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靈雞湯 》

《大學生心靈雞湯 》

《大學生心靈雞湯》是郭斯萍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靈雞湯》主要內容:親愛的同學,當你獲得進入大學的榮耀時,也接受了一份人生的挑戰。也許你會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慌亂,但你千萬別將大學之路視為畏途,《大學生心靈雞湯》將會給你心靈的慰藉和鎮定。打開它吧,它會忠實地陪伴你今後四年的日日夜夜,請你現在就開始傾訴和聆聽吧!

編輯推薦

《大學生心靈雞湯》是由郭斯萍編寫的。和外面的世界相比,大學生活里,應該有一種精緻的“慢”:慢慢地讀一本書,慢慢地寫一封信,慢慢地喜歡上一個人……在這樣一個什麼都貪圖“速效”的快餐年代,這點尤為珍貴。其實,對於青春,怎么想像和演繹都不過分,我們是自由的,每個人的青春都不會重複。所以面對青春,我們應該“珍惜”,不說“必須”,包括接下來你們要打開的這《大學生心靈雞湯》,它也只是一份援手,而非“教導”。

目錄

恰同學少年——獻給大學裡的你們(代序)
1 新生適應
快快適應大學生活
擁有良好生活習慣
我的時間我做主
嶄新的宿舍生活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
我的業餘生活
輔導員和我
班集體之外的集體——社團
理想的大學≠現實的大學
2 校園思考
擺脫成績的枷鎖
學習兩個字好辛苦
讀大學到底值不值得
打造流水般的思維
暢遊學海,享受學習人生
讓“專業抗拒”成為“專業興趣”
如何處理學習與娛樂的關係
找到學習的目標和動機
3 學習方法
如何提高記憶力
關鍵時刻總是記不起所學的知識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戰勝考試焦慮
讓“生物鐘”為學習“保駕護航”
邀請靈感來做客
學習常“走神兒
攀越“學習高原”
4 個性天地
今日事今日畢
張揚個性,成就人生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培養健全人格,到達成功彼岸
化自卑為自信
如何培養獨立能力
告別浮躁
謙虛使人進步
培養毅力

前言

在我心目中,人生有兩個季節最值得懷念、也最值得審美:一個是童年,一個是青春——尤其以“大學”為標誌的青春。它們是人生流程中最璀璀璨的兩座時空,人生最詩意的元素、最浪漫和綺麗的風光都寄宿在裡面,不誇張地說,它們擁有的生命美學含量,占去了人生的大半。
童年是懵懂的清晨,像沾露的牽牛花,枝條鮮嫩、柔軟,充滿汁液和夢幻。而青春則是朝陽時分了,用一位政治家的話說,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尤其種植在學裡的青春,更猶如黃金般的向日葵,不僅是激情、昂揚、蓬勃、燦爛的同義詞,更重要的,它是理想主義的代名詞。
若賜我一次機會,讓我在人生中選擇一個時空再來一遍,我會毫不猶豫地舉起它:大學青春。
或許是偏見吧,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青春”,只有借大學這塊領地才能演繹得淋漓盡致,其他舞台上的青春都是打折扣的。我說的“青春”,並非一個年齡符號,而是一種與“青春”匹配的生命狀態和精神風光:從自然性上講,“青春”乃生命力最鮮活最旺盛之時,就像一枚能量充沛到高潮的電池,此前此後都是減量的了;從精神性上看,“青春”是一個最讓人心旌搖盪的季節,情感枝葉最茂密,理想天線架得最高,就像夏日裡的爬山虎,它能把觸角瘋長到一切可攀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是“青春”的天堂,也只有在校園如此純粹和唯美的特區里,像“花樣年華”這樣的詞,才能得到真正的孕育和詮釋。
如此美好的時節,怎樣才不辜負它呢?作為一個送別了青春的人,作為一個奢想著將它再來一遍的人,有什麼想法要對大學的你們說呢?想來想去,聊幾點值得珍惜的細節吧。因為,這些細節正愈發成為我——一個遠離校園者的羨慕與懷念。
珍惜“共棲”。在我眼裡,大學生活有一道最為迷人的風景線:同窗共棲。無論教室、餐廳、宿舍、禮堂、風雨操場、夜自習、林蔭道、運動會……你都不是形單影隻,你都和孤獨無緣,你的前後左右都環繞著“同窗”(仔細想想,“同窗”是多么美的一記漢語!),你的胸前都佩戴著“院系”“班級”這樣的概念……那種集體的熱烈,那種被眾多體溫簇擁著的感覺,那種平等而親密的並列和同齡關係,那種無須太多周折就可以締結的友誼和情義……或許很久以後,置身成人社會後的某一天,你才會突然發現,“單位”“科室”“同事”“級別”“人際”這些詞的含義,比起“班級”“宿舍”“課堂”“同學”“室友”——不知複雜和深奧了多少倍,又冷漠和乏味了多少倍。大學,它天然地把你們的青春設定為“連體”和“聯盟”的關係,它為每個人的青春都預備了那么多的“同夥”,你們應學會感激、珍惜才是,因為它將不復再來。多年以後,無論你站在大街的茫茫人海中,還是坐在自家的居室里,你都會由衷地懷念那操場上的汗流浹背、食堂里的舉杯相慶、夜自習的燈火通明,還有寢室里那些小小的波瀾和風暴,當那首《同桌的你》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悠然飄來,你會隱隱動容,微笑或惆悵……前些日子,我所在的電視頻道做過一檔節目,用鏡頭記錄了畢業前北京幾所大學的日常生活,有一幕畫面讓我久久感動:2007年6月1日晚,在北理工的操場上,幾千名畢業生聚集在那兒,他們屏息靜氣,翹首等待著一幅情景的誕生,對面宿舍樓的燈全部熄了,但很快,一間宿舍的燈亮了,一連串的宿舍亮了,操場開始沸騰,最後,夜色中竟然出現了五個用燈火綴成的大字——“再見,北理工”……面對那些熱淚盈眶的面孔,我的心裡也濕潤了,我知道,這是青春的告別,這是大學裡的童話。我為這樣一個儀式而感動。就是這樣的一聲“再見”,他們是用13個樓層、幾百間宿舍拼寫出來的。
再見了,朝夕相處的兄弟,同窗共棲的日子……他們用宿舍的燈光完成了最後一次牽手和擁抱。
“同窗共棲”,這是大學送給你們的一份珍貴禮物,一份唯青春特有的生活秩序和精神方陣,在我這個過路人眼裡,它多像一片燦爛的葵花地!好好守護,學會欣賞和迷戀吧。有報導說,現在一些大學生厭倦了宿舍,溜出校園,在外租房獨居(或與戀人同住),我聽後有些黯然,說實話,我不認為這樣做違反了什麼紀律(若真有紀律的話,那紀律也是對自由和選擇的一種侵害),我只覺得你們辜負了一份天然契約,辜負了生活的一份美意和盛邀。要知道,你們有的是機會從夥伴們身邊逃走,有的是時光躲在私密空間裡享受寂靜,那將是個漫長的成人歲月。而“宿舍”的風景將不復再來,成為永遠。我沒有指責誰,只是為你們提前與夥伴失散而遺憾,這是青春的隱痛和損失。
某次策劃一檔電視節目,有人讓我評價一下由易中天們率領的“百家講壇”現象,我只說了一句:“它讓千萬成年人又回到了教室,成為了同學!”我這樣說一點譏諷的意思也沒有,這確是我對“百家講壇”場景的最大感受。看電視時,我很留意那些現場“同學”的狀態,尤其表情特寫,你會看到,早在未開講前,當這些大齡“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落定時,那些面孔、那些拿著小本子和鋼筆的手指,就開始閃爍一種興奮、一種激動,無論教授們講得如何,那種幸福的光彩從未消失過……後來我明白了,其實這種坐在講台下聽課的機會、這種飾演“同學”的榮幸本身就很讓成年人滿足了,除了聽講,他們還會想起什麼呢?或許,他們會有一種恍惚感,覺得自己又年輕了,又回到了大學的教室,回到了昔日的青春時分……這算是一種“情景力量”和“角色美學”吧。我想,對於那些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這種“回到教室”的幻感也會有的。至少我有。
羅嗦了這么多,或許我只是想傳遞一個信息:珍惜你們最後的教室和板凳時光吧!珍惜你們被人喚作“同學”的這個春天吧!許多年後你們將發現,那是青春最有力的徽章和證件。最佳時季,根據我的體會,人生最充分的領略和最重要的閱讀,都是在大學裡不知不覺完成的。尤其那些專業外的營養,文學、歷史、自然、宗教、藝術……無形中,它們將支撐起你心靈美學、人格品性和精神信仰的核心部分。在我看來,人的發展有二:一是智力,一是心性。智力是一輩子的事,心性也是一輩子的事,但心性有個特點,那就是它的奠基階段很重要,往往決定一生的走向,而大學就無形中扮演了這個奠基角色,許多人影響其一輩子的書都是在大學裡讀到的。步入成人社會後,勞務繁忙和俗事糾纏將大大削弱一個人的精力、時間和心境,與書的緣分越來越淡,即使有暇,但心境已荒,搬弄的也往往是一些快餐讀物。
在大學,我強烈推薦你們多作“紙質閱讀”,我有個固執的己見:唯有紙做的書才配得上叫“書”,一旦離開了紙的質感,書的血肉和風骨即蕩然無存,只剩一堆信息。這是個信息載體日益多元的時代,尤其對青春來說,網路文化、影視文化、數碼文化有著巨大的時尚誘惑,我一點也不詆毀對方的魅力,我提醒的只是不要因此而輕慢了書籍,因為對現代人來說,它實實在在有被廢掉的危險。
作為維繫幾千年的文明載體,紙質書冊承載著書卷文化特有的一些美學細節,它會給你許多信息之外的東西:它有分量、有體積,它可擁、可攜、可藏、可贈,可圈可點可展可掩,它是會呼吸和有靈性的,它染有每屆主人的指紋和體溫——它屬於真正的“貼身文化”。人有人格,書有書品,人與書之間的那種偎依感、親密性和互動程度,乃電腦所遠不能及,所謂“書香”,即人對之的親情比喻。書的閱讀情景和使用狀態與電子模式截然不同,它是獨立自主的一個系統,不像電腦那樣需要複雜的配置和昂貴的支持,書的消費極為清廉,沒有門檻,隨時隨地簡便易行。另外,最特殊的,也是我最看重的,還在於紙質閱讀對人之心性的薰陶和濡染:讀書的氛圍是樸素、恬靜的,節奏悠閒、舒緩,紙質閱讀鼓勵目光的停留,鼓勵掩卷冥思和字斟句酌,鼓勵人之從容、靜氣和定力,而網路閱讀的高速滾動和聲光音噪,激彈起的往往是人的焦灼和匆忙情緒。而且,從信息儲存的安全性看,書還有一種“忠實”的品質,像個守信用的君子,值得託付。
除了紙質閱讀,我還建議多做些“重磅閱讀”和“漫長閱讀”,即嘗試著多去拜訪大師和大書,尤其是叩響那些堪稱“經典”的厚重之門。我想,對現代人來說,如果他們一生有機會接觸一些大書的話,那十之八九是發生在大學裡了,因為你實在想不出,除了大學這方水土,還有什麼樣的環境和心境能促使一個人面對這些“不實”“務虛”“漫長”之物。再提醒一點:無論你的專業是什麼,在你的書單上,都儘量別少了詩歌、哲學和長篇小說,因為我覺得這幾樣元素很重要,像一組不同色調的家具,它們搭配起來,你生命的那座房子,無論智識客廳、精神陽台還是心靈臥室,都會更雅致、更遼闊和更溫馨。
大學乃書的殿堂,其尊嚴和底座源於書的厚度。大學的空氣就是“書卷氣”。大學之最高使命就是培養“書生”(千萬不要為“書生”這個詞感到羞愧,否則一定是你誤解了它。在我看來,“書生”的全部內涵就是“理想主義”)。評價“書生”的直接尺度,就是看他和書的親密關係。
珍惜“動情”。和青春形影不離的詞中,論及最敏感和最美妙的,那就非“戀愛”莫屬了(我沒用“愛情”這個詞,因為我一直有個己見:愛情其實是一件開始很早、但醒悟太晚的事。若不出意外,一個人恐怕要到三十歲後才懂得愛情)。而“戀愛”,我一直把她視為一個動詞,也就是說,你可以做出這個動作,但你未必真的懂她。換言之,人未必要等到真正懂她之後才做出這個動作。我想,我對戀愛的態度已漸漸明朗了。
青春怎會不動情呢?“動情”是青春里所發生的最美麗的一件事(在我個人看來,它甚至比戀愛還要美)。從“動情”到“戀愛”還有一段距離,如果說“戀愛”是一個事實的話,那“動情”則是一樁秘密,且是青春最大的秘密。一個人的秘密,就像花園深處的小徑,只適於一個人走。其實,我暗暗希望你能在這條小徑上走得慢一點,孤獨一點,直到走出足夠長、足夠遠……不要讓它匆匆結束。
“動情”是一個關於“心跳”的故事,它有一個豐富的美學系統:邂逅、萌芽、慌亂、羞澀、期盼、惴惴不安……各種元素和細節你最好都要充分體驗,別省略,別偷工減料、急於求成,按它的自然原理和天然節奏,像小說里的那樣,像對待一件使命那樣……在我心目中,“動情”本身就應該是一個長篇——長篇敘事詩。太短則是一種損失和辜負。
接下來,可能就是“戀愛”了……戀愛就變成了兩個人的合作,這是一個交換過程,也是一部成長故事。無論結局如何,我都忍不住想推薦席慕蓉的那首詩,摘抄給你——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無論一個人的動情還是兩個人的戀愛,都要懷揣一顆神聖之心。別輕浮,別魯莽。因為這件事兒實在太美好,太理想主義,像天上的雲,像彩虹。
最後,我想小心翼翼提一個建議:不要隨意和儘快地嘗試性。你打開了一扇門,就等於關上了一扇門,從審美的角度看,最美妙的門一定是虛掩著的那種……青春最感人的是綻放,而非收割和斬獲什麼最終有用的東西。要知道,花朵總是比果實更令人鼓舞。春天裡,為什麼非要急於做秋天的事呢?秋天總要來的,而且漫長和現實……否則,你們會因秋的提前降臨而隱約悵然,會因激情的透支而早顯疲憊,甚至荒蕪了心野。
和外面的世界相比,我一直認為,大學生活里,應該有一種精緻的“慢”:慢慢地讀一本書,慢慢地寫一封信,慢慢地喜歡上一個人……在這樣一個什麼都貪圖“速效”的快餐年代,這點尤為珍貴。
(按說戀愛屬極度個人的事業,外人是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的,可我還是說了些,權當一己之言,私人交流吧。)打著“珍惜”的旗號,我已嘮叨了太多。其實,對於青春,怎么想像和演繹都不過分,你們是自由的,每個人的青春都不會重複。所以面對青春,我只道“珍惜”,不說“必須”。包括接下來你們要打開的這本書,它也只是一份援手,而非“教導”。你們遭遇的“教導”已經太多太多了。
建國初,有位作家寫過一首著名的詩,叫《時間開始了》,抒發的是“新生活由此開啟”之激動,我覺得此激動用在你們身上也是合適的,你們也開始了,開始了,一段值得羨慕的人生開始了……祝福你們!

精彩試讀

該如何來適應大學的生活呢?正確看待、相信自己。你用什麼方式來看待自己決定著你是否能儘快地適應新環境,也決定著你是否能取得成功。不相信自己的人往往會忽視自己的長處優點,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好、比自己聰明、比自己快樂、比自己更受人歡迎;不相信自己的人往往會從悲觀的角度來看世界,對周圍的人和事抱著否定、懷疑的態度,這樣的不自信的人是難以適應環境的。
融入集體中。多交新朋友。我們要主動了解和接受新環境,使自己儘快融入集體,多交一些朋友。在集體中生活,我們要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關心人,以誠待人,相互信任,建立真誠的友誼。尤其是要學會幫助困境中的朋友。同時,安排健康豐富的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彼此增進了解,消除隔閡。
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大家可以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實踐以豐富自己,也可以多聽演講、報告以充實自己,還可以博覽各類書籍來增長知識,同時也不要忘了娛樂和體育鍛鍊。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懂得分清輕重緩急,學會駕馭生活和時間,有張有弛,有規律地安排學習生活和娛樂。
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大家應該懂得:手中的錢是父母用血汗換來的,是用於學習和生活的。我們要注意節儉,量人為出,合理安排每月的費用。
尤其是一些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應積極尋求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參加勤工助學活動,用自己的雙手勞動來克服生活上的暫時困難,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及時消除不良情緒。我們可以通過傾心的聊天、輕鬆的音樂、適當的運動、新鮮的空氣、詼諧的幽默來宣洩不良情緒,而且我們還可以去學校開設的心理諮詢室,向心理老師求得專業的幫助。
擁有良好生活習慣郭老師:您好!我是大一的學生,很想回家,因為在學校我吃不好、睡不好。以前在家時,媽媽會在準備好早餐後叫我起床。現在因為晚上常常和室友們聊天到很晚,而早上起不來,所以總是顧不上吃早飯就往教室衝去,上課遲到成了我現在常有的事兒。還有,我覺得學校食堂的飯菜簡直是太難吃了。因此,我常常會買來一大堆的零食來填肚子。好想念以前在家時媽媽做得可口的飯菜。好想念在家的日子。
父子倆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由於條件反射而固定行為模式,而人則因習慣而延續自己的行為。一個成功的人知道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中學時期,我們大多數人居住在家,即使寄讀學校,也離爸媽很近。為了考取大學,家長們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我們有不少人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步人高校後,習慣了爸媽的呵護、幫助,使得某個小小的生活問題常常能令我們一籌莫展、無所適從。依賴性與獨立性的反差和矛盾使得我們產生深深的思家之情,我們感到孤獨和苦悶,進而造成無法體會到大學生活和學習的快樂。因此,過去習慣於依賴的我們應在人校之時去努力改變自己,培養自己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幫助自己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從而更好地適應今後的生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主要有如下幾種:不按時吃飯或不吃飯。我們有不少人的飲食不規律,有的同學早晨起床較晚,來不及吃早飯便去上課,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飯,有的則在課間餓的時候隨便吃些零食。還有些同學會由於學習或其他原因錯過了吃飯的正常時間,於是就吃點餅乾、速食麵來對付,等下一頓吃飯時再吃雙份。
不按時就寢。我們中有些人會因為學習、聊天、玩電腦等活動,而到深更半夜都不睡,甚至通宵達旦。但這樣的夜生活方式,會破壞了我們的正常生活規律,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不講究寢室和個人衛生。在家已習慣由父母來打掃房間、洗衣洗襪,我們來到學校獨立生活後,對於這些就不願意幹了,使得寢室里呈現這樣的情景:垃圾成堆沒人倒,衣襪成堆沒人洗,書桌上亂七八糟沒人整。
缺乏體育鍛鍊。除體育課外,大部分學生很少安排課外體育鍛鍊,學生體育鍛鍊無計畫,沒有體育鍛鍊的習慣,沒有終身體育意識。
軍事亮劍如何培養良好的大學生活習慣?與寢友共同協商制定作息時間表,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因為有規律的生活能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交替進行,長期這樣對促進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據研究表明,睡眠充足不但能幫助我們有效地恢復體力,同時還能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通常我們的睡眠時間應保證不少於7個小時。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們有很多人都沒有按時吃早餐,有的甚至不吃忍飢挨餓等到中餐一起吃。但這樣不按時吃早餐或不吃,會使我們精神不振,出現頭暈、胃部不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影響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
營養學家們的研究證明:早餐吃飽、吃好,對維恃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時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強全面營養,還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參加適當的體育鍛鍊和文娛活動。學習之餘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可以消除我們的疲勞,使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例如在打桌球、籃球時,我們的雙眼要緊緊盯著穿梭往來、忽遠忽近、旋轉多變的來球,使眼球不斷運動,血液循環增強,眼神經機能提高,從而能使眼睛疲勞消除或減輕,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寢室是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除上課外,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中度過,因此我們要注意保持寢室衛生,以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妻注意養成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勤洗換衣服、被褥,常剪指(趾)甲,勤理髮,睡前洗臉和洗足,不隨地吐痰,不隨地拋擲或傾倒垃圾等好的衛生習慣。P9-12

心靈雞湯

本書以簡短、精煉的語言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個充滿哲理的小故事。 本書以簡短、精煉的語言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個充滿哲理的小故事。
《心靈雞湯激揚人生全集》
《心靈雞湯全集:智慧卷》
《心靈雞湯:閨中密友》
《心靈雞湯:關於工作》
《心靈雞湯:音樂國度》
《心靈雞湯全集:生活卷》
《心靈雞湯:第1輯(英文珍藏版)》
《心靈雞湯精選:生而為贏》
《卡耐基寫給女人的心靈雞湯全集》
《心靈雞湯:與幸福有個約定》
《心靈雞湯:多愛自己一點點》
《心靈雞湯:陽光下的守望》
《心靈雞湯:感謝折磨你的人》
《成長心靈雞湯:永不言敗的100個勵志故事》
《成長心靈雞湯:樂觀向的100個成長故事》
《象牙塔里的日子》
《心靈雞湯:美夢成真》
《心靈雞湯:女人心語》
《心靈雞湯:豆蔻年華》
《心靈雞湯:感悟幸福的人生課》
《心靈雞湯:愛情問題》
《滋養青少年一生的100道心靈雞湯》
《領導者心靈雞湯》
《送給青少年的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燭光頌》
《心靈雞湯:父母心》
《心靈雞湯:姐妹緣》
《心靈雞湯(吻銀版):禪心百合》
《心靈雞湯:父愛深深》
《花季物語》
《友誼地久天長》
《不能錯過的美麗》
《心靈雞湯:少有人走的路》
《心靈雞湯:寂寞的十字路口》
《心靈雞湯:致天下有情人》
《心靈雞湯:愛不寂寞》
《心靈雞湯:活好當下》
《勵志中國: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之人在職場》
《心靈雞湯:感悟友情》
《寫給孩子看的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陽光總在風雨後》
《大學生心靈雞湯 》
《心靈雞湯智慧全集》
《我的心靈雞湯枕邊書》
《心靈雞湯2》
《心靈雞湯:單身一族》
《心靈雞湯:感恩》
《心靈雞湯大全集(青少版)》
《每天一道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全集》
《心靈雞湯大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