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評傳》

《孫子評傳》

這部評傳對三位軍事家傳主的生平業績和精深思想作了明確的認識,解決了一些難於弄清或 有爭論的問題,總結優秀歷史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孫武,孫臏和司馬穰苴是春秋戰國間三位傑出的軍事謀略家和活動家,三人都有兵法著作傳世。本書闡述孫武、孫臏和司馬穰苴的生平業績,介紹他們所處的社會背景,評論他們的軍事、哲學、政治等各方面的思想,分析這些思想所具有的豐富內容,精闢見解和進步意義,頌揚他們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深遠影響。本書資料翔實,考證精詳,論述細緻,文筆流暢,總結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楊善群,1937年生,上海市人。958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8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班,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史林》副主編,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著作有《越王勾踐新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初版,台灣雲龍出版社1991年再版;主要論文有《孔子評傳與西周春秋社會》、《老子道論辨析》、《商鞅允許土地買賣說質疑》等,約五六十篇。

文摘

第一章導論
春秋末期,在中國思想界的上空,出現了三顆明亮的星體——孔子、老子和孫子。他們的思想包羅宏富,見解精到,而各有側重。孔子著重於建設倫理學,老子偏重於闡述哲學,孫子則注重於研究軍事學。此外,對於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法律、教育等,他們幾乎都有論述,而又各自構成一個嚴密的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他弟子整理的語錄體文集《論語》中,老子的思想集中表現在他自著的由許多章節組成的《老子》五千言內,孫子的思想則凝聚於他的傑作《孫子兵法》十三篇。上述三顆明星,再加上司馬穰苴、晏嬰、鄧析、伍子胥、范蠡、文種等許多發光的星體,構成了春秋未年思想界星光燦爛的天空。本書要著重評論的是春秋末年的孫子(武)及其兵法。戰國中期的孫子(臏)及其兵法,同時要評論與孫武同時代、同國、甚至同一宗族的司馬穰苴及其兵法。
一、中國古代第一部有系統的兵書

兵學在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相傳在黃帝時代,已經有軍事經驗的總結。孫武在自己的兵法著作中指出:“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孫子·行軍篇》)說明他的軍事思想和謀略,源自黃帝。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下編中,保存了孫子的一篇佚著《黃帝伐赤帝》,內容主要論述黃帝是如何戰勝四方之帝的。這進一步表明,黃帝征戰的經驗,在春秋戰國時代還流傳甚廣。《李衛公問對》載李靖對唐太宗說:“臣按兵法,自黃帝以來,先正而後奇,先仁義而後權譎。”宋代高承撰《事物紀原》,在《戰陣攻守部》中引沈起《吳子序》曰:“兵法始於黃帝。”可見在唐宋人的心目中,兵法之作仍是從黃帝開始的。考之傳說的史事,黃帝之時“諸侯相侵伐”,他曾“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又“與蚩尢戰於啄鹿之野”(《史記·五帝本紀》)。身經數次激烈的著名大戰,打過許多漂亮的勝仗,他應該積累一些戰爭的經驗。可惜由於當時文字記載的手段尚不完備,黃帝的兵法著作不可能流傳下來。《漢書·藝文志》“兵陰陽家”著錄有《黃帝》十六篇,又有“黃帝臣”《封胡》五篇、《風后》十三篇、《力牧》十五篇。這些書有的是“依託”偽造的,有的也可能保留某些黃帝時用兵方法的傳說。但它們己全部亡佚,只是在歷代的史書、兵書、類書中可以找到片言隻語的佚文。

齊文化重點研究書目

齊文化,有兩種理解,一是齊地文化,二是齊國文化,齊國文化是齊地文化的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通常所說的齊文化是指齊國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