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李俊、韋廉、楊光遠導演,古月、趙恆多、馬紹信主演的作品,於1992年上映。

基本信息

背景

《平津戰役》《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1948年3月,解放戰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國民黨對我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已被粉碎,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反攻正在各戰場不斷展開,為適應形式發展的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東渡黃河,來到晉察冀解放區的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結合,在這裡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的人民解放軍與蔣介石親自指揮的國民黨軍展開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這就是震撼世界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在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等領導下,根據中共中央的命令發動的一次戰略決戰。戰役開始,將國民黨在華北的60餘萬部隊分割包圍,12月22日首先圍殲了新保全國民黨三十五軍軍部和兩個師,24日攻占張家口,全殲國民黨十一兵團的一個軍部和七個師。1949年1月15日,攻克天津,全殲守軍13萬餘人,俘虜華北“剿總”副司令陳長捷。1月20日傅作義將軍接受和平改編,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共殲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

故事梗概

《平津戰役》《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為了拖住並殲滅傅作義集團,中共中央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與聶榮臻率領的華北野戰軍會合,發起平津戰役。很快,傅作義的親信部隊35軍被解放軍圍困並殲滅在新保全城內。這時,解放軍不僅完成了對張家口的包圍,並鉗制住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及蔣介石的三千軍。林彪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入關與聶榮臻會合後,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

平津戰役打響後,傅作義多次秘密地與中共中央聯繫,進行和談接觸。毛澤東1949年新年獻詞中列出戰犯名單後,傅作義再次派代表與中共談判,由於雙方所提條件懸殊太大,談判沒有成功。傅認為只要守住天津,就能達到目的,於是下令陳長捷死守天津。同時,派代表繼續與中共談判。談判未結束,天津便失守,傅作義的幻想破滅了,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定。當天,蔣介石發表了“引退”聲明,回到了老家浙江溪口。為感謝傅作義對和平解放北平做出的貢獻,毛澤東、周恩來在西柏坡熱情接待了傅作義。

幕後製作

影片深入刻畫了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義既深明大義,卻又不甘心輕易退出歷史舞台的心理。同時,電影也表現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軍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歷史地再現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實,讓人們了解到了真實的戰爭場面。

影片評價

《平津戰役》《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最少懸念的一場戰役,未開戰勝負的結果已經分曉,這部影片描述的內容多是大人物們思考如何兵不血刃,讓北京的珍貴文物建築能最大程度地保全,再就是建國前的政治協商,沒有太多完整涉及到戰鬥的細節。但即使只有解放天津這么一小段,導演對細節的把握卻仍然非常到位。

影片中,解放軍戰士鑿開一面牆壁,扛著大炮部件準備上樓頂,這時一個老工人出現了,他主動為解放軍帶路,終於讓解放軍戰士成功地將大炮架到了大樓的最高處。那個時代工人與戰士之間居然就這么容易的結成了戰鬥友誼!

又,幾名戰士正準備翻過南開大學的圍牆,猛然發現牆內房屋樓頂掛有條幅,上面寫著“解放軍同志辛苦了”“南開大學師生歡迎你們”,領頭的說了句:“這是大學,我們不能進去”,戰士們便紛紛跳下牆頭,繞道前進。——這一小小的細節,凸顯出那個時代的人看大學是何等的神聖!

沒有證據證明上面的故事是完全真實的,但導演很善於對歷史進行加工,因為凡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會理解,這些情節定是那個時代所獨有的。今天的人還會願意在戰爭中冒著生命危險主動免費當嚮導么?在可能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後就會倒下的戰士中間,還會有人對知識懷有一種本能的崇敬,以致認為即使是戰爭也無權破壞大學的寧靜么?現在成長起來的一代恐怕已經很少有人能理解這些舉動——為什麼就有那么多人前仆後繼拼著自己的性命不要,去實現今天看來幾乎是荒謬的“理想”?為什麼會有那么多人在自己生死存亡之際仍毫無畏懼,甘願奉獻自己,其目的僅僅是為了保存某件與個人幾乎無關的歷史文物?導演並沒有考慮到這些能否被現代人理解而擅自加以篡改,反而利用這些虛構故事旗幟鮮明地表述那個時代的特徵,這就是導演的成功處。

忠於歷史並不等於不能虛構情節,除非是記錄片,否則電影中的故事總是允許加工的,只是加工有個前提——不能喪失歷史的原汁原味。換句話說,電影對歷史題材只能提煉萃取,不能更換原料,否則就會失真。這種提煉萃取當然不能以觀眾能否理解為前提,導演要做的是努力去引導觀眾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處的那個時代和當時的歷史狀況。

影片榮譽

《平津戰役》《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該片作為建黨70周年獻禮影片於1992年獲得1991年度廣電部“優秀影片獎”;

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第三屆解放軍文藝大獎;

第十二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美術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煙火獎,馬少信、古月、李定保、趙恆多獲第十二屆“金雞獎”特別提名、最佳編劇提名、最佳化妝提名、最佳攝影提名;

第二屆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攝製組“駿馬獎”故事片優秀攝製組特別獎;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錄音獎”最佳音樂錄音獎(王樂文);

第一屆“中國電影錄音獎”特別榮譽獎(王樂文);

第一屆“中國電影錄音獎”特別榮譽獎(孫舉振);

第二屆上海“影評人獎”(1991年度十佳影片);

1991年中國故事片精選展既“永德信SKG杯”獎(十大金片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