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北京史》

《圖說北京史》

該書系市哲 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經北京市文物工作者精心撰稿,9月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圖說北京史》集北京地區幾十年考古成果,全書記述的內容上起北京猿人遺址,下至清代北京城,共收錄12(X)余幅出土文物和歷史遺蹟的照片、拓片、測繪圖,輔以20萬文字記述,按著歷史發展的脈胳,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向廣大讀者介紹了北京在幾十萬年變遷中,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歷程。

北京歷史悠久豐富,文化深厚絢麗,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美不勝收的出土文物,壯美輝煌的古建遺蹟,歷代傳承的史詩般的深化傳說,這一切不不使人俯仰古今,思慮萬千……,面對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多少專家學者考證史實,辨析源流,撰寫論文和專著。長達10卷本的一部“北京通史”問世,更是創舉。

歷史發展到今天已進入聲光電的景象時代,信息的傳播也講求形象和直觀。歷史上的戰爭武器、宮室建築、車馬出行、器皿服飾、乃至社會生活、民俗、民情,都可以圖表、照片等形式體現在歷史書中,用以增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近年代,歷史學的研究已從傳統的政治史、制度史,擴展到社會生活史、文化史方面,尤其是建國幾十年來,考古發掘的大量發現,提供了許多珍貴的事物資料,為編一部“圖文並茂的北京史”提供了可能的客觀條件,,北京史已取得的許多研究成果的借鑑,客觀條件日益成熟。因此我們選擇了“圖說”形式已‘圖’展示歷史風貌,以‘說’敘述歷史事實和發展狀況,圖與說互相補充,互相配合,使讀者對北京歷史能立體觀察,增強讀者訪古興趣,並能在較短時間倘徉在首都歷史的長河中博覽無疑。以“圖說”形式展現北京源源流長的歷史、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深知難度很大,但我們文物考古工作者有責任承擔此項任務,有信心克服困難,群策群力,完成這項開拓性的科研課題,以一部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圖文並茂北京史專著項國慶五十周年獻禮。

圖書目錄

第一篇遠古的北京 ·北京的歷史源源流長 ·北京史人類的發源地之一 ·北京史世界文明的搖籃 ·陶器的廣泛使用 ·農業生產與發展第一章北京歷史的開端 第一節北京最早的人類 第二節北京最早的居民第二章原始聚落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最早的陶器和石容器——轉年 第二節原始墓葬——東胡林人 第三節“上宅文化,首都之光”——上宅及北埝頭 第四節中原文化的橋頭堡——鎮江營 第五節原始文化的傳播
第二篇燕薊古國 夏商時期石不同文化相互滲透、影響、最終匯入一種主流的時期,也是文獻記載商的薄弱環節。考古實物反映出來的諸多文化所代表的部族的林立和碰撞的歷史填充了史料獲的不足。多源行文化融入西周文化石發展的必然。第一章原始聚落文化的延伸 第一節夏前期的原始文化 第二節夏後期至商前期諸文化的變遷第二章城邦的不均衡髮型 第一節商後期的古匽國及鄰族 第二節諸文化的存亡第三章燕薊古國 第一節周初大分封與燕、薊的建立 第二節 東周時期的燕國 第三節 燕國的衰落與秦滅燕 第三篇北方重鎮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的建立 ·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與秦的滅亡 ·強大的,統一的兩漢王朝政權統治時期的燕薊地區 ·中原漢族統治遭到北方遊牧民族挑戰——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第一章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燕薊重鎮 第一節秦同意後對燕薊地區的治理 第二節西漢時期封建同志夏的燕薊地區 第三節莊園經濟在幽洲地區的體現——東漢時期 第四節兩漢時期燕薊地區與北方各少數民族的融合第二章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魏晉北朝時期 第一節(曹)魏(西)晉——暫短的統一時期 第二節社會動盪與民族大融合——五胡十六國時期 第三節北朝時期 第四節萬晉北朝時期幽洲地區的文化、教育與世家大族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篇遼金京城 ·中華大地猶如一座大擂台,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宋朝棉對契丹女真偏據一隅 ·幽燕地區成為契丹、女真族鬥爭的舞台 ·遼代南京拉開了北京成為王朝古都的序幕 ·北京建都八百多年始於金中都第一章北京成為大一統政治中心的畜牧——遼南京(公元938年——1122年) 第一節契丹族的興起與遼南京的建立 第二節南京道概況和契丹對幽燕地區的管理 第三節壯麗的南京(燕京)城 第四節中原政權奪取幽燕的三次大戰 第五節“潭淵之盟”及其對南京的影響 第六節各種政治勢力對幽燕的爭奪和遼南京的衰落 第七節宋金夾攻燕京和短暫的北遼政權 第八節遼南京的經濟發展 第九節南京文化教育與宋遼文化交流 第十節遼南京的宗教 第十一節社會生活習俗與民族融合第二章統治半箇中國的政治中心——金中都(公元1123年——1215年) 北京作為具有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始於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金中都史在薊城舊址上最後興建的一座最大的城市,其規模割據史封閉式里坊向開放式街巷過度的典型,反映女真貴族封建化的演變過程,開闢了北京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第一節女真的興起和金的建立 第二節北宋燕山府的收復與短暫維持 第三節壯麗的金中都城 第四節中都地方管理 第五節社會經濟第六節文化教育與科技 第七節中都宗教 第八節社會民俗(包括儀禮、婚喪嫁娶、雜俗、歲時節令等) 第九節中都的古蹟名勝 第十節金陵(包括修建、規模等)第五篇帝王之都——大一統的政治中心 ·六百四十年的淪桑歲月,三代帝都於北京 ·雄偉壯美,輝煌絢麗,割據規整的北京城與苑囿 ·大一統光輝燦爛的繁榮昌盛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軍事城防、唯物壯觀的長城關隘 北京時世界商貿、文化交往的中心第一章元代的大都 公元十三世紀中葉北方草原蒙古族崛起,統一中國,遷都燕京,定名“大都”。從此中都城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並以全中國的首都馳名中外。 第一節成吉思汗攻克中都 第二節大都的設計與建設 第三節大都的政治生活 第四節大都的經濟生活 第五節大都的科技文化 第六節大都的佛教 第七節大都與各國文化交流第二章皇都積盛——明代北平 第一節明初北平府與永樂遷都 第二節龍騰虎躍,橫亘千里有奇——北京長城 第三節世界建築瑰寶——明帝都北京城 第四節起伏跌盪,幾經波折走向衰落 第五節商賈藝匠薈萃京城,農工商百廢具興,資本主義萌芽——北京經濟 第六節形式多樣,豐富多采的北京文化 第七節享盡人間榮華富貴,聚斂錢財造陵寢 清代第一章滿足星期及定鼎北京第二章多民族國家政治中心形成與鞏固第三章清廷祭祀活動第四章京師社會第五章農村社會第六章京師經濟第七章京師文化第八章鴉片戰爭第九章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和北京政變第十章洋務運動在北京第十一章 戊戌變法第十二章戊戌政變第十三章晚清北京政治第十四章晚清北京經濟第十五章郵政、電報、電話、電燈、大清郵局、郵傳部[1]

所獲榮譽

《圖說北京史》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榮獲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