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答問》

《延平答問》有《四庫全書》本,《朱子遺書》中亦收入,從《延平答問》所記錄的言論來看,李侗是恪守了二程理一元論的,他把天理作為萬物的本原,“蓋天地中新生物,本源則一,雖禽獸草木生,理亦無頃刻停息間斷者,但人得其秀而最靈,五常中和之氣所聚,禽獸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異也。”

南宋學者朱熹撰。延平指李侗,朱熹的老師。李侗曾居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人稱延平先生。李侗是二程的三傳弟子,與朱熹的父親朱松均為羅從彥弟子,為同門友。朱熹年青時初無常師,出入於經傳,或泛濫於釋老。紹興二十三年(1153),二十四歲的朱熹在赴同安主簿任之前,往見李侗,始從受學。按照朱熹自己說,從此以後,為學始就平實,乃知向日從事釋老之說皆非。後來,朱熹又三次見李侗問學。雖然朱熹面見李侗先後總共不過數月,但書信往來問答不少。李侗去世後,朱熹將李侗的言論匯集成冊,輯為《延平答問》一卷。以後,朱熹的弟子又將朱熹平時談及延平先生的言論以及所寫的祭文、行狀別作一卷,作為《附錄》。再後來,李侗的後裔李葆初又加入李侗的一些文章,增一卷,改題《延平文集》。《四庫全書》編者認為失去了朱熹原本的面貌,采入時刪去了李葆初加入的一卷,只在集部保留了《延平文集》的目錄。
從《延平答問》所記錄的言論來看,李侗是恪守了二程理一元論的,他把天理作為萬物的本原,“蓋天地中新生物,本源則一,雖禽獸草木生,理亦無頃刻停息間斷者,但人得其秀而最靈,五常中和之氣所聚,禽獸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異也。”他認為,儒學和佛老的不同,就在於掌握“理一分殊”不同。“吾儒之學,所以異於異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難者分殊耳,此其要也。” 他所鼓吹的修養方法,則是“默坐澄心,體認天理”。
《延平答問》有《四庫全書》本,《朱子遺書》中亦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