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畫(2004-2007年)》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畫(2004-2007年)》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畫(2004-2007年)》是國家有關部門經國務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決西部“兩基”問題的計畫,是我國普及義務教育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是黨中央、國務院扶持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提高國民素質,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項重大舉措。

簡介

為實施《計畫》,中央投入100億元專項資金,採取集中投入、分步實施的原則,從2004年開始,到2007年,用四年時間幫助西部地區尚未實現“兩基”的372個縣(市、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8個團場達到國家“兩基”驗收標準。該《計畫》在國務院領導下,由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實施。

背景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畫(2004-2007年)》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全國範圍內實現了“兩基”的歷史性工作目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整體薄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整體扭轉,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還不平衡,特別是西部地區的一些貧困縣,仍然未能實現“兩基”目標。西部地區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6.7年,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年;“兩基”人口覆蓋率僅77%,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15歲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為9.0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截至2002年底,西部地區仍有372個縣(市、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8個團場,共410個縣級行政單位尚未實現“兩基”,涉及345萬平方公里國土和8300多萬人口。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畫,就是扶持西部地區尚未實現“兩基”的410個縣(團場)達到國家“兩基”驗收標準,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縮小東西部差距,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素質的重大舉措。

難度

-

目前“兩基”攻堅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原地區、荒漠區、高寒山區、深山區、石山區,條件特別艱苦,歷來是“兩基”攻堅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實現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目標,是一項十分艱巨、複雜的任務,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落後,地方財政困難,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教育基礎薄弱,義務教育程度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2)西部地區人民民眾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適齡少年兒童就學面臨困難,普及義務教育任務艱巨。全國尚未脫貧的3000萬人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西部,農村人均純收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一些地區剛剛解決溫飽,相當一部分地區尚未完全脫貧,人民民眾難以承擔基本的教育支出。據2002年統計,西部地區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小五年保留率、國小畢業生升學率等指標,大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3)西部大部分地區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教育成為“兩基”攻堅的難點。截至2002年底,西部372個尚未實現“兩基”的縣(市、區)中少數民族聚居縣占83%。加快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普及已經成為各民族共同發展的緊迫要求。

意義

到2007年,在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著眼於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教育相對落後面貌而確立的重大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實施西部“兩基”攻堅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推動西部“兩基”攻堅,加快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保障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農村的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這是西部地區廣大人民民眾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2)實施西部“兩基”攻堅是樹立和落實新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五個統籌”的集中體現,是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受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證。

(3)實施西部“兩基”攻堅是西部大開發的奠基性工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進一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的發展。沒有西部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西部地區的迅速發展,就難以實現全國的現代化。

目標、任務和措施

目標

-

(1)到2007年,西部地區整體上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國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掃除600萬文盲,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2)到2007年,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分別實現各自的“兩基”目標,切實鞏固提高現有的“兩基”成果,完成攻堅任務,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

(3)截至2002年尚未實現“兩基”的372個縣(市、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8個團場,到2007年,除特別困難的達到國家“普六”驗收標準外,其餘的要達到國家“兩基”驗收標準。

任務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畫(2004-2007年)》確定了以下五項基本任務:

(1)滿足新增學位和必需寄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國家投入為主,新建、改擴建一批以農村國中為主的寄宿制學校,解決好西部地區新增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條件;同時,加大對現有不具備基本辦學條件的寄宿制學校的改擴建,適當增加容量,讓確需寄宿的學生能夠在具備基本辦學條件的學校里學習和生活。

(2)攻堅與鞏固提高相結合。在中央加大對“兩基”攻堅投入的同時,要求以省級政府為主,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加大統籌力度,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做好鞏固提高工作。防止在“兩基”攻堅的同時,在一些低水平“普九”的地區引發的新的問題。

(3)資助困難學生。逐步建立和完善資助困難學生的制度,加大中央和地方“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力度,逐步擴大受資助的比例,到2007年,力爭使中西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遍得到資助。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西部地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保障“兩基”攻堅縣的教職工(包括按國家編制標準新增教師)的工資發放,建立中央財政用於教師工資轉移支付的監管機制。做好對西部地區農村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加大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到2007年,國小教師和國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5%和90%以上。  

(5)穩步推進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到2007年,使西部地區農村國中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國小基本具備衛星教學收視設備和教學光碟播放設備及成套教學光碟,國小教學點具備教學光碟播放設備及成套教學光碟。

措施

實現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目標主要有七項措施:

-

(1)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解決當前制約西部農村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的“瓶頸”問題。

(2)扶持西部農村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中央財政要逐年擴大免費提供教科書的受益範圍。地方各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幫助學校減免困難學生雜費,並為必需寄宿的家庭經濟貧困學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補助。

(3)實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2003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實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農村國小教學點基本配備教學光碟播放系統,在農村國小基本建設衛星教學收視點,在農村國中建設計算機教室,不斷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緩解西部農村地區教育教學資源短缺和師資不足的矛盾,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大力加強西部農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科學、合理地核定中國小教師編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和聘用制度,嚴把進人關。要採取多種形式,通過鼓勵城鎮教師到鄉村任教,新進畢業生到山區、村校任教,以及“教育對口支援”、“西部大學生志願者計畫”等多種形式補充合格教師,不斷提高師資水平。

(5)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西部農村學校要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強對貧困地區國中實驗室、圖書室的建設,保證實驗課的開課率,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要結合當地的實際開展體育和藝術教育,民族地區要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6)加大教育對口支援力度。在“兩基”攻堅中要繼續實施“東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學校對口支援本省貧困地區學校工程”,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優秀教育工作者赴西部“兩基”攻堅縣任教、掛職,並幫助培訓西部“兩基”攻堅縣中國小校長、教師。  

(7)明確各級政府在“兩基”攻堅中的責任。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中央財政將加大支持力度,並在經費分配上實行“獎補結合”的方式。省級人民政府要均衡本行政區域內各縣財力,逐縣核定並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在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過程中,要保證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不低於改革前的水平併力爭有所提高。縣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落實統籌義務教育和教師工資發放的職責,每年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有關教育經費預算的執行情況並接受監督。鄉(鎮)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兩基”攻堅,以多種形式支持當地義務教育發展。

體系設定

為了加強對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領導,國務院成立了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領導小組。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任組長,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西開辦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育部。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組織。西部地區各級人民政府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本地區“兩基”攻堅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