魂》
《食人魚3D》
《恐懼吞噬心靈》
《天堂可以等待》
《座頭市》
《假鳳虛凰》
《疤面煞星》
《007:大戰皇家賭場》
《小公主》[1995年美國電影]
《我心遺忘的節奏》
《怪形》
《諾斯法拉圖》[1979年電影]
《金剛》[電影]
《美版生人勿進》
《蒼蠅》[美國電影]
《十一羅漢》
《大地驚雷》
《荒野大鏢客》
《髮膠》[2007年美國電影]
《十三刺客》[2010年日本電影]
《致命對抗》
《諜網迷魂》
《虎豹小霸王》
《世界大戰》[電影]
《聞香識女人》
《12隻猴子》
《小城之春》
《恐怖角》
《決鬥猶馬鎮》
《辣媽辣妹》
《天生一對》[1998年美國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