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是王龍所著的作品。華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該書所作的個性化歷史結論未必不可探討,這本來就是個可以令思想肆意賓士的寬廣領域。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全球化的進展,東西方的衝突和融合勢必更加凸顯,這種針對中西方比較的歷史文化探討也必將在我們的社會進步中顯得更為重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這是一部對比解讀中西方名人的拍案驚奇之作,更是一次令人深思浩嘆的歷史探險。作者駐足於近代中西方社會激烈交鋒、動盪轉型的十字路口,通過那些主導、影響國運民生的風雲人物,如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李鴻章伊藤博文等人在急劇變遷的歷史關頭截然不同的道路選擇,透視近代中國迷失落伍的深層原因,剖析大國興衰的關鍵節點,為今天的中華復興之路尋找寶貴的歷史借鑑。

作者簡介

王龍,四川射洪人,20世紀70年代出生,少校軍銜,四川省作協會員,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華散文》《青年作家》等刊物發表作品多篇,在全國、全軍文學大賽中多次獲獎,幾十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並被《新華文摘》《領導文萃》《讀者》等刊物轉載。近年來潛心研究近代中西歷史,總結大國興衰之路,文章發表後被多次轉載,反響熱烈。本書被中國作家協會列為2009年度全國重點扶持作品。

書籍目錄(節選)

康熙大帝與彼得沙皇康熙大帝與彼得沙皇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國差距
一血泊里登上王位
二截然相反的治國之路
三中國最熱愛西學的帝王
四“我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
五康熙與彼得取法西洋的差異
六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七變起一朝禍積有素
八大道行思餘音未絕
大臣與首相的差距——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人生悲喜劇
一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二出身不同背道而馳
三世界舞台上的外交表演
四漂亮的“拳套”與致命的“拳術”
五桔生淮北則為枳
六天道無常誰人可變?
兩個女人的滄桑時代——慈禧太后哪點不如維多利亞女王
一兩個女人,兩種命運
二同樣天生麗質,同樣才幹出眾
女人當國,注定是“紅顏禍水”
四權欲面前,人人一樣
五女王也不能無法無天
六中國人的千年死結
 
光緒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向右——近代中日變革的關鍵時刻
一羊奶馴化與狼奶哺育
二中體西用與和魂洋才
三天朝殘局與大和雄風
四落日輝煌與島國焦慮
五內外交困與天賜良機

文摘

他們都是大氣磅礴的傳奇君主,一個是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中國皇帝,一個是銳意改革、狂飆突進的俄國沙皇。兩位大帝不僅出生時代相同,在位時間相當,而且都具備非凡過人的雄才大略。他們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把各自的國家帶入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國一舉擺脫明末清初大動盪後滿目瘡痍的局面,成為東方最強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後愚昧的俄羅斯一躍而起,成為令歐洲列強刮目相看的封建強國。然而,他們又是兩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駛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羅斯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沒能跨越封建政治體制雷池半步,他所開創的盛世王朝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滑向盛極而衰的落日輝煌,由孤芳自賞的天朝大國急劇墜入落後挨打的悲慘境地,在被西方列強鯨吞蠶食的同時,竟還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蹂躪。
連遠在西方的馬克思,也情不自禁地發出史詩般的浩嘆:“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今天,重新翻檢這段歷史,人們不禁要問,是盛衰循環的歷史周期律無可逃遁,還是幸運女神偶然間與中國擦肩而過?這是一首悲欣交集的淒涼輓歌,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性格決定命運。現代心理學早已證明,人的早期經歷對其性格形成至關重要。這條真理對康熙和彼得來說同樣適用。康熙即位時年僅八歲,彼得也只有十歲。他們都曾有過受制於人的傀儡皇帝經歷,又以相似的暴力手段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王權,顯示出過人的膽魄與能力。專制王朝血腥殘酷的宮廷鬥爭,成為醞釀他們早期性格的共同溫巢。但在他們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不同的文化土壤,又鍛造出他們不同的性格氣質。少年時代那些以暴制暴的經歷,使彼得終生崇尚強權,充滿強烈的叛逆精神,促使他以疾風暴雨的方式抽打著俄羅斯一路飛跑;而康熙自幼酷愛中國的儒家文化,信奉恪守仁政寬懷的人生理念,並終生用它來治理中國。

書評

大變局必然醞釀大變革,大時代必然面臨大挑戰。王龍先生在這本書里,以其犀利尖銳的觀察力,揭示東西方文化的最初碰撞;以其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重現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畫面。追根尋底,探究成敗之因;望聞問切,稽考興亡之變;剖析中外名流的人生軌跡,追尋近代中國的衰落原因。雖時過境遷,但點點滴滴,未敢盡忘,猶可發人深省;雖一家之言,但登臨覽勝,雪盡江清,令人感慨悠長。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清新之作,也是一本別出心裁的故事新編,值得一讀。——首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李國文
那些歷史人物的焦灼與悲歡、智慧與迷茫、勇敢與無奈,無不體現出一個時代的側影。王龍不是一個好奇的看客,他的筆遊走於中西之間,博觀約取,恨則深入骨髓,愛則眼含淚水,從中可見一位作家內心情感的豐厚與真誠。——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著名作家 王樹增
本書的作者王龍是一位年輕的軍旅作家,他不像許多軍旅作家那樣熱衷於關注軍事戰略、傳奇軍人和檢討某場戰役的得失,而是將眼光投向整個民族數百年來所選擇的路徑,用本族的傑出人物和外族的傑出人物一個個對比,從而獲得一種超越一時、一地、一黨的大視野。——著名專欄作家、評論家十年砍柴
作者登高望遠,極目蒼涼,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從中西方大人物的命運中洞察國運浮沉的深層玄機,探尋近代中國落伍於世界的關鍵節點,讓歷史照亮現實和未來,從大國的興衰中為中華復興尋找借鑑。這無疑是一部獨特新穎的中外拍案驚奇之作,也堪稱一位軍人憂國心切的當代盛世危言。——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柳建偉
這本書吸引我之處在於:它描述的是近代中國歷史,採用的卻是全球視角;它只是一部源於興趣的歷史隨筆,卻充滿獨特新穎的學術思考;它選擇的是紙上書寫方式,卻擁有電影、電視般繪聲繪色的新奇情節。中外名流輪番登場,時代風雲激盪交錯,其間的國運蒼生、民間疾苦、民族命運,都那么真切而強烈地激勵著我們。——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 裘山山
王龍所要探究的是,今天的中國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我們不能不為這個志向高遠的年輕人所折服,他在他的書中所流露出來的才華和智慧,集中反映出當代中國人對本國歷史的深刻見解和徹悟,必將引起讀者和學者的關注和興趣。——出版人、《小說界》主編魏心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