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小說]

《國王的演講》[小說]
《國王的演講》[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王的演講》一書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國王的弟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國王的演講》《國王的演講》
書名:《國王的演講》
作者:(英)羅格,(英)康拉迪 著,莎倫逖,吳果錦 譯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4-1
版次:1
頁數:227
字數:200000
印刷時間:2011-4-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806886441
包裝:平裝
定價:¥32.80

編輯推薦

他英俊、瀟灑,聰慧,同時放肆地追求女人和酒精,尤其對已婚婦女情有獨鍾;
他的性格變幻莫測,很不成熟,在精神、道德和美學等方面,停留在一個17歲男孩的水平;
他對事情適當或不適當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我能逃脫嗎?”
他是世間少有的“情聖”,更是罕見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典範,一個“情”字遮天蔽日,整個宇宙核心只停留在他的愛情上。
他對一個女人鍾情一生,卻是對自己國家無情的一生。
他就是愛德華八世,溫?公爵。
他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
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萊納爾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的話語。但一切的鼓勵與溫情都化為泡影,公爵張口結舌,演砸了一場原本輕而易舉的演講。
他的眼神總是帶著憂傷、膽怯,每一次的演講都成為一場艱巨的考驗,檢驗著身為一國君王最重要的能力:演講。
他就是喬治六世,當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父親,1936年12月10日臨危受命,接替退位的愛德華八世,當選英國國王。
懦弱每一個人都有,問題在於是否面對,責任每一個人也都有,問題在於是否擔當。
喬治六世,這個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當代最著名的口吃患者”的男人,終其一生同口吃作戰,彰顯了身為一國君王的威儀和一個人同頑疾對抗的決心。
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鬥爭。
本書完全根據喬治六世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生前日記,及其所遺留的信件、照片等歷史資料編寫而成,涉及的是一個極為私密的空間,對英國王室的描述從未有過如此私人化的角度。它所展現的是喬治六世作為一個人的一生,以及他同萊納爾?羅格終其一生不平凡的友誼,而非電影片段式的演繹,它給與的是一個完整的人生軌跡。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國王的弟弟。
二戰前夕,希特勒野心勃勃,風流成性的愛德華為了娶辛普森夫人而棄整個國家於不顧,政府各級人員又威脅要集體辭職,愛德華最終選擇了退位。如此情勢之下,其胞弟約克公爵繼位。登基之前這位公爵口齒不利落的形象深入人心,日後也正是這同一個人卻不期然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自身缺陷與外在情勢交迫之下,喬治六世的前途可謂晦明未知,羅格的介?給這位英王的生命注入了一席華彩。兩人關係中的諸多細節內幕首次得到披露。本書揭開了兩個男人之間持續一生的不平凡的友誼。
《國王的演講》所深入的是一個極度私密的空間。有關這位他日君王因為口吃頑疾在其父喬治五世手中所受到的種種精神折磨,羅格在日記中也首次有所披露。對英國王室的描述從未有過如此私人化的角度,而且是在那些危難重重的歲月里。而引領我們深入進去的正是這位澳大利亞平民,此段經歷被其視為生平最為珍視的記憶。

目錄

Chapter1上帝眷顧
Chapter2來自英屬殖民地的平民
Chapter3遠赴英國
Chapter4與日俱增的痛苦
Chapter5診斷,希望萌生
Chapter6插著羽毛的宮廷服飾
Chapter7風雨逼近前的平靜
Chapter8愛德華八世的327天
Chapter9加冕典禮的顧慮
Chapter10加冕典禮之後
Chapter11戰爭之路
Chapter12“幹掉這個奧地利油漆工”
Chapter13敦刻爾克和那段黑暗的日子
Chapter14形勢扭轉
Chapter15勝利
Chapter16最後的演講

書摘

序言

《國王的演講》《國王的演講》

PREFACE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慢慢長大的那些年月里,我和父母生活在比利時。我父親安東尼是一名律師,在寶潔公司的歐洲總部工作。多年來,我們一家人輾轉於布魯塞爾市郊的各種房子裡,不斷地搬來搬去,但有一件事是不會變的——無論我們搬到哪裡,家裡收藏的一組照片和紀念品總是會被妥善地陳列於壁爐台或是窗台上。
這些照片中,有一張是我父親穿著他的蘇格蘭衛隊制服;另一張是在1953年拍的,是他和我母親伊莉莎白的結婚照;還有一張是我那位出生於澳大利亞的祖父萊納爾和他的妻子默特爾的合影。除了這些照片,更能引人遐想的是一隻包皮相框。相框內裝有一張當今英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的肖像,照片的署名日期是1937年12月5日,這正是他加冕的那一天;另外有一張是他和他的妻子伊莉莎白——對我這一代來說更熟悉的是她作為王太后的身份,照片中還有他們的兩個女兒,一位是未來的女王伊莉莎白,當時還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以及她的小妹妹瑪嘉烈-蘿絲公主。這對王室夫婦的第三張照片上的署名日期為1928年,當時他們的身份還是約克公爵和公爵夫人,照片上的簽名為艾伯特和伊莉莎白。
至於這些照片背後所濃縮的歷史,父母一定曾向我講述過,只是對於當時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我來說,並沒有過多地注意這些。我明白我們這個家庭與王室之間的聯繫是通過萊納爾,但是對我而言,他只意味著遙不可及的歷史。他逝世於1953年,我出生前12年。所有關於祖父的了解僅限於他曾是國王的語言治療師——不管那是個什麼身份——在我記憶里保存的只是這么個籠統的概念,再也沒有去深入地問過更多的事情,了解更詳盡的細節。更能吸引我的反而是陳列在照片周圍的各式獎章?紐扣,兒時尤其愛穿戴上父親蘇格蘭衛隊軍官的腰帶和帽子,再在自己的上衣上別上那些獎章,裝扮成士兵玩遊戲。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歲月沉澱,並且也已經育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後,我開始對自己的祖先產生了諸多好奇。他們是誰,來自哪裡。我們無不活在祖先的血液里。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也是對自我的尋根,而對系譜學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也更進一步地激發了我在這方面的好奇心。查閱族譜,我意外地發現自己在墨爾本的那位曾祖母其實曾生育過12個孩子,不過只有7個活了下來,逃過了在嬰兒時就不幸夭折的厄運。另外我也了解到?祖父是在1850年登上汽輪博恩號從愛爾蘭移民到了澳大利亞的。
在族譜中,就我這一支來說,祖父是族內唯一一位血緣關係被分隔於澳大利亞、愛爾蘭和英國三地的成員,甚至在我父親去世之後,這種情況也還在繼續保持。2001年,父親離開人世,我負責整理父親留下的個人檔案資料。這些資料都保存在一個高高的灰色檔案櫃裡,有幾百封舊信和老照片夾雜在遺囑、各類證書和其他重要檔案中,都是祖父所收藏的,全部按日期順序整齊地歸檔於一個資料夾里。
2009年6月,伊安?坎寧,為了他正在製作的一?電影《國王的演講》找到了我。這部電影是關於萊納爾的。也是直到那時,我才開始認識到,曾經有過一段歷史,我的祖父在其中扮演過一個意義非凡的角色。他是如何做到的,幫助起初的約克公爵,也即後來在其兄愛德華八世退位之後於1936年12月迫於情勢勉強繼位成為國王的喬治六世。因為自身的口吃頑疾,每一次的公開演講與電台廣播對於這位國王來說都無一例外地淪為了一場可怕的劫難,他是如何協助他的國王,終其一生與口吃頑疾作對抗的。我開始能夠理解這其中的深意,明白為什麼他的生活和工作能夠超越自己的家族,引起更廣泛的讀者與觀眾去關注?
在同一年的4月份,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曾播出過一部同名下午劇,同樣是以萊納爾的經歷為主題,馬克?伯吉斯的劇作。這次以電影的形式來呈現,卻旨在做出更高規格——一部一流電影,收攬了眾多大牌明星加盟,包括海倫娜?伯翰?卡特、科林?菲爾斯、傑弗瑞?拉什、麥可?岡本和德里克?雅各比。影片的導演是湯姆?霍伯,而廣受好評的《該死的聯隊》正是他的作品。這部影片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一段英國的近期歷史:英國足球教練布萊恩?克里夫1974年在英國利茲聯隊一段短暫驚險的執教歷程。
坎寧及霍伯自然是希望他們的電影能夠儘可能契合歷史真實,我也因而開始嘗試儘可能豐滿地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這位祖父,首當其衝的入手點正是父親的檔案櫃。這是我第一次開始認真察看萊納爾留下的文字資料,我發現他日記中的記述相當生動細緻,其中有關每次與國王的會面細節都有極其詳盡的記錄。同時還發現了他與國王本人大量的書信往來,多是友好溫馨的話語。除了日記和信件之外,還有其他形式的記載資料,這其中就發現了一張小小的預約卡。上面滿滿的,全是祖父龍飛鳳舞的字,記述的正是他在自己位於哈里街的那間侷促的診療室里與那位日後?王的首次會面細節,時間是在1926年的10月19日。
結合我自己通過網路收集到的一些零散信息,以及喬治六世大部分的傳記作品中涉及祖父的內容,雖然篇幅不多,只占寥寥數頁,我開始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祖父與國王之間非同尋常的獨特關係,同時也更正了一些流傳於世的不完全屬實的記述,重新去捕捉由於時間流逝而漸漸蒙塵的記憶。
只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很顯然,檔案資料並不完整。有一批信件缺失了,另外缺失的還有20及30年代的日記記錄,其中有一段談話內容曾被出版於1958年的約翰?惠勒?班奈特所著的《喬治六世》傳記引用過。同樣無處可尋的還有幾本報紙剪貼簿,那是萊納爾自成年後大部分人生里所積攢下來的。這是我從表兄妹那裡了解到的情況。
但是,最令人為之扼腕的是一封國王寫於1944年12月的親筆信的缺失。這封信觸發了我的種種遐想,知道有這封信的存在是通過萊納爾的日記。日記中有一段關於兩個男人間談話的描述,時間是在國王結束一年一次的聖誕講話之後,那也是第一次祖父沒有陪伴在他身邊的公開講話。
“我的工作到此可以結束了,陛下。”萊納爾說。
“遠遠沒有。”國王卻說,“真正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也正是需要你服務的地方,也只有你才能勝任。”然後據萊納爾的敘述,“他向我表達了謝意。而且兩天后,他給我寫了一封信,言辭非常漂亮。對於這封信,我希望自己的後世子孫能夠永遠珍藏。”
如果這封信在我手中,我必定會小心珍視。然而在成堆的信件、剪報和日記中卻絲毫尋不到它的蹤跡。為了找出這封信,我費盡心思多方打聽,也進而演變為對祖父一生的探尋,我儘可能去發掘更多的細節以拼合出祖父的一生。一次又一次不斷煩擾親戚,希求從他們那裡能夠挖掘出可能有用的信息。寫信給白?漢宮,給存放皇室檔案的溫莎城堡,給寫作和出版喬治六世相關書籍的作者與出版社,內心存著一份希望,但願那封信就摻夾在我父親或是兩位伯父借給他們的資料中,只是沒有歸還。但最終,這種構想還是化作了泡影。
2009年,接近年尾的時候,我被邀請去《國王的演講》劇組,當時他們在倫敦波特蘭地街拍攝。拍攝間隙我見到了在劇中扮演祖父的傑弗瑞?拉什,以及扮演我父親10歲時的本?韋姆塞特。看見自己的父親以一個孩子的形象出現在自己眼前,這種感覺有些異樣,畢竟父親保存在我記憶中的始終是一個成年男人的形象。克服了最初的不適應之後,我開始被拍攝中的一幕戲所吸引。拉什扮演的角色試圖通過自己的表演吸引兩個兒子的注意,劇中我的父親和多米尼克?阿普懷特所飾演的父親的哥哥瓦倫汀,場景中他們在吟誦莎士比亞的劇作。類似的情景曾經在我自己的真實生活中發生過,忽然記了起來。那時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父親常常會讓我做同樣的事。
父親對詩歌和韻文有著極深的愛好,或者也可以說是天賦,他經常可以一字不錯地整段背誦自兒時起就記誦於心的詩作。過去他經常喜歡在客人面前充分施展他的天分,輕鬆自如地快速背誦大量希拉爾?貝洛克的詩作,作為聚會的助興表演。但是我的姐姐莎拉才是能令他獲得最多滿足的聽眾。聽著他的朗誦,她常常都會被感動得落下淚來。
電影的拍攝結束於2010年1月,但同時,卻也是我從更私人的角度展開另一場探索之旅的起點。坎寧及霍伯並未準備要做一部紀錄片,而是一部傳記電影。儘管電影真實反映出了祖父的氣質精髓,但在廣度上所表現的時間有所轄制:從1926年祖父與未來國王的初會開始,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結束。
而我要講述的,則是另一個更為完整的故事。這是我受到這部電影的啟發而做出的決定。這個故事有關祖父延綿的一生,從19世紀80年代南澳州阿德萊德的那個小男孩開始,如此綿亘下去,直到他離開人世。由此我開始展開更深廣細緻的研究,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都做過什麼,以至於他會成為如今定格在歷史中的那個人。但是有很多因素在制約著這次探尋之旅的推進,阻撓重重,寸步難行。儘管萊納爾在語言治療上擁有專業名望,但是對於他在國王身上所套用過的治療方法卻知之甚少。儘管他就治療口吃及其他言語障礙給報刊寫過幾篇文章,卻從未對自己的方法進行過更系統的闡述,也沒有收過任何可能會與他分享他的工作奧秘的學生或是學徒。即使是對自己最著名的那次成功治癒案例,也未給出過完整的理論闡述。或許,這完全是出於他在對待自己與國王之間關係時一貫的謹慎態度吧。
然而,轉機出現在了2010年的7月。這之前出版社一直在敦促我儘快交付稿件,只是我還在堅持,而這份堅持也最終得到了回報。艾里克斯?馬歇爾是我的表親,聽說了我在收集有關祖父的材料之後,她主動聯繫了我,說她發現了幾盒與祖父有關的文獻,她表示那可能沒什麼大用處。但即使如此,我還是立即主動上門,趕赴她在拉特蘭的家中。走進餐廳,迎面看見幾隻大紙箱排?在桌子上,兩隻硬紙箱內裝滿的是從1926年直到1952年間國王與萊納爾之間的來往書信;另兩隻盒子內是手稿與剪報,被萊納爾細緻地整理貼上在兩大本剪貼簿里,一本綠色,一本藍色。
讓我欣喜的是,從艾里克斯那裡還找到了檔案所缺失的部分,另有三卷信件及祖母默特爾的日記,記錄的是1910年她與祖父開始環世界旅行期間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前幾個月內發生的一些事情。與萊納爾的日記相比,祖母日記的記述更偏於私人化的口吻,正提供了一個更精緻的角度深入了解他們共同度過的歲月中的諸多生活細節。這些資料足有幾百頁,我可謂如獲至寶,細緻辨認和通覽這些文獻用去了幾天時間。唯一遺憾的是,我曾迫切地想要找到的那封信並不在其中。
這本書的編寫正是基於以上所提及和已發現的資料。在整合資料以編撰成書時,作家兼《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記者彼得?康拉迪提供了幫助。通過閱讀這本書,希望你們能同我分享我從祖父身上所感受到的獨特魅力,以及他與喬治六世間獨一無二的親密關係。
儘管我已經竭盡全力詳盡無遺地來研究祖父的一生,仍然還有部分內容未能明朗化。如果您與萊納爾?羅格的人生曾有過不同程度的交錯,是他的一名病人或者曾共過事,又或許您有關於他及他的工作的信息來源,我會很高興收到您的來信,可以通過這個信箱地址聯繫我:[email protected]
馬克?羅格
2010年8月於倫敦

01

對國王來說,主要令他顧慮難消的是典禮本身,尤其是典禮過程中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作出的宣誓對白,他能否順利通過而不至於重新上演當年溫布利博覽會的尷尬一幕?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國王絲毫未敢?懈繼續加緊練習,不過結果卻喜憂參半。六號那天,王后來旁聽他們的預演,結果卻讓事情變得非常糟糕,他近乎陷入到了一種不可抑制的狂暴情緒里,整個人極度躁動不安,儘管伊麗莎白王后終於讓他安靜了下來。“他是一個不錯的傢伙,”羅格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僅僅只是希望能夠認真來面對,把事情做好。”次日,瑞斯和羅伯特?伍德(BBC的音響師)加入了進來,他們將國王的演講刻錄在一張唱片上。不過,國王對自己在唱片上的表現很不滿意,認為語速太慢,於是繼續試錄第二張,進行到一半,他卻忽然覺得嗓子不舒服,想咳嗽,以至於不得不再重新進?一次。第三張錄製完之後,“他很滿意,心情很不錯,離開去吃飯時也是步履輕鬆,而且像他慣常在心情好的時候那樣咧開嘴巴,展露一張簡單知足的笑臉,”羅格寫道,“每次有王后在場的時候,他通常都會有很不錯的表現。”
羅格在白金漢宮的一樓找到了一間非常適宜用來完成廣播的房間,位置在國王書房的對面,推開窗戶望出去,是一塊四方園地,視野清明開闊,而且隔絕了所有嘈雜聲。管家在地下室里找出了一張舊桌子,桌面上鋪有厚羊毛氈,傾斜的桌面是靠兩塊木塊的支撐才放平。兩隻鍍金麥克風,中間嵌有一隻紅色信號燈。“我們嘗試坐下來,但他還是習慣站著的姿勢,更自然舒服一些,”羅格寫道,“事實上,他是一個勇敢的鬥士,如果遇到一個單詞的發音表現不太好,他會轉向我,用落寞的眼神看看我,然後又轉回臉去,回到他的講稿里,繼續進行自己的努力。他幾乎沒有任何過錯,那個真正難以獲得解決的問題是‘恐懼’。”

02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羅格與國王保持著通信。令人驚訝的是,喬治六世經常在給羅格的信中坦言自己的內心感受。十月十五日國王視察了考文垂,這個城市剛剛遭到徹夜轟炸,500多噸的高爆炸彈和燃?彈投在這裡,市中心變成了一片火海。這次空襲造成近600人死亡,大教堂幾乎被夷平。喬治六世在廢墟中步行視察了幾個小時,他的到來極大提升了考文垂人民的士氣,但他卻為眼前的毀滅性破壞感到震驚。在給羅格的信中,國王寫道:“對這些一無所有的可憐的人民,對他們的家人,我能說些什麼呢?(在現實面前)語言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在壓力和不幸中,也有稍稍光明的一面。幾天后,喬治六世在為國會開幕式致辭做準備,他笑著迎接羅格的到來:“羅格,我有點神經過敏了。”接著國王解釋說:“今天凌晨一點我就醒來了?夢見自己在議會上張著大嘴,說不出話。”兩個人都發自內心笑了起來。儘管如此,
當天回時,羅格意識到——即使到了今天,在他們經歷了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後,口吃障礙的壓力仍罩在國王的心頭上。
在如此動盪的局勢中,又一年的聖誕致辭到來了。幾天前羅格就跟喬治六世排練過這次演講,國王的狀態非常好。演講稿需要做一點修改;羅格不是很喜歡講稿中邱吉爾所寫的幾段文字,它們對國王來說有點難。“這是典型的‘邱吉爾式演講’,任何人都能聽得出來。”在日記中,羅格解釋道,“在國王的幫助下,我們刪去了很多形容詞,也刪掉了邱吉爾首相風格的話。”
時間剛過2:30,羅格就隨國王到書房裡進行最後一次演講排練。2:55,他們來到廣播室里,羅格跟伍德校對時間;2:58,王后進來祝國王好運,幾秒鐘後,三個紅色信號燈亮了,羅格用眼神向國王示意,接著國王開始講話。
“比起別的日子,越是在聖誕節,我們才越發意識到身處戰爭陰雲之中。”國王的致辭開始了,“今年的這個聖誕節,一定缺少了許多從我們童年時開始就一直充盈在節日中的、歡樂而熟悉的氣氛……但儘管外面的慶典和儀式少了,我?大家的聖誕致辭是永恆不變的。這次致辭,即有感激,又有希望。感激萬能的上帝給予我們的庇佑,希望和平與親善重回大地。”羅格隨著國王的演講看著演講稿,跟了幾段之後他就停下了——他意識到已經沒有必要這么做了。
對這次致辭,報紙上充滿了讚美之詞。《格拉斯哥先驅報》評論說,“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昨天國王的致辭是他曾發表過的最為成熟、最鼓舞人心的一次。這次致辭很好地保持了聖誕廣播的傳統。”邱吉爾,這位最出色的演講家,也打電話對國王的卓越表現表示祝賀。
節禮日這天?喬治六世給羅格寫來親筆信,對自己的表現表達歡喜之情:
親愛的羅格:
昨天的廣播致辭表現很好,我很高興。我的感覺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我不再害怕麥克風。我深信,正是你的拜訪才讓我受益頗深。在新的一年裡,我要繼續保持這個狀態。
對你的幫助我深表感謝。
祝你在一九四三年里一切都好。
真誠的 喬治
……

讀者評論

想來這是一部因為電影而走紅的文學作品,若不是奧斯卡電影獎的桂冠,也許大家根本還不知道有這么一段平凡但生動的歷史。故事主要講述了羅格和其治療口吃國王的故事,其歷史背景卻正是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危?的動盪時期。我們可以從羅格一家從澳洲到美國到歐洲,最後到英國定居成為國王專門的口吃治療醫師的經歷中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化,一方面從羅格的個人創業和理想軌跡上,看到他從演講天才到醫師的演變過程;另一方面,也從羅格的世界行程中了解到了那個時期的各國概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風貌。除此以外,我們還能看到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經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些著名的事件如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希特勒不費一槍一彈就吞併奧地利、捷克,對波蘭的突襲,英法盟軍的敦刻爾克撤退,襲擊蘇聯巴巴羅薩計畫等,都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事態發展的軌跡,是對歷史的一個很好的回顧。
從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國王成長的經歷,對英國王室是如何生活、學習、服役並培養他們成才的經過,包含了那些婚姻和登基的重大典禮,出訪的禮儀等等,讓讀者窺探了一個究竟,也揭開了王室生活的神秘面紗。其實王公貴族的生活也有平民化的成分,尤其是在從小鍛鍊的方面,有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有等級觀念與紀律的訓練,並非人們想像的只有享福沒有吃苦。
作為口吃病人的國王和治療醫生的羅格間的相處與交往,自然是蘊涵在本書中的核心。尤其是為一位身份特殊的病?精心設計治療方案和恢覆信心的用心良苦。儘管英國的王室對於政治當時只是禮儀性的,但作為國王必須面對公眾去發表演說,展示的不僅僅是個人的魅力,更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口吃和自卑的心態自然是斷然是不允許發生在國王身上的。克服這一切的障礙需要醫生和病人間的雙方充分配合,任何一方的不合作都會造成努力的白費。可以看到羅格的方案是切實有效的,從細心修改演講稿中的每一個難於被國王發音的詞到增強其在公眾場合的勇氣和信心,經過不斷的演練和實戰,國王最終走出了這個陰影,戰勝了並超越了自我。
從羞怯口吃的公?演變成精彩演說的國王,這個看似平凡的過程背後實則展示了一個不平凡的真相,那就是一個平民醫生與一個國王之間,用平等人格間構築起的相互信任、關愛和信心鑄就了一股的默默力量,一種無聲的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