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山池》

此詩為庾信在南朝梁擔任文德省學士、作為皇太子蕭綱侍從時,和蕭綱的《山池》詩之作,主要寫游賞皇家池苑的場面和所見之景色。前六句寫游幸場面,對句工穩而力避富麗;後六句寫山池景色,筆致精巧而清新入微。雖是和作,卻並未落入一般宮廷應制詩華貴刻板的俗套。

作品信息

【名稱】《奉和山池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奉和山池
樂宮多暇豫①,望苑回輿②。
鳴笳陵絕浪③,飛蓋歷通渠④。
桂亭花未落,桐門葉半疏。
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
日落含山氣⑤,雲歸帶雨餘⑥。

作品注釋

①樂宮:長樂宮,西漢主要宮殿之一,系漢高祖就秦興樂宮改建而成。此借指梁皇家宮殿。暇豫:閒暇逸樂。豫,逸樂。
②望苑:博望苑,漢宮苑名,系漢武帝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賓客。此借指梁皇家苑囿。回輿,乘車週遊。輿,車。
③笳:胡笳,形似笛子,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器。陵:越。絕浪:極高的浪。
④飛蓋:疾馳的車輛。蓋,車蓋,代指車。通渠:四通八達的大道。渠,通“衢”。
⑤山氣:山中雲霧之氣。
⑥雨餘:雨後濕氣。

作品簡析

此詩為庾信在南朝梁擔任文德省學士、作為皇太子蕭綱侍從時,和蕭綱的《山池》詩之作,主要寫游賞皇家池苑的場面和所見之景色。前六句寫游幸場面,對句工穩而力避富麗;後六句寫山池景色,筆致精巧而清新入微。雖是和作,卻並未落入一般宮廷應制詩華貴刻板的俗套。

作者簡介

庾信
(513~581)南北朝文學家。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554年(承聖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庾信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後所作,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代表作有《擬詠懷》27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同時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明人輯有《庾開府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