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貴族莫洛卓娃》

《女貴族莫洛卓娃》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蘇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該畫以17世紀俄國的宗教分裂為題材,描寫了尼康大主教的反對者,分離派的卓越人物女貴族莫洛卓娃被流放的情形。...

作品介紹

《女貴族莫洛卓娃》女貴族莫洛卓娃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蘇里科夫非常典型的作品。還是在童年的時候,蘇里科夫聽到自己的教父講述了莫洛卓娃的故事。我們中國人有不少人看過蘇里科夫的《女貴族莫洛卓娃》這幅畫,卻很少知曉莫洛卓娃的故事,就是在俄羅斯問到莫洛卓娃時,只會有人說,嗨,那不是蘇里科夫畫像上的女人嗎?冬天,很寒冷,遍地白雪,馬車拉著一個女人,她手高高地指向天空。她怎么了,為什麼被羈押?不過,這個女人長得很漂亮。事實上,她的故事有很多傳奇色彩,卻很少在中國介紹。
她1632年出生,死於1675年。蘇里科夫的孫女В.М.葛拉什娜,認為儘管對這幅畫有很多爭議,關於她的經歷和信仰有不同的看法,可是蘇里科夫塑造的莫洛卓娃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她的魅力和勇氣已經無法改變。
當時的沙皇是羅曼諾夫二世——阿列克賽.米哈伊洛維奇,實際上掌握國家權利的是他的養父叔叔Б.И.莫洛卓夫。莫洛卓夫家族在當時的俄羅斯最有權勢最富裕,有上千座莊園,上萬個農奴。莫洛卓娃就嫁給了他的弟弟Г.И.莫洛卓夫。女貴族莫洛卓娃少年守寡,篤信宗教,後來告別宮廷,疏財仗義,救濟貧民。由於她反對改革反對褻瀆宗教,沙皇一紙法令將她逮捕。1673年莫洛卓娃被流放到伯羅夫斯克修道院,關在地下監獄裡,直到死亡她也沒有改變自己的信念。

畫作描述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親屬,她年少時守寡,擁有農奴八千人。她是當時的狂熱的“分離派”舊教徒,因為激烈地反對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歷克塞·米哈依洛維奇親自下令逮捕,並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關在地牢里,後因饑寒交迫死去。由於莫洛卓娃篤信舊教,疏財仗義,救濟貧民,還為殘疾人和獄犯縫製衣服,施捨乞丐,因此深得民眾愛戴,素有普濟眾生的美譽。而維護舊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畫家選擇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經莫斯科街道情景。

這是一幅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歷史畫面。畫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縱深飛馳而過,畫面自然分成兩個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群舊教的信徒,曾獲得過莫洛卓娃施捨的流民乞丐,他們趕來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處特別典型地描繪了兩位虔誠的追隨者,一位老嫗和一個乞丐。他們心目中的莫洛卓娃無比崇高神聖。那個乞丐舉兩個手指與莫洛卓娃對應(新教用三指劃十字,舊教用兩指,這手勢表明堅持舊教習俗決心)。人群中個個顯得悲哀,他們中有貴族有平民,都身著民族特色服裝,都是舊教的捍衛者。而畫面左上方描繪了一組新興資產者和擁護新教的人物,他們喜笑顏開。畫中主體形象是莫洛卓娃,這位近於瘋狂的貴族女子,由於長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頰清瘦,臉色蒼白。但她神情傲慢,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體和微露的面孔上,嵌著兩隻放射出復仇光芒的眼睛,仍然顯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畫家為了使雪橇在畫中飛奔而過,就在雪橇邊畫一男孩,他的飛跑姿態立刻使雪橇飛馳起來。這幅畫表現出蘇里柯夫偉大的歷史畫家的氣質。畫中幾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譏諷的、關懷的、驚恐的和看熱鬧的等等,畫中人各盡其態。這幅畫的人物塑造的成功遠遠超過畫中莫洛卓娃本身,他們都具有典型的普遍意義。

作者簡介

蘇里科夫是與列賓同時代的俄羅斯著名畫家,也是“巡迴展覽畫派”的主要成員之一。他遵循該畫派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真實地描繪俄羅斯人民的歷史、社會、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在俄羅斯繪畫史上,蘇里科夫開創了以“人民運動”為創作主題的先河,他的主人公是人民,他作品表現的是人民的痛苦和悲慘經歷、人民的鬥爭和英雄主義精神。畫家本人曾說過:“沒有人民的歷史是很難想像的,我的任務就是把人民拉到大街上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