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歌曲]

《我的祖國》[歌曲]
《我的祖國》[歌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我的祖國》原名《一條大河》,是為電影《上甘嶺》配的插曲。這首歌誕生於1956年夏天,《我的祖國》是詩人喬羽和作曲家劉熾合作完成的,由郭蘭英演唱。作品採用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表達了志願軍戰士熱愛祖國的感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簡介

《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詩人喬羽和作曲家劉熾合作完成的,由郭蘭英演唱。作品採用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表達了志願軍戰士熱愛祖國的感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首優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深得廣大民眾的喜愛。歌曲前一部分以抒情的女高音形式,一種波涌而來的思鄉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聲中,使人仿佛看到祖國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飄香的美麗景色。後一部分用混聲合唱形式,與前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唱出了“這是美麗的祖國”的主題,激情澎湃,氣勢磅礴。

基本資料

《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作於1956年夏。

作詞:喬羽

作曲:劉熾

原唱:郭蘭英

歌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的祖國》《我的祖國》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闢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暢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英雄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暢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燦爛的陽光

關於喬羽

喬羽寫作時,給這首歌定名為《一條大河》 ,發表時被編輯改成《我的祖國》。影片《上甘嶺》反映抗美援朝戰爭。這首主題歌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樸實,親切生動。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後半部是副歌,混聲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戰士們的激情。

創作背景

喬羽喬羽

《我的祖國》原名《一條大河》,是為電影《上甘嶺》配的插曲。這首歌誕生於1956年夏天,那年,喬羽29歲,正在為寫電影劇本《紅孩子》在江西體驗生活,結果卻接到了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沙蒙接二連三的電報,要求他為《上甘嶺》創作歌詞。

喬羽到了長春的時候,《上甘嶺》已經拍完,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幾分鐘戲,等歌出來後補拍。攝製組完全停下來,一天要花上4000塊錢,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一筆巨款了。喬羽說,顯然沙蒙心裡很急,但他也不催,每天到我住的小白樓里去一趟,每次都是坐坐就走了。

最後“憋”得沒轍了,喬羽就寫了一個和《上甘嶺》八竿子打不著的歌,寫的是這次自己去江西,路過長江時第一眼看到長江的印象,“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而且為了親切,他用了第一人稱,“我家就在岸上住”。寫完後,等到沙蒙來時,喬羽一句話不說,把稿紙往他面前一遞。沙蒙足足看了半個小時,一聲不吭,然後說了句:“就它了。 ”

“他第二天回來了,還拿著稿子,我說,怎么樣?你看行嗎?他說行當然是行,但有一個意見,一條大河應該是寫的長江吧,既然寫長江,為什麼不寫萬里長江波浪寬,或者長江萬里波浪寬呢?氣勢宏大,我看改成萬里長江吧。 ”

喬羽想來想去,說:我看還是“一條大河”好。長江再大再有名,到過長江的人還是少數,如果寫“萬里長江”,容易“隔”。但“一條大河”就減少了這種隔閡,可以想像成任何一條河。而且每一個人家門口的河,都和他的命運有關,想起這條河,就能想起很多事情。“就它了。 ”沙蒙最後又是這樣一句。這首歌就此定了下來。

關於演唱

郭蘭英在深圳開音樂會,有很多東南亞華僑在座。台下不斷往台上遞條子,強烈要求郭蘭英唱《我的祖國》。當音樂響起時,觀眾席上一片安靜。郭蘭英唱著唱著,看見前幾排觀眾都低下了頭,她以為自己唱出了毛病,心中有點不安,再往舞台前走了幾步,又看見後面的觀眾也低下了頭,最後幾乎全場的觀眾都低下了頭。原來那些低頭的觀眾都是在擦眼淚,他們在哭,郭蘭英也邊唱邊流淚。

相關評價

《我的祖國》是一首讓人永遠動情的歌,特別對海外遊子更是這樣。《我的祖國》把抒情歌曲與頌歌兩種體裁結合在一起,富於創造性。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出色的領唱,增添了歌曲藝術的感染力,使它在全國廣為流傳,成為一首廣受民眾喜愛的歌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