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天堂》

《遠離天堂》

《遠離天堂》是由托德·海因斯導演,茱莉安·摩爾主演的一部反映對少數民族和同性戀的態度的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遠離天堂》《遠離天堂》
導演:
托德·海因斯 Todd Haynes
編劇:
托德·海因斯 Todd Haynes .....(written by)
演員:
朱麗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Cathy Whitaker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Frank Whitaker
丹尼斯·海斯伯特 Dennis Haysbert .....Raymond Deagan
派翠西婭·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Eleanor Fine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107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法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劇情介紹

《遠離天堂》《遠離天堂》
凱西是一名標準的50年代家庭主婦,擁有健康的兒女、事業成功的丈夫、同時人緣又好,一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直到一夜竟然發現她的先生法蘭克與陌生男子有染,令她井然有序的生活頓時崩潰。迷失與悲傷之餘,她從黑人園丁雷蒙身上找到慰藉,然而種族隔閡與眾人異樣眼光令她十分困擾。無法忍受流言蜚語,他們免強維持住婚姻關係,卻始終無法擺脫一者是同性戀、一者愛上黑人的陰影……

1957年的秋天,美國康乃狄克州的一個小鎮上,凱茜與弗蘭克一家過著堪稱完美的標準中產生活,刻守著家庭禮儀、社交繁節,還有2個不到10歲的孩子。但平靜生活的外表下,卻潛藏著未知的不安因子。有一天凱茜驚訝地發現丈夫竟然和另一個男人發生了關係,震驚之餘她那安穩的世界也完全失控。凱茜一直在種族問題上持開放態度,在與風度翩翩、教養良好的黑人園丁雷蒙德交談中,她得到了安慰和鼓舞。然而這種柏拉圖式的友誼很快便招來了流言蜚語。同時她與好友及女僕之間的交往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風雨飄搖中,凱茜與弗蘭克艱難地試圖重建原有的天堂般的生活……

影片評價

影片反映美國社會一個時代、一個層面的縮影,通過很少的人物,細膩地表現出當時對少數民族和同性戀的態度。一流的表演、精緻的處理,需要慢慢品味。影片有向50年代導演道格拉斯·瑟克致敬的意味,再度表達了導演對50年代黃金好萊塢時期家庭情節劇的濃厚興趣。導演托德·海因斯是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界的旗手,也是新酷兒電影的領袖性人物。同時他也始終堅持自己同性戀者身份的立場,他的性取向塑造了他的思想並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貫穿於其所有影片中。

導演介紹

《遠離天堂》《遠離天堂》
托德·海因斯1961年1月2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從小他就開始對電影感興趣。還是一個高中生時,海因斯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自殺》(1978),這是一部描寫青少年生活的短片。在布朗大學上學期間,他又執導了影片《刺客:關於蘭波的電影》。在獲得了藝術與符號學的本科學位後,年輕的海因斯來到了紐約。並成立“機器製片”——一個專門支持獨立電影拍攝的非贏利性組織。

1987年,《超級巨星卡朋特》一片使海因斯真正開始獲得人們的注意。這是一部關於超級歌星和厭食症患者卡彭特的生與死的心理紀錄片。影片中混合了尖銳的諷刺,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和令人驚異的同情。影片在各個電影節都獲得了好評的同時,也因為其中對卡彭特的哥哥理察的負面描寫而受到了理察的起訴。最終影片的發行計畫被迫取消而成了一部私下流傳的經典。而海因斯的風格也在這部影片中明確的體現了出來,打亂了的敘事結構,尺度大膽的犯罪與色情描繪,富煽動性的節奏控制,使得他的影片好評與正義並存。

1991年的《毒藥》同樣延續了海因斯的這一風格。這部改編自法國作家吉恩·吉耐特的影片把對愛滋病患者的被排斥,死亡和一場同性之間的淒婉的愛情故事奇異的混雜到50年代科幻恐怖風之下,經過媒體獵奇性的誇張宣傳,這部影片被吹捧為同性戀者的經典影片。海因斯也站在了爭議的浪尖上。1995年海因斯拍攝了《安然無恙》,一部描寫了愛滋病人極度絕望和孤立感的影片。1998年海因斯又拍攝了《天鵝絨金礦》,這是一部向迷幻搖滾年代致敬的影片,充斥著性錯亂的描寫。2002年的《遠離天堂》則為海因斯帶來了第一次主流意義上的成功。這部描寫同性戀者家庭生活的影片獲得了當年的多項奧斯卡提名。2007年,海因斯推出新作《我不在那兒》 ,其標新立異的形式為影片贏得了無數好評。

幕後花絮

《遠離天堂》《遠離天堂》
·電影拍攝期間,朱麗安·摩爾懷孕在身。

·丹尼斯·海斯貝特在整個影片製作期間,必須在東海岸和洛杉機之間來回飛行穿梭,因為他同時還要參與電視節目《24》(24,2001)的拍攝。

·這部電影曾經考慮過的其他片名有:這美好的人生,鏇轉太陽,事物的表面和從輝煌跌落下來。

·為了製造出1950年代的“感覺”,攝影師愛德華·拉奇曼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採用了同樣型號的照明設備(白熾燈),同樣的照明技術和相同型號的慮鏡,就像使用在1950年代當時的劇組拍攝中一樣。

·這部影片受到了道格拉斯·瑟克的電影的影響。

·朱麗安·摩爾是第一個建議她的角色應該是金色頭髮的。托德·海恩斯剛開始不同意這么做,後來認為她的建議是正確的。於是為了與頭髮相稱,他在影片中還要做一些改變,例如領帶的顏色。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弗蘭克·惠特克辦公室角落上的打字機,是一個較為現代的電動打字機(最早大約出現於1971年)。

·時代錯誤:斜面式的街道要在1950年代更長時間以後,才有可能較為常見。

·時代錯誤:在一輛1950年代汽車車窗里,我們可以看到一架非常現代的噴氣機的倒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