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是20世紀80年代初流行的歌曲,曾經作為共青團中央推廣的歌曲之一,並作為1984年國慶“建國35周年大慶”活動的集體舞歌曲,在八十年代的青年當中影響很大。這首歌曲也是著名歌唱藝術家彭麗媛的成名作。

基本信息

概述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頌家鄉的歌曲,歌曲創作領域以傳統的抒情歌曲為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中國農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藍圖,短短的幾年,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農村到處呈現一番生氣勃勃的景象。作曲家施光南與詞作家陳曉光,滿懷激情與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讚頌與希冀寫下了這首歌。彭麗媛演唱,一舉成名!
近年來文藝類的回顧活動,常以這首歌曲的歌名作標題。

基本資料

詞作者

陳曉光
作詞家曉光即現文化部副部長陳曉光。
陳曉光男,1948年出生,河北景縣人。
1964年8月參加工作。
198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
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詞刊》副主編、主編,中國藝術報社副總編,中國音樂家協會分黨組書記,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聯副主席(副部級)。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曲作者

施光南
創作時間:1986年

歌詞

《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詞:陳曉光 作曲:施光南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梁
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喲嗬呀兒伊兒喲咳,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為她富裕為她興旺。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裡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
西村紡紗(那個)東港撒網,
北疆(喲)播種南國打場,
哎咳喲嗬呀兒伊兒喲咳,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為她打扮為它梳妝。

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老人們舉杯(那個)孩子們歡笑,
小伙兒(喲)彈奏姑娘歌唱,
哎咳喲嗬呀兒伊兒喲咳,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為她幸福為她增光。

藝術評價

《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國繁榮富強的歌,反應了20世紀80年代初,社會朝氣蓬勃、欣欣向上的氣象,表達了青年一代對改革的期盼、對未來的憧憬,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歌曲有鄉土氣息,歌詞樸實,曲調優美、流暢上口。

通過對家鄉充滿希望的田野的讚美,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歌頌了新生活,歌頌了新時代。歌詞把希望和未來巧妙地結合起來,既歌頌了改革開放以後的新變化、新面貌,又憧憬著富裕、興旺而幸福的未來。

歌詞作者

《在希望的田野上》2005年陳曉光在紹興
歌詞作者陳曉光,筆名曉光,1948年8月出生於河北詞作家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2年被評選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蘑菇的小姑娘》、《那就是我》、《在中國大地上》、《恍榮與夢想》、《鄉音,鄉情》、《我像雪花天上來》、《走向共和》、《江山》、《從此銀河不再遙遠》等。

其中,《那就是我》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音樂教材,並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光榮屬於亞細亞》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確定為亞奧理事會永久性會歌

創作背景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中國農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藍圖,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深入推行,在短短的幾年中,中國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農村到處呈現一番生氣勃勃的景象。為了反映農村這一深刻變化,1982年,作曲家施光南與詞作家曉光一起滿懷激情與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讚頌與希冀寫下了這首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國繁榮富強的歌。鄉土氣息歌詞樸實、曲調優美流暢上口,通過對家鄉充滿希望的田野的讚美,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歌頌了新生活,歌頌了新時代。歌詞把希望和未來巧妙地結合起來,既歌頌了改革開放以後的新變化、新面貌,又憧憬著富裕、興旺而幸福的未來。
彭麗媛在不滿20歲時,就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愛你塞北的雪》而贏得大半個中國觀眾。其端莊、高貴、大氣的舞台形象,多次擔綱重大晚會的壓軸演出。她在學習老一輩歌唱家歌唱藝術的基礎上,成功地探索了用科學發聲法來表現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她的成功是中國民族聲樂的一個典範。
她和她的演唱藝術深受中國大眾和海外華人的喜愛和歡迎,她的歌曲在海內外華人中廣為傳唱。彭麗媛多次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足跡遍及北美洲、南美洲、歐洲、澳洲、亞洲以及香港、台灣、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地,彭麗媛都能以“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彩多姿贏得當地觀眾的喝彩,是擁有聽眾群最多的歌唱家之一。

領唱成功

1981年元旦由女歌唱家楊淑清領唱成功

《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的田野”成為流行詞語
第一位領唱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團的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她和合唱隊員們融匯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唱出了對土地的熱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1981年元旦前夕,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送到了中央電視台,評審通過。

一舉成名

彭麗媛
當時彭麗媛在不滿20歲,因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而一舉成名,唱紅全國。

其端莊、高貴、大氣的舞台形象,贏得了全國觀眾。其後,多次擔綱重大晚會的壓軸演出。

她在學習老一輩歌唱家歌唱藝術的基礎上,成功地探索了用科學發聲法來表現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

《在希望的田野上》介紹彭麗媛的網頁題圖也使用這首歌名作標題
她的成功是中國民族聲樂的的一個典範。

彭麗媛多次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足跡遍及北美洲、南美洲、歐洲、澳洲、亞洲以及香港、台灣、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地,彭麗媛都能以“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彩多姿贏得當地觀眾的喝彩,是擁有聽眾群最多的歌唱家之一。

2001結集出版的彭麗媛歌曲專輯《30年珍藏金曲》,就用《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標題。

餘音繞樑

2007年六一兒童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田園幼稚園和第二中心國小,同孩子們一起歡度“六一”國際兒童節,祝願孩子們“在希望的田野上健康快樂地成長”。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5812559.html

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百年中國》第三十九集《改革年代之四:希望的田野》,其篇名明顯地是出自這首歌曲的歌名。

2003年,電視連續劇《希望的田野》獲得第23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其劇名也是出自這首歌曲的歌名。

在TOM網站公開評選“唱響30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經典歌曲”活動中,共有457092人次參與評選120首參選歌曲,編號025的《在希望的田野上》(1982、詞:陳曉光、曲:施光南、演唱:彭麗媛)得票12270票,占總票數的2.68%,在參選歌曲120首中排第9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