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言》

《巫言》

《巫言》是作家朱天文耗時七年寫就的長篇作品。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一個時代種種景象(包括物質的,也包括內心的),可以說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作了一個女性的、實物的備忘錄。”

基本信息

書籍介紹

1

你知道菩薩為什麼低眉?是這樣的,我曾經遇見一位不結伴的旅行者。《巫言》是作家朱天文耗時七年寫就的長篇作品。作者完全摒棄了小說的虛構技巧,用田野調查的方法收集了當下生活中的一個個活生生的標本,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一個時代種種景象(包括物質的,也包括內心的),可以說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作了一個女性的、實物的備忘錄。” “巫言”,巫師這門行當最重要的工具或說寄藝,喚醒萬事萬物的靈魂,改變現實的面貌。作品的語言的確獨具一格,化繁為簡,舉重若輕,這種超凡脫俗的書寫方式,以及作品透露出的作者本人智慧、本真的氣質,都非我族類,讓人驚羨。《巫言》可說是朱天文創作的最高峰。

作者介紹

朱天文朱天文

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作家朱西甯劉慕沙之女,原籍山東臨沂,生於台北。中山女高、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師從胡蘭成,“以嫡系直傳弟子自居”。出生於書香世家的朱天文和其妹朱天心一樣很早就開始發表作品,曾主編三三集刊、三三雜誌,並曾任三三書坊發行人。因發表《小畢的故事》陳坤厚侯孝賢認識,並參與電影編劇,自此便與電影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其作品亦多次獲獎,1994年以《荒人手記》獲得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作品包含了小說、散文、雜文、電影劇本等。
1983年將獲獎小說《小畢的故事》Growing up與侯孝賢合作改編成劇本搬上銀幕,獲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985年創作劇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此後與侯孝賢合作編劇創作了許多聞名影壇的台灣新電影。如:《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 1983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作品獎。《冬冬的暑假》(A Summer at Grandpa’s) 1984年獲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瑞士羅迦諾國際影展特別推薦獎,法國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作品獎。《童年往事》1985年獲第6屆夏威夷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非歐美電影最佳作品獎。《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7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女兒》(Daughter of the Nile) 1987年獲義大利都靈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1989年獲義大利第四十六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金獅獎。《戲夢人生》(The PuppetMaster) 1993年獲夏納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獎、比利時根特國際影展最佳音樂效果獎等,1995年創作劇本《好男好女》(Good Men,Good Women)獲第三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朱天文的作品主要是小說,從早期的作品到近期的《花憶前身》,都可見出她敏感的時代感,她以嘲謔的手法,對現代人的心理進行赤裸裸的剖析和批判。王德威的評論指出作者“越過顧影自憐的藩籬,在後現代的聲光色影里,感官與幻想合成為一,堪稱是她個人創作的里程碑”。

目錄

第一章 巫看
巫看 菩薩低眉 世紀初 不結伴的旅行者(1) 不結伴的旅行者(2)
第二章 巫時
不結伴的旅行者(3)巫時 E界
第三章 巫事
巫事(1)email和V8 螢光妹 巫事(2)
第四章 巫途
巫途(1)不結伴的旅行者(4)巫途(2)
第五章 巫界
二二九 二二九,浣衣日 巫界(1) 巫界(2) 巫界(3)
關於《巫言》 唐諾

內容選讀

2

你知道菩薩為什麼低眉?是這樣的,我曾經遇見一位不結伴的旅行者。
我自己也是不結伴的旅行者。我們給雙層巴士載到旅館,一棟鈦銀色疑似未來城的聳塊建築,入口窄窄,櫃檯亦狹,而明亮如冷鋼,仰頭見電扶梯升入空中,豁然拉開,好闊綽的大廳大頂,通往更高的去處。
我們在櫃檯前等分配房間,等得不算長,可也不算短,長短恰足以把酷感未來城消解為一席難民收容所,大家紛紛開始上廁所,吃東西,或蹲或坐,行李潰散。配完鑰匙後篩出來兩個奇數,我,和站在那裡的帽子小姐,於是我們同住一房。
疾間我們互相望過,眼光擦邊而去,但已準確無誤交換了彼此的信息:"別,別打招呼,別問我姓名,千萬別。我是來放鬆,當白痴,當野獸的。請你把我看做一張椅子,一盞檯燈,一隻抽屜,或隨便一顆什麼東西,總之不要是個人。因為我肯定不會跟你有半句人語的。"
我們這個歌劇魅影團,三天兩夜的長周末,五星級飯店,加上戲票,不到兩萬元,"犒賞自己一下吧--到香港看戲",所以我悄悄搭團來了。
為什麼是悄悄呢?唉我很怕被笑吔。
笑我的人挺多。先是那伙比我小十歲,出校門工作了數年薪水三萬元上下的女孩們,紅酒族。她們節衣縮食,練就得一口紅酒經。其實她們喝紅酒的歷史老早在酒商炒作之前,為了酒里的丹寧酸說是健身、瀝脂而喝起來的,當時她們更喝別的酒。又其實喝酒是餘事,酒杯,才是主題。她們嚴格區分白蘭地酒杯,葡萄酒杯,香檳杯之間的差異。雪莉杯喝葡萄酒,利口杯喝利口酒,狹長的卡林杯喝發泡性葡萄酒或配方中含碳酸的雞尾酒。還有岩石杯,平底杯,酸酒杯。我一向小心翼翼,卻在那場李婕家的慶生會裡,由於無法坐視眾人將生日禮物好美麗的包裝胡拆亂撕並任其被踐踏,便跟搶救古蹟般收疊著紙盒絲帶紗箔蝴蝶結而給弄得神志荒迷時,竟把Medoc倒進預備喝Absolut調萊姆汁抹鹽的岩石杯,喝了一口!一九九○年Medoc,壽星送給自己的禮物,慷慨奉獻給酒黨
完了,觸犯秘儀禁忌,大禍要臨頭。我感到四周凝結的眼光,震驚,譴責,與哀悼的,我已經出局了。
怨恨她們嗎?不。她們跟古代以來那些千奇百怪或隱秘或公開、繁文縟節得蠻爆笑的男性友誼俱樂部有何不同?她們不過是遲至今天才手上也有了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她們是如此辛苦經營以區隔出,唉每個人都辛苦極了的在用各種小把戲區隔出自己,與眾不同。

媒體推薦

好的文章如風,吹得世間水流花開,此風是惟有從神境而來。但這神與宗教是兩回事……朱天文是單她這清潔無禁忌與茫然的感覺,見出了她是個天才者。
——胡蘭成
無奈是我們人類最深刻的感覺,只有面對它,才有最後的誠實與不誠實,這一點,是我最感動於朱天文的作品的。
——阿城
我個人不止一回驚訝到朱天文和卡爾維諾的相似……但朱天文是先相信,因信稱義,這一點明顯和卡爾維諾的不同,也讓朱天文小說多了一層宗教感,宗教的光彩、魅惑和悲願氣息。
——唐諾
天文的人是那樣深那樣曲折婉轉,真是那女心無限了。
——丁亞民
朱天文不僅從胡蘭成那裡習得神姬之舞而已。而是學了一整套的世界觀、認識論,它提供了一個整體的觀照,包含了文明/文化起源觀、歷史觀、美學觀等等……她的“後四十回“寫作修行毋寧是緘默的,她的關切不在那些易逝的、流變的“現象”,而是一些更為“本質”的事物。
——黃錦樹
一徑描寫熱鬧的、炫目的、芳香的事物,卻透露了腐爛前、衰敗前的有機分解,這位技藝圓熟、見解融達的朱天文是來到她寫作生涯的高處了。
——詹宏志
在生活中,朱天文“讀物閱人”,物不離人,書寫來自她對“現實存有”的熱情;“物的情迷”正是她小說的特色,這種情迷頗似所謂“物之哀”,它也使作品中常出現的類“博物志”書寫具有文學的美。
——舞鶴
因著對官能世界的誘惑有著由衷好奇,對時間及回憶的虛惘有著切身焦慮;朱天文最好的作品掌握了道德與頹廢間的二律悖反關係,使她的世紀末視野,超越了顧影自憐的局限。
——王德威
天文的柔情大概托在散文里;小說就一直地簡潔利落,沒有忸怩之態,不帶廢辭廢筆,有種泱泱大氣。
——袁瓊瓊
在現代女作家中,張愛玲是一個異類,她的作品什麼都沒有,又什麼都裝下了,這種氣度很少有人能夠繼承。如果說有人能夠繼承這種氣度,那么這個人一定是朱天文。朱天文的《巫言》是非常出色的長篇,那如菩薩一樣低眉,那如大師一樣超然,感受現實另一個層面,喚醒萬物之靈魂,如巫或高超之藝人喃喃自語。如果按照那三個得布克獎的條件,此書皆有份,布克獎得主必是這位巫者。大陸目前還沒有出版此書,如果這部小說獲了茅盾文學獎,我一定會對茅盾文學獎肅然起敬。
——虹影

評論

《巫言》千呼萬喚始出來。但如果你期待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抱歉,它沒有。不可思議的奇詭想像?沒有。感人至深的情節?沒有。光怪陸離的比喻?也很有限。它似乎擺明了拒絕虛構,更準確地說,減約虛構至極限。借用小說里的話即是“一毫毫,一寸寸的減。減之又減”。虛構的極簡主義。是革命還是倒退?如此,作者其實讓小說及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這樣的書寫策略,會導致貼近自身的存在被聚焦、裸露,經驗性的細節,家族,甚至作者的政治立場,在有限的陌生化下必然無所遁形。這種坦然,在台灣目前的政治文化環境下,當然是太不夠世故了。也難怪政治評論家會見獵心喜。
——《聯合報》,黃錦樹《評<巫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