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1981年,蔣大為第一次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由於當時正值文革結束後的改革開放初期,歌曲意境中那種無比溫暖的春天氛圍,也被認為是中國社會各界解放思想、走向繁榮的標誌。尤其是隨著1986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傳播,更讓演唱者蔣大為與這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深受民眾喜歡的歌唱家而名揚一時。

基本信息

歌曲信息

蔣大為演唱蔣大為演唱

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作詞:鄔大為 魏寶貴
作曲:鐵 源
演唱:董振厚 蔣大為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用他那嘹亮的歌聲感動了幾代人。

簡介

蔣大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央視春晚蔣大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央視春晚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首唱是前進歌舞團的董振厚,真正把這首歌唱紅的是蔣大為。董振厚(1931~1985)原名董振祥。出生於旅順方家屯會董家屯(今大連市旅順口區江西鎮董家村)一個貧苦漁民家庭。1940年入雙島灣普通學堂讀書。1943年8月投奔二哥(鞋店工人)在赤峰國民優級學校讀書。從小喜歡唱歌,有音樂天賦。1944年11月畢業後回家。旅順解放後,在家拉網捕魚、做零工。1947年4月到1949年4月,先後在大連大中號船具五金行、恆昌和商店當店員。他演唱不計場地,不講條件,走到哪唱到哪。他演唱的《愛多深情多長》、《手拿槍心向黨》、《當我成為戰士的時候》、《哨兵和小八路》、《戰士歌唱毛主席》、《棗紅馬聽了我的話》、《再見吧媽媽》、《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等歌曲,傳遍祖國大地,深受戰士喜愛,撥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弦。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出了軍民之間的情意。曾兩次登上CCTV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
1986年,蔣大為[1]帶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首次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引起了強烈反響,這首歌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

歌詞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歌譜《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歌譜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可愛的故鄉
桃樹倒映在明淨的水面
桃林環抱著美麗的村莊
啊!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
無論我在哪裡放哨站崗
總是把你深情地嚮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鄉
桃園蕩漾著孩子們的笑聲
花映紅了姑娘的臉龐
啊!故鄉!終生難忘的地方
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願駐守在風雪的邊疆
啊 故鄉!終生難忘的地方
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願駐守在風雪的邊疆

關於作者

鄔大為鄔大為

作詞:鄔大為

一曲耳熟能詳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出了軍民之間的情意,一首催人奮進的《紅星歌》鼓舞著千萬聽眾……鄔大為,從硝煙瀰漫的戰場走向歌詞創作生涯,他的歌詞作品,已成為人們心中寶貴的珍藏。
鄔大為,中國著名詞作家,1933年生於杭州,1949年參軍從事部隊文藝工作,發表詞作品800餘首,論文50餘篇。有220餘件作品分獲全國、全軍、省、市級獎勵。代表作品有《紅星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村寨》、《北疆連著我的家》、《中國游泳隊隊歌》等。著有系列詞集《北疆之戀》、《北疆之愛》、《北疆之光》、《北疆之情》。編著有大型辭書《歌詩韻譜》、《歌詞技法》。專題雷射唱碟、盒帶《人民的兒子—獻給鄧小平的歌》《人間最貴是真情》《神仙住過的地方》。

鐵 源鐵 源

作曲:鐵 源
鐵源(原名石鐵源),一級作曲。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原藝術指導。1947年參加革命,1950年起從事部隊文化工作。歌曲《我為偉大祖國站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30余首(部)作品獲全國、全軍獎。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好長好長的絲綢路,好高好高的胡楊樹,好遠好遠的莫高窟,好靚好靚的柴達木……”這是鐵源剛剛為《西部之戀》譜寫的曲子,讓我們聽得牽腸掛肚。這種感受讓我們不難理解20年前那首令億萬軍民都為之心動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我們的話題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創作背景

蔣大為蔣大為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歌詞意境浪漫優美,旋律又柔和流暢,對於當時剛從樣板戲時代走出來的中國聽眾而言,這首歌曲所營造的藝術氛圍,絕不亞於他們印象中的桃花源,同樣的充滿著寧靜和自由。而蔣大為的演唱又是抒情之中飽含著大氣,嚴謹之中又呈現出一種灑脫,雖然與李雙江同屬美聲與民族結合的唱法,但由於蔣大為的演唱風格更隨和與質樸,從而也加倍使人感到親切,在一定程度上用美聲唱法的大眾化和通俗化,為流行音樂在中國的興起,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
雖然歌曲聽起來桃花爛漫,一派祥和的氣氛,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主題卻並非只是抒情,實際上也是一首軍事題材的歌曲。歌曲通過對故鄉美景與鄉情親情的鋪陳,人而賦予了邊疆戰士以一種動力,在戰爭的殘酷和故鄉的寧靜之間,最終找到藝術的平衡點。而這種創作手法,實際上早在《我的祖國》中就已經得到了充分運用,唯一不同的只是戰爭的背景由《我的祖國》時期的韓戰,換成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時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不久,鄔大為冒著嚴寒和艱險來到前線,在採訪戰士時突發靈感,創作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詞。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前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戰事起源於1969年前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這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國中蘇關係惡化的一種反應。而與韓戰極其相似的是,儘管在邊境衝突中,我方無論從火力還是戰備都不占優勢,但同樣有效遏止了前蘇聯的戰爭企圖,這一結果也讓當時的蘇聯政府感到相當震驚,並對新中國的軍事力量有了新的評估,從而為之後的邊境緩和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外交基礎。
比較有意思的是,日後為人所知董文華版的《十五的月亮》,其實首唱者反而是蔣大為。而由蔣大為親自唱紅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其首唱者卻是當時前進歌舞團的歌唱演員董振厚。意外之中也有不意外的地方,董振厚超過C3的音域雖然更專業,但這種強勢卻不能完全體現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里最重點的寧靜、柔和與親切。同樣,由董文華來演繹《十五的月亮》,也更能從軍嫂這個女性的角度,最大限度挖掘出歌曲“軍功章各半”的主題。從這個角度來講,經典作品由某位歌手唱紅,實際上在運氣等等成份之餘,也同樣包含了必然的元素。
蔣大為在唱紅《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後,也曾經迎來了許多非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演唱技巧,以美聲理論來講並不算是出類拔萃,這意思就是說他的唱功配不上讓他得到這樣高的聲譽。這也是中國許多音樂理論家和學院派對音樂的一種誤解,即技巧是為音樂服務的,感動才是音樂最純粹的本質。實際上,蔣大為的成功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時中國老百姓的需要:他們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家,而是能與他們更近距離接觸的歌手,在一個流行音樂尚處於襁褓之中的時代,蔣大為這種將美聲唱法平民化的演繹,實際上也和李谷一的“氣聲唱法”一樣,都為中國準流行樂開篇的通俗唱法,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關於歌者

蔣大為是一位最具實力的歌唱家,是歌壇上的一棵長青樹。蔣大為從小酷愛美術,在中學時,學習了八年西洋畫,具有很深的繪畫功底。《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駝鈴》、《駿馬賓士保邊疆》、《牡丹之歌》、《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向前方》、《敢問路在何方》……三十年來,蔣大為演唱了上千首創作歌曲和近百部電影電視主題曲和插曲,聲傳四海,音播五洲。這些歌曲記錄了一個時代,這些歌曲感動了整整一代人。
蔣大為的演唱,甜美、明亮、自然,磁性和金屬般的聲音,極具表現力和穿透力。蔣大為曾多次出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演唱會,受到海內外觀眾好評。美聲和民族唱法的完美結合,形成了他獨特的演唱風格,使他成為“中國民歌當代的代表人物”,成為我國當代最具有實力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歌曲賞析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曲專輯封面《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曲專輯封面

①歌詞美在對環境的描寫,桃樹環抱的村莊,明淨的水面映著盛開的桃花,在如此美麗的地方,又傳來孩子們的歡笑,顯現姑娘們喜悅的臉龐,這一切巧妙地組合成一幅美麗的人文風景畫卷,激發了人們對美好故鄉的眷戀以及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②歌詞美在對邊防戰士的刻畫,為了美麗的故鄉,為了故鄉的明天更加美好,願意駐守在最艱苦的地方,這種“苦了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令人肅然起敬。
③美在運用映襯的手法,更鮮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題,一面是如畫的故鄉:盛開的桃花,明淨的水面,孩子們的歡笑……一幅祥和寧靜的生活畫面;而另一面則是風雪交加的邊卡,兩相對照,更映襯出戰士們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
④歌詞語言清新、質樸,有詩的韻味,全歌詞押“ang”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音韻美。一個“願”字表現力極強,它道出了我們這防戰士真摯的情感和心聲。

歌曲榮譽

榮獲了1987年全國“青年最喜愛的歌”評選一等獎。至今此歌已獲解放軍文藝大獎等十餘種獎勵。
為此鄔大為被軍區榮記二等功。《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首唱是前進歌舞團的董振厚,真正把這首歌唱紅的是蔣大為。
1986年,蔣大為帶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首次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引起了強烈反響,這首歌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

相關視頻

中國第二代‘蔣大為’-呂學峰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