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與魔鬼》

《少女與魔鬼》

《少女與魔鬼》是由武雋、紀清和導演的一部內地卡通片。於1989年上映。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善良聰慧的傣族少女蘭羅娜和姐妹們被魔鬼掠進魔窟,遭受百般凌辱,他們機智地降伏了魔鬼,傣族鄉親用水沖洗魔鬼頭流下的污穢,這是清明節後的第一天,從此延續下去,每逢這一天就是潑水的節日了。

介紹

著名作曲家金復載1942年出生在浙江上虞,從小就很崇拜偉大的音樂家蕭邦格林,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61年升入本院作曲系,畢業後分配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年青的金復載對自己的作曲事業十分喜愛,他明白要想作出優美動聽,深受民眾喜歡的歌曲,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他深入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他遊覽祖國的山川河流,深入工廠農村。為收集素材,他到過西藏,領略了珠穆朗瑪峰6000米高處冰塔林的壯觀景象,他要求自己不“偏食”,古今中外,高雅的,通俗的作品他都聽都學,在他的“素材庫”里,有世界著名作曲家,如德彪西,蕭邦等人的創世名曲,也有祖國傳統戲曲,還有流傳於民間的民歌,小調,可以稱得上是音樂“雜貨店”。由於有了這些“貨”,使他在創作的海洋中如魚得水,得心應手。特別是在美術片音樂創作上,他針對兒童對音樂的接受程度,民族音樂的普及,創作了許多通俗動聽,富於民族特色的優秀曲子,如在《三個和尚》中,採用了佛教音樂,在《哪吒鬧海》中,採用了古典旋律音調;而在《雪孩子》中,他又採用了流行音調。金復載從事電影作曲三十年來,為《小號手》 、《哪吒鬧海》、《三個和尚》、 《金猴降妖》 、《雪孩子》等七十餘部美術片作曲。為《飛來的仙鶴》《譚嗣同》 、《末代皇后》、《最後的貴族》《風雨故園》 、《清涼寺的鐘聲》等十多部影片作曲、配樂,同時還為《努爾哈赤》、《濟公》等百餘部電視劇譜曲,可稱得上是一個高產的作曲家,在眾多的影片、電視劇中,有許多都獲了獎,其中有:為美術片《哪吒鬧海》作曲獲文化部1979年青年優秀創傷獎,影片《小歌星》於1987年獲第二屆全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最佳音樂獎,影片《風雨故園》《清涼寺的鐘聲》獲1992年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電視劇《褲襠巷風流記》1989年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音樂獎。這些獎項證明金復載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