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十講》

《宋史十講》

《宋史十講》,本書為鄧先生宋史論文的選集,中華書局2008年12月1日出版。該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諸方面,按專題課的形式編排。對北宋中葉一群失意官僚的聚會餐以及王安石與蔡京的飲食進行描述,再現了歷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狀態,也是宋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宋史十講宋史十講

本書為鄧先生宋史論文的選集,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諸方面,按專題課的形式編排。

作者不僅對宋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如趙匡胤、太宗即位之謎、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岳飛辛棄疾等進行了考查與評價,而且對北宋的開國和皇位繼承、北宋的家法和政治改革運動、北宋的募兵制度與當時積貧積弱和農業生產的關係、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南宋初年對金鬥爭中的問題等作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作者不但從巨觀上對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和文化政策的關係以及宋學予以論述,並對宋學和理學加以辨析,糾正了自己以前的提法,而且對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學派中的地位、周敦頤的師承與傳授以及朱熹和陳亮關於王霸義利的爭論等具體問題詳加闡釋。另外,作者還對北宋中葉一群失意官僚的聚會餐以及王安石與蔡京的飲食進行描述,再現了歷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狀態,也是宋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

作者簡介

鄧廣銘(1907—1998),著名歷史學家。字恭三。1907年出生於山東省臨邑縣。193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此後傾畢生精力從事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唐宋遼金史的教學與研究。1945年任復旦大學史地系教授。1950年起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文革”後,出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曾經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並曾先後當選為中國史學會主席團成員、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被學界譽為“二十世紀海內外宋史第一人”。其學術著述被匯集為十卷本《鄧廣銘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