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

《小街》

《小街》是由楊延晉導演的一部中國國大陸劇情片。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小街》《小街》

小街 (1981)製作團隊 職員表

楊延晉 .... 導演

徐銀華 .... 編劇

應福康.... 攝影

鄭宏 .... 攝影

劉藩 .... 美術(製作設計)

徐景新.... 作曲

林秉生 .... 錄音師(收音)

張駕珊 .... 剪輯

吳天忍 .... 副導演

楊華 .... 剪輯

馬曉洪.... 剪輯

秦孝成.... 特技設計

趙子佩.... 特技攝影

桂少林.... 化妝

郭金海.... 燈光(照明)

莊繼光.... 繪景

牟國卿.... 配音

秦錫泉.... 道具

吳日 .... 道具

陸雪梅 .... 服裝指導

鄭禮華.... 服裝指導

許松林 .... 製片人

上海電影樂團 .... 伴奏

王永吉 .... 指揮

鄭緒嵐 .... 演唱

關貴敏 .... 演唱

演員表

《小街》《小街》

小街 (1981)演員表

張瑜.... 俞

郭凱敏.... 夏

楊延晉.... 鍾導演

邱世穗 .... 醫生

陳淡蓉 .... 護士

茂路 .... 園林老人

梁明 .... 老婦

故事梗概

《小街》 小街

小街 (1981)故事梗概

早春,雙目失明的夏穿過寂靜的小街,走進一座小院,他仿佛又聽到那令人心碎的呼喊:"我是個姑娘啊--"

夏找到鍾導演,向他追述了一直縈繞於腦海的一段往事:十年動亂時期,夏還是個稚氣未脫的汽車修理工。一天,他在這小院裡結識了一個容貌清秀、眼露恐懼神色的少年俞。俞的母親生命垂危,夏隨俞來到綠蔭覆蓋的山林里采草藥。二人推誠相見,哥弟相稱。俞不慎掉進水裡,無意中揭破了她的女兒身。

在夏的一再追問下,俞哭聲頓起,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媽媽突然成了"黑幫分子",挨批鬥、毒打,生命垂危,她自己也被剪了陰陽頭,受人欺凌。為了生活下去,她不得不改裝成男孩的模樣。但是,她因自己被迫壓仰"人"的本性,失去做姑娘的權利而十分痛苦。夏的心為俞而震顫,他要讓這個"弟弟"快樂。為了讓俞得到一個女式頭套,夏偷了"樣板戲"演出的頭套,慘遭毒打,從此雙目失明。

夏出院後,第一個想法就是尋找柔弱的期待他幫助的俞。伸是,俞的門已被封,人已不知去向……鍾導演為夏的這個故事構想著各種各樣可能的結局。但是,夏斷然否定了俞會沉淪下去的結局。他想,也許俞已成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們會在小街上重逢,在一起傾訴別情。這是夏的願望,鍾導演不置可否。

夏要到外地探望母親,他們的構想到此為止。俞從別後一直在到處打聽哥哥的下落。她無法忘懷在患難中給她支持給她勇氣給她愛的哥哥,那小街的一點溫馨。今天,他倆在火車上無意間重逢,他們將一起建立新的生活。

影片從一個新穎的角度,即從人性的毀滅去描寫“文化大革命”,它通過兩個青年的一段經歷,表現普通人對善良和真摯的渴望。

該片主張把電影從依賴舞台劇衝突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它沒有從頭到尾連貫不斷的故事情節,也沒有運動始終、前後統一的舞台劇衝突(包括內心衝突),而是根據作者對生活的整體感覺,根據情緒的積累,提煉出內容。

影片中的事件,彼此不構成直接因果關係,情節是不連貫的,事件是偶然性的,但由人物內心愿望而產生的行動是必然的。影片在“結局”擺出了三個結尾的構想,較好的發揮了電影的假定性和間離效果,激發觀眾的聯想,調動觀眾參與創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影片在藝術處理上,環境的淨化、音樂的反襯、造型手段的運用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

導演簡介

楊延晉,中國電影導演。1945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73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改學導演。

1978年,他和鄧逸民合作拍攝了《苦惱人的笑》,該片荒誕,具有諷刺意味,揭示了當時的某些社會問題,雖然這部影片是楊延晉的早期作品,但已顯露出他的才華。1981年,他又以影片《小街》再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導演功力。影片拍得象散文詩一樣美,表現了特殊年代中青年男女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以及他們催人淚下的遭遇。《小街》公演後引起很大反響。1986年,他執導了《T省的八四、八五年》,影片通過一起經濟案件的審理,揭露了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問題,以及企業改革所面臨的阻力。在導演處理上,邏輯性強,突出了時代特點,思想深刻,令人長久回味。1987年,他又導演了輕喜劇《女市長的私人生活》 ,該片的風格與前幾部影片不同,多了幾份幽默,少了一些嚴肅,影片輕鬆活潑,令人情不自禁地發笑。這期間,他的作品還有《兩個少女》 、《少女與小偷》、 《夜半歌聲(1985)》 。1990年他導演的《地獄·天堂(1990)》問世,接著又投拍了電視劇《幾度夕陽紅》。從楊延晉選拍的題材來看,他偏愛政治片,這說明他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近幾年,他在事業上仍不邂追求,並與台灣著名女作家玄小佛結為伉儷,真可謂春風得意。

演員簡介

張瑜 。中國電影女演員。祖籍山東肥城,生於上海。1973年,上海華山中學國中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主演了《春苗》《第二個春天》等片。1981年因在影片《廬山戀》中扮演周筠和在《巴山夜雨》中扮演劉文英,獲首屆金雞獎最佳女演員和文化部政府獎和文匯獎的最佳女演員獎。一年獲四冠。1985年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影視製作。1991年主演台灣電視連續劇《李師師傳奇》。1993年回大陸重返影壇。

※※※※※※※※※※※※※※※※※※※※※※※※※※※※※※※※※※※※※※※

張瑜,原藉山東肥城,1957年10月19日出生於上海一個革命幹部家庭。1973年華山中學國中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張瑜1977年初登銀幕,在影片《青春》 (1977)中飾演角色,之後又在影片《啊!搖籃》中飾演了一位延安保育院老師的角色,獲得好評。1980年參加了影片《廬山戀》的拍攝,在此片中她飾演了周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自小生長在海外,卻對祖國懷有赤子之心的少女形象。她的表演熱情而不矯揉,奔放而不造作,給人以清新質樸之感,以此片的表演獲得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和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飾演女主角劉文英,這是一個深受“四人幫”極左思想毒害的女青年形象,她身上具有“革命小將”的邪惡但未完全失掉做人的善良之心,張瑜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準確地完成了這一角色由惡到善的心理轉變。1981年,她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這兩部影片,《知音》中的小鳳仙對張瑜而言是個較大的突破,但圈內人士評價不高;《小街》是她和郭凱敏繼《廬山戀》之後的又一次合作,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之後,她又出演了《小金魚》《清水灣,淡水灣》《雷雨》《明姑娘》等一系列影片。1985年她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電影電視製作,後攻讀碩士學位。從1991年開始,張瑜在台灣拍戲三年,除了《李師師》外,還拍了《黃土地外的天空》《紙婚》《紅花記》《斬王爺》等片。1993年回大陸重返影壇,出演或導演的影片有《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太陽有耳》《太陽火》等,其中《太陽有耳》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銀熊獎,最近她在電影《任長霞》出演女主角。

張瑜1983年與上影廠導演張建亞結婚,後因丈夫不願和她一起赴美,兩人於1989年離婚,張瑜至今獨身。

郭凱敏,出生於1958年,中國影視演員。原藉四川成都,生於長春。1976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86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70年代中期從影,在首部影片《第二個春天》中飾小戰士。此後演出了許多正直、活潑

的青年形象。他還自編、自導、自演電視劇。後到海南自組影視公司。

郭凱敏,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倒退20年,郭凱敏比現在當紅影視小生陸毅還要火。《廬山戀》、《小街》中的他也是那個年代年輕人追逐的明星。近十年他淡出影視圈,極少露面。

當導演是一直的願望

1985年郭凱敏進入電影學院學習表演那會兒,他就想當導演。進上影廠後雖演了不少影片,也得到了觀眾、導演的認可和喜歡,但他的導演夢依舊,1987年他執導了處女作《洋涇浜兄弟》。此後,他當導演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1990年他離開上影到海南電視台。原本想到海南發展導演的,但陰差陽錯,他被安排做節目主持人。當主持,郭凱敏總覺著不合適自己,在主持完1992年海南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後,他離開電視台與幾位朋友合作創辦了自己的“兆凱影業公司”。從此,郭凱敏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願望。從1995年開始,郭凱敏執導了《天倫》、《非常民警》、《追蹤309》和剛剛完成的電視劇《恩來回故里》等影視作品。

甘為真情當“託兒”

從幕前走到幕後的郭凱敏已很少被人關注,直到這回陳佩斯把他請進話劇《託兒》。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第一次看劇本郭凱敏就非常喜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流露的是真情,源於生活,又反饋於生活的作品怎能不吸引我。而且喜劇樣式的作品國內舞台上比較少,能讓觀眾在笑一笑的同時,思想上得到升華,也是吸引我的另一原因。”

生活簡單 兒子很好

經營了10年的影業公司,郭凱敏坦言很是辛苦,當導演什麼事都得親力親為,忙籌錢、忙拍攝、忙發行,有時更像是個製片或劇務。去年他與上海的一些老師、同學策劃了一個上海題材的故事,如果條件成熟明年將能投拍一部電視劇。當然這回郭凱敏將以演為主,畢竟他從17歲就開始當演員了。

忙於經營公司的郭凱敏生活要簡單得很。目前他常住北京,但總是海南、上海、北京三地跑。夫人是個話劇演員,為了照顧7歲的小兒子放棄了工作。大兒子16歲了,正在上海讀高中,每次回上海,郭凱敏總會去看看他。

※※※※※※※※※※※※※※※※※※※※※※※※※※※※※※※※※※※※※※※

郭凱敏的人生起伏

上世紀80年代,郭凱敏因在《廬山戀》中的出色表演而成為中國影壇一代“青春偶像”,並被譽為“中國第一小生”。然而不久,郭凱敏卻淡出影壇,給熱愛他的億萬觀眾留下了長久的懸念。

近日,郭凱敏和夫人劉曉春首次披露了他們患難與共的愛情故事和人生起伏……

《小街》《小街》

郭凱敏1958年出生於長春,1975年中學還沒畢業就被招到上海電影製片廠當演員,1979年因飾演電影《廬山戀》中傻氣憨直的男主人公耿樺而一炮走紅。此時的郭凱敏剛剛20齣頭。雖然這之後他也拍了幾部頗有影響的電影,如《郵緣》、《小街》、《好事多磨》等,但他不願就此坐享其成,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當導演,於是他到電影學院進修,嘗試著拍電視劇。幾年下來,沒有拍出有影響的作品,而此時他已經娶妻生子了。妻子並不贊成他往導演方向“折騰”,為此,郭凱敏很苦惱,這之後的數年中,他與妻子的感情也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

1990年拍電視劇《台灣仔》時,郭凱敏認識了剛從上戲畢業的女演員劉曉春,兩人在拍戲之餘經常接觸、交流,很自然地,郭凱敏常常把自己的心裡話講給她聽,劉曉春也發表自己的意見,她說你老在這個圈子裡,視野不可能開闊,幹事業不能老局限在這裡。

這句話一下子啟發了郭凱敏,郭凱敏決定出去闖一闖。當時,海南是一片熱土,郭凱敏想既然要出去闖,乾脆就從零開始!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辭職南下。這時,他的第一次婚姻也解體了。

1990年秋,郭凱敏去了海南,當時他的全部財產就是幾箱子書。他甚至沒有錢坐飛機。當他風塵僕僕地輾轉到達海口時,他的內心充滿了激情。不久,劉曉春毅然放棄總後話劇團的“鐵飯碗”,飛赴海南與他舉行了婚禮。

到海南之前,郭凱敏想實現自己的導演夢。去了後才知道不那么簡單,因編制問題,他竟遲遲找不到工作,只有在家裡呆著,而且一呆竟是兩年。一下子從事業的雲端墜入谷底,郭凱敏的心情鬱悶到了極點。

逆境中,劉曉春常常鼓勵丈夫正視目前的生活狀態,真正從零開始。慢慢地,郭凱敏的心態終於調整過來,開始接拍一些電視劇,並在海南電視台主持節目。

1992年,郭凱敏投資執導拍攝了影片《天倫》。由於觀點保守,市場運作不利,前期投入又過大,最後虧得一塌糊塗。郭凱敏只好另外接拍一些電視劇用以還債。

那一段時間,郭凱敏雖然比待業在家的兩年要忙碌風光一些,但實際上兩口子的生活基本上處於還債的狀態。面對比以前更為拮据的生活,劉曉春坦然面對,盡力幫助丈夫。劉曉春在丈夫每拿到一部戲的片酬後,都趕緊替他還《天倫》的債款。

到了1996年,由於事業上仍無起色,郭凱敏開始意識到海南不是承載他藝術之夢的地方,他決定到北京發展。

剛到北京時,兒子只有兩歲,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相當艱苦,因為此時在海南欠下的債務還未還清。

郭凱敏面臨的又是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當導演,還是重新乾演員?一個兩難的問題擺在郭凱敏和劉曉春面前。

經過一番促膝談心,劉曉春明顯感到丈夫想重回銀幕,但他很猶豫。郭凱敏覺得自己轉了一大圈,“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他甚至覺得愧對老婆孩子。他一直渴望成為一名成功的導演,但失敗卻總讓他防不勝防。這時候,作為“旁觀者”的劉曉春給他做了一次體己又尖銳的“思想工作”:“經營了好幾年影業公司,你多辛苦啊,當導演什麼事都得親歷親為,有時更像是個製片或劇務。其實你從骨子裡更適合做演員啊!有了這么些年的摔打經歷與積累,我相信當年的‘耿樺’現在會更加成熟、更有魅力!”

在妻子的鼓勵下,郭凱敏決定復出!

與舞台分離了10餘年之後,郭凱敏殺了個回馬槍,再度活躍在舞台和螢屏中。最初,郭凱敏突然復出於陳佩斯、朱時茂等人合演的四幕喜劇話劇《託兒》中。11年沒演戲的郭凱敏在《託兒》里演的是一個痴情的失戀者。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郭凱敏演得相當投入。

自2001年11月8日在北京登台亮相後,在長達一年多的全國巡迴演出期間,《託兒》一路火爆!而就在《託兒》首輪演出期間,編劇兼導演王寶社便和陳佩斯一起,開始了新戲《親戚朋友好算賬》的策劃和創作,而演員陣容中,除了陳佩斯外,《託兒》的“老人”只剩下了郭凱敏。一連兩部戲,讓郭凱敏的演技有了全方位的提高,而且他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了,他和陳佩斯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成功的演出讓劉曉春熱淚盈眶。

在《託兒》的新聞發布會上,郭凱敏動情地說:“在整個市場大潮的衝擊下,我還是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我一直以為,我們影視工作者不能生產垃圾,千萬不能為了錢而去拍戲。”當劉曉春從報紙上讀到丈夫這句話的時候,她不禁十分感慨:誰能想到啊,他們此時還沒有還清海南的欠款……在央視2004年春節期間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國家公訴》中,郭凱敏出演主要角色“公安局長”,其成熟、睿智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斯琴高娃在接受採訪時也這樣評價郭凱敏:“郭凱敏是個很好的演員。雖然我們沒有共同拍過戲,但是,見到他以後,我覺得他是個非常律己的人,甭管是在他的生活上,還是在他的藝術創作上,都是如此。從他的戲中看得出來,他的功夫下得是很深的。”2003年11月,郭凱敏因拍《親戚朋友好算賬》赴海口,重回自己當年命運跌落的地方,他百感交集,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又給妻子發簡訊:“這13年的路走過來,風風雨雨,讓我懂得了兩個字--珍惜!”

※※※※※※※※※※※※※※※※※※※※※※※※※※※※※※※※※※※※※※※

郭凱敏,原藉四川成都,1958年出生於生於長春,父母是地質工作者,1976年上海光明中學國中畢業。在校期間,還是箇中學生的他就曾在上影廠拍攝的《第二個春天》中飾演了一個海軍小戰士、一句“前進三”的台詞。另外,他還在影片《征途》中飾演了角色。1976年中學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分別在1977年與1978年拍攝了《大刀記》《沙漠駝鈴》 。1979年與張瑜共同主演了《廬山戀》 一片,兩人也因此片一舉成名。1980年拍攝了《好事多磨》。1981年主演了影片《小街》。同年又完成了影片《子夜》 。以後又陸續拍攝了《逆光》《青春萬歲》《藍色的花》《郵緣》以及該片續集《女局長的男朋友》,1985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在校期間和同學一起拍攝了《鴛鴦樓》 。1987年他執導了處女作《洋涇浜兄弟》 。此後,他當導演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1990年他離開上影到海南電視台。原本想到海南發展導演的,但陰差陽錯,他被安排做節目主持人。當主持,郭凱敏總覺著不合適自己,在主持完1992年海南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後,他離開電視台與幾位朋友合作創辦了自己的“兆凱影業公司”。從此,郭凱敏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願望。從1995年開始,郭凱敏執導了《天倫》《非常民警》《追蹤309》和電視劇《恩來回故里》等影視作品。2001年,郭凱敏和陳佩斯等人一起主演了話劇《託兒》,大受好評。

郭凱敏是否喜歡過張瑜,現在已經無法考究了。1990年拍電視劇《台灣仔》時,郭凱敏認識了比自己小十歲,剛從上戲畢業的女演員劉曉春,兩人結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兒子已經16歲了,在上海讀高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