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霸權》

《地產霸權》

《地產霸權》是由潘慧嫻編著的經濟類書籍,於2011.1.1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看點

本書以地產業作為出發點,深入分析香港貧富懸殊、經濟難以進一步發展的原因,讓讀者對香港的政治、經濟、民生局面有巨觀的掌握。

本書內容適合各類對香港時事、社會民生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包括政策研究者、新聞從業員、學生等,更適合作為大學社會科學及中學通識科的參考資料。

內容提要

封面封面

香港,華人世界最富裕社會,自由經濟的天堂,曾經最推崇“勤勞致富”的地方,卻被持續飈升的樓價,弄得怨聲載道。中產階層財富流失,草根民眾生計艱難。相形之下,大地產商卻富者更富,富可敵國。香港的今天,出現了很嚴重的仇富心理。

原因何在?本書作者潘慧嫻,曾任新鴻基地產集團創辦人郭得勝的私人助理達八年,其後加入嘉里建設,負責土地及物業的估價與收購。藉其從事地產發展業的專業經驗,配合詳盡的數據和理性敘述,深入解析香港地產業的運作與結構,縷述香港地產在數十年來的發展中,如何淪入被大地產財團壟斷的現狀。

作者更從地產業延伸,認為“地產霸權”已擴展至公用事業及零售服務業,成為香港貧富懸殊、民怨沸騰的罪魁禍首。作者支持自由市場,在書中建議特區政府應立即改善政策,以保障市場公平,不應再縱容地產財團壟斷各大行業,阻礙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

中文版《地產霸權》經作者重新修訂內容,加入2010年香港地產行業的最新動態,幫助讀者透徹掌握香港當前的政經局面。地產霸權,會在內地重演嗎?無法預知,沒有答案,但我們似乎看到,地產霸權在香港上空的陰影,正向我們漂移而來……

寫作背景

長久以來,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都認為香港的成功,有賴其採用自由經濟體系。這一體系主要是依賴市場的“無形之手”去分配資源,政府極少干預。即使政府“出手”干預,都是為了修正市場失靈及令市場運作得更順暢。

筆者過去也有這樣的迷思,以為香港經濟以市場為主導,經濟自由度極高。過去十多年,美國傳統基金會一直將香港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這更令這個迷思延續下去。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或者有勇氣去深究這個迷思的真實性。

正如本書作者潘慧嫻所說,我們若仔細分析,便發現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被地產商操控,與教科書所說的自由經濟相距甚遠。地產商在地產業發跡,累積豐厚財富,再將他們的影響力伸展至各行各業。特別是公共事業,不論是電訊、能源,抑或交通服務,市民都很容易找到地產商的身影。

筆者過去20年一直從事公用事業方面的研究,清楚明白到地產商和大財團在市場上的操控能力。香港回歸前後十多年,筆者親眼目睹了香港樓市的大起大跌,小市民損失慘重,生活質素倒退,但大地產商卻依然能夠賺個盤滿缽滿,不能不驚嘆他們巧取豪奪,將土地及財富轉移的伎倆。就連《信報》創辦人林行止,亦曾撰文指出地產商如何透過將土地“發水”、大賣“縮水樓”而取得巨利。

地產商剝削小市民利益,成為香港經濟體系的“惡霸”,阻礙香港經濟和政制發展。更可悲的是,地產商的勢力已伸展至各行各業,包括學術界、法律、會計、工程等行業,令不少專業人士放下尊嚴,投向地產商的懷抱。各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自然不願意指出這些存在於香港經濟和政治制度中的的不公平現象。

過去數月,筆者蒐集資料,準備為《壹周刊》撰寫評論文章,回顧並分析各英資及華資財團在香港的興衰。較早前得朋友推介周博(JoeStudwell)撰寫的《亞洲教父:透視香港與東南亞的金權遊戲》(ASianGodFathers:MoneyandPowerinHongKong&South-EastAsia)一書,現在又得到天窗出版介紹潘慧嫻撰寫的《地產霸權》。這兩本書都詳細論述了地產商如何操控香港經濟,實在令筆者獲益良多,亦慶幸在如此的政經環境下,還有作者夠膽和大地產商“對著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