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企業家》

《天生企業家》

《天生企業家》的兩位作者黃鐵鷹和梁鈞平是大學同窗好友,畢業後,一位鏖戰商場,管理實踐經驗豐富;一位教書育人,理論造詣深厚。25年後,兩位經歷不同、風格迥異的同窗聯手創作了這道新派“鴛鴦火鍋”,從不同的角度道出管理見解,其文卻都見解深刻而又深入淺出,犀利中不乏幽默,於平常語言中引人深思。融合實踐與理論之長,可謂珠聯璧合之作。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黃鐵鷹/梁鈞平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2008-12
頁數:232
定價: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9787111253532

內容概述

《天生企業家》的兩位作者黃鐵鷹和梁鈞平是大學同窗好友,畢業後,一位鏖戰商場,管理實踐經驗豐富;一位教書育人,理論造詣深厚。25年後,兩位經歷不同、風格迥異的同窗聯手創作了這道新派“鴛鴦火鍋”,從不同的角度道出管理見解,其文卻都見解深刻而又深入淺出,犀利中不乏幽默,於平常語言中引人深思。融合實踐與理論之長,可謂珠聯璧合之作。人的性格有70%是爹媽給的,因此,我們能不能成為企業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同樣,鄰居家老二儘管上學不如我們,小時候還經常被我們欺負,可他身上的發財基因是我們沒有的。人們不禁要問,全世界這么多人,怎么能有效管理企業的人就那么少?企業非得支付這一小撮人七位數以上的年薪,而大多數雇員卻僅拿五位數的工資?“我不懂得次級貸款有情可原,我只是一個牙醫護士。可是每年開會坐在主席台上的滙豐高層都是藍眼黃髮的洋人專業精英,他們怎么也被那些美國窮人給蒙了?”

作為一本闡述管理之道的集子,《天生企業家》是以小見大的經典。商場中習以為常的現象,被作者用通俗語言闡釋出管理學和心理學的真知灼見,引人入勝,給人以啟迪。
兩位作者是大學同窗好友,畢業後,一位鏖戰商場,管理實踐經驗豐富;一位教書育人,理論造詣深厚。25年後,兩人聯手,從不同的角度道出管理見解,其文卻都見解深刻而又深入淺出,犀利中不乏幽默,於平常語言中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黃鐵鷹

1955年生於長春,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1986年加入香港華潤集團,曾任香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勵致洋行董事局主席、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深圳萬科地產董事。曾領導收購和重組了13家香港和大陸公司。現定居澳洲,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邀教授。

梁鈞平

1953年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八年,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組織管理系主任。
梁鈞平曾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和美國西北大學商學院等院校做訪問學者。

目錄

推薦序

企業家是天生的
管理不是科學
別人的戰略你學不會
“拍腦袋”比數字重要
別讓印象騙了你
別讓員工在你的眼中看到醜陋
你的面子值多少錢
怎么讀管理書
企業高管收入為什麼高
如何防止工人盜竊
CRH讓我SICK
一把澳洲電鑽
企業中的“圈子文化”
管理者必須走的鋼絲
設立企業職能部門的六項原則
做一個有意思的人
歷史不能教會我們任何東西
老闆的心理底線
我憑什麼給美國人買單
你能管好食堂嗎
頂用的管理者是用出來的
爸爸的煩惱
建立在良心上的生意
錢去哪兒了

節選

管理是藝術和科學結合的觀點是最滑頭的說法當我從生意場上退下來,到北大給MBA學生講課時,講著講著,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像原來那么確信了。為什麼?因為我現在是教管理的老師,如果學校教不出管理者,那我不是在賣假藥嗎?可轉念一想,也不對呀,難道全世界那么多名牌大學、名牌教授都在那兒賣假藥?再說,人哪有那么傻的,一代代的MBA、EMBA、EDP拿著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擠到學校來買這個並不能使他們成為管理者的文憑?我糊塗了。於是,對這個問題開始採取最保險,同時也是最滑頭的說法:管理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 可是,老師這個職業偏偏需要更多的良心,給學生講自己並不完全相信的觀點時,我總是很心虛。因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專業都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也就是說,科學專業也有藝術的成分,藝術專業也有科學的成分。比如,科學大師愛因斯坦,如果沒有超人的想像能力,僅靠數學和邏輯能力是不會發現相對論的。正是因為如此,同行稱他為“科學領域的大藝術家”!再比如,外科醫生不僅需要專業訓練,也需要天分!同理,所有藝術專業也都有科學的成分,哪怕純騙人的藝術——魔術,也要使用科學手段才能登峰造極! 因此,區分一個專業是科學還是藝術,實際是根據科學和藝術所占的比重。如果科學的比重大,就是科學,反之就是藝術。

其實,大千世界中的萬物都是平衡。但平衡絕不是簡單的一邊一半,不是中庸之道;任何平衡都有側重,側重點決定了事物的本質。因此,那種管理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的觀點等於什麼也沒說。本書很值得一讀。它以平常的語言概述管理之道,讓人從小故事中領悟大智慧。這裡隨便舉兩個例子。

《我憑什麼給美國人買單》一文講的是一位香港老太太的故事。老太太做了一輩子護士,1989年退休後成了專業股民,只要開市,就會風雨無阻地到銀行大廳炒股機前上班。老太太炒股與別人不同,只炒一種股,那就是香港股市的“大笨象”——滙豐銀行的股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大部分香港股民,甚至許多理財專家都虧了,可這位老太太卻分毫無損。老太太賺了許多錢,但自己捨不得花,也不給兒孫,準備將來捐錢給她只回過一次的廣東老家修橋。但2008年開始,老太太不炒股了,而是選擇坐豪華遊輪週遊世界,到什麼地方都要吃最貴的,要把所有的錢都花掉。她的理由很簡單:“我炒了幾十年的股,專炒滙豐是為了穩當,躲過了1997年金融風暴和網際網路泡沫,可哪知這次美國次貸把滙豐也連累了,撇了100多億的壞賬,股價差不多回到了10年前。”“讓我想不通的是:我不懂次級貸款情有可原,我只是一個護士。可是每年開會坐在主席台上的滙豐高層都是藍眼睛黃頭髮的洋人、專業精英,他們怎么也被那些美國窮人給蒙了?”“次貸不就是美國窮人向銀行借錢,還不了,不還了,最後由銀行股東買單嗎?”老太太認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天理。現在,欠債可以不還,讓別人買單,世道就亂了,誰還願意拚命工作?老太太的話實際上道出了金融風暴的真正原因和信貸市場面臨的基本挑戰,那就是經濟學上講的“道德風險”。可惜的是,這個基本的道理常常被人們遺忘。

任何組織,不論大小,都面臨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如何監督員工的行為。管不好,就會出現腐敗;腐敗嚴重了,組織就完蛋了。由於這個原因,企業家都絞盡腦汁設計各種各樣的管理制度,但也常常是顧此失彼。《你能管好食堂嗎))一文,講的是一位食堂小老闆如何管理員工的故事。為了防止腐敗,許多公司都實行統一採購。這位小老闆卻採取分散採購的辦法。食堂採購工作是這樣安排的:每天都需要的青菜副食由大師傅負責;不需要天天採購的糧油醬醋招標採購;清潔用品等雜物由食堂經理買;爐灶器具由老闆自己採購。他的道理是:“一個人過手的金額越小,貪污的可能性越小,不信你看那些大貪污犯都是權力大的人。”“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一兩個人買,表面上好像管起來了,實際不僅容易產生貪污犯,往往還買不到最合用的東西。”這位小老闆講的道理,實際上是組織實行分權制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聯想到一些官員的腐敗行為,以及像中國醫院管理實行統一採購之後發生的事情,這位小老闆的管理之道確實值得我們的大專家們讀一讀。

類似的故事在本書里很多。當然,本書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文章是直接講大道理的,但那些滲透著經濟學、管理學,特別是心理學知識的大道理,作者都能以非常通俗生動的語言道出,讀起來輕輕鬆鬆,又讓人受益匪淺。
這是一本實務家與理論家合作的書。黃鐵鷹先生曾在香港的中資企業任高管多年,具有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離職跑到澳大利亞過上了隱居生活,後受邀請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擔任兼職教授,每年有五個月的時間為光華MBA學生授課。他的課以講授自己採集的案例為主,非常受學生歡迎,堂堂爆滿。他還勤於筆耕,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等雜誌上發表過多篇文章,廣受好評。

梁鈞平教授有深厚的心理學功底,是位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他非常擅長講故事,他的故事雖說都是信手拈來,但都充滿智慧和哲理,與他交談,很讓人享受。他們二人合作,可謂珠聯璧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