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迴響》

《土樓迴響》

《土樓迴響》由劉湲作曲,該作品由《勞動號子》、《海上之舟》、《土樓夜語》、《碩斧開天》和《客家之歌》等5個樂章組成,曾獲第一屆金鐘獎器樂金獎。它代表了當代中國交響樂的最高水準,先後在中國40多個市縣和10多個國家演出61場,創下了中國大型交響樂作品演出場次的最高紀錄。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型交響樂《土樓迴響》大型交響樂《土樓迴響》

《土樓迴響》是劉湲創作的一部客家風格的交響詩,作品由《勞動號子》、《海上之舟》、《土樓夜語》、《碩斧開天》和《客家之歌》等5個樂章組成,反映古代中原地區先民南遷之後生存發展,它還加入了客家原生態的音樂元素,既有親切的客家山歌,又有深情悠揚樹葉吹奏,還有鏗鏘有力的民眾合唱。

《土樓迴響》以其濃郁的客家風韻與文化氣質、深邃的情感內涵與磅礴的氣勢打動觀眾,被譽為“客家音樂文化史詩”的交響詩篇。

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勞動號子》

第一樂章中,作曲家只用了號與鑼、鼓等打擊樂器。一唱一和的號子方式體現了一股力量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此部分以管樂和打擊樂寫客家人夯實地基、建築家園的歷史。

第二樂章《海上之舟》

第二樂章《海上之舟》描寫客家人為生存漂洋過海,與海上的驚濤駭浪作鬥爭,穿過黎明前的黑暗,最終取得勝利。在大海被征服之後,他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牽腸掛肚的山歌。樂曲分三段。第一段以客家山歌為基調加上豐富的和聲強烈的音響,預示著謀生之路的艱辛。第二段開始便奏出第一樂章的主題,號角和“呼咳”聲夾雜。

第三樂章《土樓夜語》

第三樂章《士樓夜語》,音樂風格質樸、單純,表現留居土樓的母親與省親的遊子間的深情對話,是一首土樓母親的深情夜曲。兩支長笛在不同的音高上柔和地奏起一首微調試的富有閩西風味的搖籃曲之後,雙簧管又唱出一首羽調式的山歌。

第四樂章《碩斧開天》

第四樂章《碩斧開天》,復三部曲式。將勞動號子化為粗獷的鏇律。其間表現舞龍、舞獅的民俗音調,表達客家人生生不息、奮發圖強、自信、樂觀、大無畏的人文面貌。中段以及其後是客家人祟文重教、戀祖情節的細節陳述。

第五樂章《客家之歌》

第五樂章是全曲主題的升華。勞動號子與山歌的雙主題變奏曲,以三拍子奏出進行曲風格。

作品風格

《土樓迴響》以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為題材,以土樓歷史發展為線索,用音樂語言生動地展現從中原遷徒到閩西的客家人團結互助、頑強拼搏、求生存圖發展的艱辛歷程,形象地表達了客家土樓人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奮發拼搏的精神風貌。

歷次演出

鄭小瑛指揮《土樓迴響》 鄭小瑛指揮《土樓迴響》

2007年,出訪歐洲--“土樓西行”;

2009年,出訪北美洲--“土樓東行”;

2012年,出訪俄羅斯--“土樓北行”;

2013年,出訪馬來西亞--“土樓南洋行”。

2013年,應廈門友好城市馬來西亞檳城邀請,廈門愛樂樂團指揮家鄭小瑛親自率領樂團出訪馬來西亞。4月9日,《土樓迴響》在馬來西亞的檳州大會堂劇場奏響,慶祝廈門和馬來西亞檳城締結友好城市20周年。

所獲獎項

《土樓迴響》曾榮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器樂類唯一金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