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這是一部對比解讀中西方名人的拍案驚奇之作,更是一次令人深思浩嘆的歷史探險。作者駐足於近代中西方社會激烈交鋒、動盪轉型的十字路口,通過那些主導、影響國運民生的風雲人物,如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等人在急劇變遷的歷史關頭截然不同的道路選擇,透視近代中國迷失落伍的深層原因,剖析大國興衰的關鍵節點,為今天的中華復興之路尋找寶貴的歷史借鑑。

基本信息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書名:《天朝向左,世界想右》 作者:王龍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頁碼:352 頁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ISBN:7507527441

·條形碼:9787507527445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讀者對象:傳統文化、歷史愛好者、青年讀者

·叢書名: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

書籍簡介

近代中國的十位風雲人物,對比西方世界的十大時代精英

透視近代中西交鋒的關鍵節點,剖析大國興衰的歷史玄機

這是一部對比解讀中西方名人的拍案驚奇之作,更是一次令人深思浩嘆的歷史探險。作者駐足於近代中西方社會激烈交鋒、動盪轉型的十字路口,通過那些主導、影響國運民生的風雲人物,如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等人在急劇變遷的歷史關頭截然不同的道路選擇,透視近代中國迷失落伍的深層原因,剖析大國興衰的關鍵節點,為今天的中華復興之路尋找寶貴的歷史借鑑。

本書通過一一對比分析的方式,探尋近代中國與西方政治、軍事、文化、外交領域內的著名歷史人物的不同思想軌跡、人生歷程和命運結果。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所處時代大致相同,地位大致相當,歷史提供給他們個人的機遇也基本相當,但結果卻大相逕庭,有人悲歌末路,有人一飛沖天。他們的個人人生際遇無不投影出國家民族的命運……

作者簡介

王龍,四川射洪人,20世紀70年代出生,少校軍銜,四川省作協會員,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華散文》《青年作家》等刊物發表作品多篇,在全國、全軍文學大賽中多次獲獎,幾十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並被《新華文摘》《領導文萃》《讀者》等刊物轉載。近年來潛心研究近代中西歷史,總結大國興衰之路,文章發表後被多次轉載,反響熱烈。本書被中國作家協會列為2009年度全國重點扶持作品。

書籍目錄

康熙大帝與彼得沙皇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國差距

一 血泊里登上王位

二 截然相反的治國之路

三 中國最熱愛西學的帝王

四 “我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

五 康熙與彼得取法西洋的差異

六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七 變起一朝 禍積有素

八 大道行思 餘音未絕

大臣與首相的差距--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人生悲喜劇

一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二 出身不同 背道而馳

三 世界舞台上的外交表演

四 漂亮的“拳套”與致命的“拳術”

五 桔生淮北則為枳

六 天道無常 誰人可變?

兩個女人的滄桑時代--慈禧太后哪點不如維多利亞女王

一 兩個女人,兩種命運

二 同樣天生麗質,同樣才幹出眾

三 女人當國,注定是“紅顏禍水”

四 權欲面前,人人一樣

五 女王也不能無法無天

六 中國人的千年死結

光緒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向右--近代中日變革的關鍵時刻

一 羊奶馴化與狼奶哺育

二 中體西用與和魂洋才

三 天朝殘局與大和雄風

四 落日輝煌與島國焦慮

五 內外交困與天賜良機

書評

大變局必然醞釀大變革,大時代必然面臨大挑戰。王龍先生在這本書里,以其犀利尖銳的觀察力,揭示東西方文化的最初碰撞;以其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重現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畫面。追根尋底,探究成敗之因;望聞問切,稽考興亡之變;剖析中外名流的人生軌跡,追尋近代中國的衰落原因。雖時過境遷,但點點滴滴,未敢盡忘,猶可發人深省;雖一家之言,但登臨覽勝,雪盡江清,令人感慨悠長。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清新之作,也是一本別出心裁的故事新編,值得一讀。--首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 李國文

那些歷史人物的焦灼與悲歡、智慧與迷茫、勇敢與無奈,無不體現出一個時代的側影。王龍不是一個好奇的看客,他的筆遊走於中西之間,博觀約取,恨則深入骨髓,愛則眼含淚水,從中可見一位作家內心情感的豐厚與真誠。--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著名作家 王樹增

本書的作者王龍是一位年輕的軍旅作家,他不像許多軍旅作家那樣熱衷於關注軍事戰略、傳奇軍人和檢討某場戰役的得失,而是將眼光投向整個民族數百年來所選擇的路徑,用本族的傑出人物和外族的傑出人物一個個對比,從而獲得一種超越一時、一地、一黨的大視野。--著名專欄作家、評論家 十年砍柴

作者登高望遠,極目蒼涼,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從中西方大人物的命運中洞察國運浮沉的深層玄機,探尋近代中國落伍於世界的關鍵節點,讓歷史照亮現實和未來,從大國的興衰中為中華復興尋找借鑑。這無疑是一部獨特新穎的中外拍案驚奇之作,也堪稱一位軍人憂國心切的當代盛世危言。--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 柳建偉

這本書吸引我之處在於:它描述的是近代中國歷史,採用的卻是全球視角;它只是一部源於興趣的歷史隨筆,卻充滿獨特新穎的學術思考;它選擇的是紙上書寫方式,卻擁有電影、電視般繪聲繪色的新奇情節。中外名流輪番登場,時代風雲激盪交錯,其間的國運蒼生、民間疾苦、民族命運,都那么真切而強烈地激勵著我們。--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 裘山山

王龍所要探究的是,今天的中國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我們不能不為這個志向高遠的年輕人所折服,他在他的書中所流露出來的才華和智慧,集中反映出當代中國人對本國歷史的深刻見解和徹悟,必將引起讀者和學者的關注和興趣。--出版人、《小說界》主編 魏心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