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洋傘》

作者藤原伊織。本書的主人公名叫島村圭介,在一家酒店打工,卻要時刻注意躲過警方的視線,因為他是1971年4月澀谷區富谷汽車爆炸案的嫌犯,一直過著逃亡的生活。就在他去中央公園的時候,突然碰上了炸彈爆炸。他自己並沒有受到傷害,但是他從新聞中得知多年前的好友桑野和優子都不幸身亡。他覺得這次炸彈爆炸並不是簡單的恐怖活動,展開了追查。

基本信息

簡介

恐怖分子的陽傘恐怖分子的陽傘

書名:《恐怖分子的陽傘》

作者:(日)藤原伊織/吳曉玲 譯

出版日期: 2002-06-01

類別:  推理-推理

作品關鍵字: 社會派推理

作者簡介

藤原伊織1948年出生於大阪,原名藤原利一,東京大學文學部法語系畢業,初期以撰寫文學作品為主,曾以《dachshund的扭曲》獲得第九屆“すばる”文學賞;1995年的《恐怖分子的陽傘》同時獲得第四十一屆江戶川亂步賞及第一百一十四屆直木賞,從此便轉為創作正統派的冷硬作品,如《向日葵的祝祭》等。作者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底層普通人的關注,在邪惡與純真、善與惡的對立共存中真情表現了人性的衝突。2007年因癌症病逝,享年59歲。

故事梗概

本書的主人公名叫島村圭介,在一家酒店打工,卻要時刻注意躲過警方的視線,因為他是1971年4月澀谷區富谷汽車爆炸案的嫌犯,一直過著逃亡的生活。就在他去中央公園的時候,突然碰上了炸彈爆炸。他自己並沒有受到傷害,但是他從新聞中得知多年前的好友桑野和優子都不幸身亡。他覺得這次炸彈爆炸並不是簡單的恐怖活動,展開了追查……

故事賞析

故事開始於一起公園爆炸案,乍看的感覺類似現在聽到的恐怖攻擊,主人公菊池俊彥“恰巧”身在現場附近,於是藉助他的雙眼,慘劇發生後最初的駭人場景被細緻地描繪出來(這段描寫當時讓我很有感觸,以至於摘抄下來保存在一個蠻漂亮的本子裡)。在眾多的遇難者中,竟然包含菊池早年交往的兩位摯友——桑野與園堂優子。隨著案件的調查,菊池的真實身份逐漸顯現,而他與好友桑野及園堂優子在六十年代學潮中的過往也浮出水面;兩男一女,友情與愛情的糾葛,往事與現實的牽絆,主人公孤身踏上調查之路,究竟能否揭開好友遇害的真相,等待他的又將是怎樣的危急與終結?不得不首先讚許的,是作者對人物的傳神描繪。主人公菊池俊彥是一個人到中年的酒精中毒症患者,經營著一家沒有什麼生意的小酒館,每天都會帶著到中央公園去坐坐,過著平靜而閒適的生活。與布洛克筆下的馬休·斯卡德乍看之下有幾分相像,不過骨子裡卻有著天壤之別,斯卡德喋喋不休的滿嘴抱怨著實令我厭惡(個人看法我確實受不了不要拍我),而菊池的周身卻散發出一種莫可名狀的超然,無憂無慮,似是生活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之外,讓我油然生出一份羨慕的感覺。作者雖然以冷硬派手法的冷酷筆調去寫,卻能讓人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主人公超然於世的魅力,單只這一個人物的刻畫,就已是成功至極;而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與主人公接觸的每個人,幾乎也都有著鮮明的性格特點,也因此更增添了作品的閱讀樂趣,令整部作品光彩奪目。

情節的鋪陳也完整而富有懸念。由爆炸案引出的三位學生時代的摯友的故事帶有一點點傳奇的味道,更多的是對青春的感懷與惆悵。菊池、桑野、園堂優子,兩個男生的友誼在學潮的大背景下淡然卻又無比堅固,而他們與園堂優子間的感情又都有那么一絲青澀的感覺;所以說兩男一女的感情故事很容易出經典,也在許許多多各門類的作品中屢屢出現(單就一瞬間想到的而言,就有天童荒太的《永遠是孩子》、新海誠的動畫作品《雲之彼端約定之地》,還有那部我最鍾愛的吳宇森浪漫至極的電影《縱橫四海》)。三人的故事並未隨著各自的分離而畫上句號,反而沿著命運軌跡,朝著愈加驚心動魄的方向前進。再次重逢竟已是爆炸案的瞬間,遇難者與嫌疑犯,難怪一向感情不外露地菊池也竟然會說出意志堅定的話語“我要找出殺害朋友的兇手”(原話記不清了,大體上是這個意思)。雖然分別的日子已經過去多年,但在人心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甚至磨滅的,即使依然如故的超然淡定與從容不迫,菊池內心的堅定則在行動中愈發強烈。結局的設定具有十足的殺傷力,不僅僅是出人意料的真相,更將一個久遠的故事以情感的高潮加以終結,那是錯諤之後的唏噓,震撼之餘的感傷。能將我迷倒6年仍念念不忘,也許《恐怖分子的陽傘》對我而言,會是一個絕唱。當年無比幸運的一點,就是雖然拜讀的是山東文藝的版本,我卻沒有看一眼封底和前言的內容簡介,也因此與泄底擦肩而過。對於這個好習慣,我保持到現在仍不想去改,畢竟有了解到太多未讀作品的訊息,對閱讀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所以說不帶任務臆想,不抱任何預期的去讀一本書是最理想的狀態,所謂的驚喜正是在這種情況最容易爆發吧。沒有本格絢麗的詭計,也不會有特別精彩的推理,卻讓你在細細讀過之後口味到一份獨道的魅力;《恐怖分子的陽傘》,即使算不上日式冷硬的顛峰,也至少在很多方面,已經難以逾越。  

看點

初看書名,還以為是一本和政治掛鈎的描寫警察和恐怖分子之間明爭暗鬥的驚險小說;閱畢全書,才發現自己看到了一本不折不扣的闡釋深層人性的冷硬派偵探小說。小說講的是一個有關友誼和愛情的蒼涼故事。它的敘述重點不在於複雜難解的謎題和充滿懸疑性的情節(想看到石破天驚式詭計的讀者可能會失望),而在於各色人等之間充滿韻味和張力的性格互動。主人公菊池(在小說中以第一人稱方式出現)和他最要好的朋友桑野,一個是“無憂無慮,悠然自得,十分輕鬆”,帶著超脫的態度平靜悠閒地享受生活中的快樂,另一個則極有城府,心機縝密,以主動積極的姿態成為現實世界中的強者。雖然有著截然相反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原則,但六十年代的一段“革命”生涯卻把兩人系在一起,使二人成為至交好友。深厚友誼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股噴發欲出的暗流,二十多年來兩人選擇了不同的生活道路,菊池為了朋友過著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而桑野卻借著假死的掩護隱姓埋名逃到國外,先是不明不白地成為恐怖分子,後來經過奮鬥爬到跨國公司高位。主人公以“無所謂”的隨便態度支撐過了這段看似悲慘悽愴的流浪生涯,他的朋友則靠著努力擁有了一種大權在握的令人志得意滿的生活。現在一個尖銳的問題出現了:究竟兩人中誰是真正的幸福快樂?桑野經過深思熟慮,隱隱認識到自己永遠也比不上無甚心機、隨意散漫的菊池。於是他製造了一場中央公園爆炸案,以鮮血和死亡為代價證明他比菊池高明,他是在尋求內心的解脫。當菊池在朋友的協助下漸漸逼近事實的真相時,桑野坦然接受失敗,擁抱死亡。忘不了桑野和菊池在書末相逢時的對話,那一段文字,把友誼深層的光明和黑暗以波瀾不驚的語調淡淡寫出,具有感人肺腑的震撼力。

作品中的愛情描寫也令人驚心。比起菊池和女主人公塔子之間若有若無的朦朧情愫,我更偏愛作者描繪的二十多年前菊池、桑野和塔子之母園堂優子間有趣的“三人行”關係。優子是一個開朗活潑、思想激進、有遠大抱負的“女強人”,但她喜歡上的人卻不是與之頗為般配的富有領導才幹的桑野,而是看似漫不經心、渾渾噩噩混日子的菊池。這三人之間友情和愛情的交織發生在充滿理想和青春氣息的六十年代,在罷課、玩耍、幫派鬥爭中三人的命運動人地聯結起來,人性和時代合謀上演了一出沒有結局卻又意韻深長的情感大戲。  

小說中的敘述場景有一“輕”一“重”。“輕”的場景是作者對日本六十年代學生生活的溢滿傷舊調子的描寫,讓我想起王小波以文革為背景的作品《革命時期的愛情》。同樣在一個“左傾”意識形態大行其道的年代,同樣用懷舊感傷卻又充滿陽光的筆調描繪了一個主人公眼裡“及時行樂”的時代,同樣有一個不諳世事、毫無理想、超然物外的“邊緣”主人公,連喜歡上主人公的女孩都是同一個類型:緊跟時代步伐,有理想主義傾向,具有較強領導能力,而且和主人公怎么看怎么不搭界。最重要的事,二書都以對情感的深入描寫重新建構了一個意識形態無法侵入的美好世界。“重”的場景出現在小說結尾處:兩個昔日好友以仇敵之勢見面,情感張力在兩人對話中達到極致。這又讓我想起了賽爾喬·萊翁內電影美國往事》中那個著名的結局,二者是驚人的相似:曾是並肩作戰的好友,由於其中一人的出賣導致了另外一人不停地逃亡。數十年後兩人再度相逢,出賣朋友的人已手握大權,他向昔日好友坦承了自己的罪行,但經過歲月磨礪變得心如止水的老友已到達了一層更高的心境,他以寬厚平和的態度包容了這一切罪惡。厭倦了爭名奪利的背叛者意識到了自己的乏味和平庸,最終自盡身亡。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藤原伊織筆下還塑造了幾個十分富有質感的人物。這裡面有助人為樂的黑道分子,有身不由己的新宿難民,還有一個知識淵博卻又寄身底層的“博士”——這一切一切讓我們看到一個怪異而又真實的人性世界,也讓這部小說擺脫了本格偵探小說的先天性弱點,經得起一讀再讀。藤原伊織沒有在作品中使用任何情緒性的語言,但自然有一股淡淡的哀傷之情洋溢於字裡行間,也值得我們再三品味。在我看來,同樣是帶有邊緣色彩的村上春樹的名作《挪威的森林》亦不及此書。此次山東文藝出版社推出的獲得“江賞”和“推賞”的偵探小說中雖還有社會派作品《越界》、《奪取》等佳作,但論總體水平,本篇在此套書中當排名第一。個人給此書的評分是五星級。全力推薦。

獎項

獲第41屆江戶川亂步獎和第114屆直木獎

國內外著名偵探推理小說一覽

這裡基本匯集了偵探小說史上的知名佳作,可以作為偵探文學愛好者的參考資料,除了附有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外,還有比較精悍的介紹或評論,相當不錯。也有局限性,就是只推薦了有過中譯本且在國內出版過的,而且出版時間上以上個世紀的版本居多,近兩年出版的優秀小說沒怎么羅列,非常遺憾。不過作為一般讀者來說,已經足夠其需求了。
《桶子》
《鐘敲八點》
《瘦子》
《殺意》
《黃狗》
《X的悲劇》
《凶鎮》
《鋼城》
《死亡推理》
《地下人》
《女雕刻家》
《獄門島》
《破戒裁判》
《女妖》
《貓知道》
《點與線》
《砂器》
《隔牆有眼》
《大海獠牙》
《蒸發》
《荒涼山莊》
《月亮寶石》
《黃屋奇案》
《螺旋樓梯》
《神秘房客》
《無人生還》
《謀殺啟事》
《血腥收穫》
《絕命情緣》
《豺狼的日子》
《上鎖的房間》
《亡靈的舞廳》
《玫瑰的名字》
《他不在現場》
《憂傷黑櫻桃》
《屍體會說話》
《陳查理探案》
《馬爾他黑鷹》
《移花接木》
《加倍賠償》
《布萊頓硬糖》
《長眠不醒》
《戀人無情》
《湖底女人》
《時間的女兒》
《勒魯菊案件》
《受冷漠的人》
《臨死前的吻》
《別告訴左手》
《鬼面謀殺案》
《天使的傷痕》
《殺人綠皮書》
《虛線的惡意》
《高層的死角》
《腐蝕的構造》
《人性的證明》
《北京悠悠館》
《莫格街兇殺案》
《角落裡的老人》
《主教殺人事件》
《希臘棺材之謎》
《教堂里的謀殺》
《八千萬隻眼睛》
《本陣殺人事件》
《惡魔的彩球歌》
《怪人二十面相》
《雙曲線的殺人》
《四十六號密室》
《濡濕面頰的雨》
《美發城殺人案》
《香港旅行謀殺案》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特倫特的最後一案》
《羅傑·埃克洛伊德謀殺案》
《我們在哈瓦那的人》
《柏林——一八八八年》
《我嫁給了一個死人》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初出茅廬破大案》
《郵差總敲兩次門》
《尼羅河上的慘案》
《第三十九級台階》
《布朗神父探案集》
《金絲雀殺人事件》
《沒有鑰匙的房間》
《亡靈出沒在古城》
《博來·法拉先生》
《狄仁傑斷案全集》
《來自俄國的愛情》
《阿基米德借刀殺人》
《恐怖分子的洋傘》
《終點站殺人事件》
《非連續殺人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