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summary ;Stat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and long-term),簡稱規劃綱要。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其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啟動以來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基礎上,經反覆研究修改,形成了公開徵求意見稿,2010年2月28日公布,向社會各界徵集意見建議。研究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本屆政府必須著力做好的一件大事。當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既有緊迫性,又有深遠意義。

徵求意見

圖為:溫家寶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綱要》制定工作圖為:溫家寶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綱要》制定工作

教育部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公開徵求意見公告

2008年8月29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啟動了《規劃綱要》研究制定工作。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規劃綱要》制定工作,強調這是本屆政府必須做好的一件大事,要求在制定過程中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努力制定一個讓人民民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高質量的《規劃綱要》。為此,在前一階段徵求專家及有關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自即日起至2月底,向社會各界開展第一輪公開徵求意見工作。

希望社會各界圍繞下列問題積極建言獻策:1、改革開放30年教育的成就和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驗;2、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和對我們的啟示;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4、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方針與戰略目標;5、素質教育基本目標與實施途徑;6、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7、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8、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與制度;9、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10、關於普及高中階段教育;11、學前教育發展;12、特殊教育發展;13、農村教育發展與農民工子女教育;14、職業教育發展;15、職業教育體制機制與培養模式改革;16、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17、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18、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與改革;19、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20、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1、發展繼續教育; 22、繼續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23、促進教育公平;24、促進教育協調發展;25、支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 26、教育體制改革; 27、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28、民辦教育發展;29、教育法制建設;30、教育對外開放;31、中國小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32、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33、教育家辦學與教師教育創新;34、教育投入保障機制;35、教育信息化建設;36、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各界人士可通過電子郵件和來函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特此公告。
《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2009年1月7日

制定時間表

教育部部長教育部部長

2008年8月29日 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制定工作方案。
2009年1月7日 教育部下發《<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的通知》。
2009年2月7日 教育部公布規劃綱要共收到社會反饋意見110萬餘條,收到意見的規模在教育部歷史上是空前的。
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 溫家寶總理召開五次座談會,就規劃綱要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制定進程

教育部2009年第2次新聞發布會教育部2009年第2次新聞發布會

第一輪公開徵求意見階段,《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共收到電子郵件、信件14000多封,網民通過教育部入口網站發帖11000多條;各界人士在社會網站、高校校園網上發帖210多萬條。

目前,《規劃綱要》研究制定工作進入新的階段,由以調研為主轉向以起草制定為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啟動以來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基礎上,經反覆研究修改,形成了公開徵求意見稿,2010年2月28日公布,向社會各界徵集意見建議。

重大意義

溫家寶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

溫家寶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溫家寶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

研究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本屆政府必須著力做好的一件大事。當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既有緊迫性,又有深遠意義。

充分認識制定教育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當今世界,知識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人才培養與儲備成為各國在競爭與合作中占據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人口大國,教育振興直接關係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振興。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建設一流國家。

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許多困難,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劇,使我國的外部需求急劇減少,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經濟成長方式粗放,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同樣需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各類人才。

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戶,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為民眾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民眾對發展教育的期望,推動教育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發展,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極為關注的“上學難、上好學”的問題,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1985年中央下發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1993年,中央下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中央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黨的十七大對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現在,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結合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制訂一個讓人民民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規劃,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把握內容

制定規劃需要把握的指導方針和總體布局

省教育廳召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戰略專題調研報告(初稿)徵求意見座談會省教育廳召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戰略專題調研報告(初稿)徵求意見座談會

我們要制定的規劃是指導未來十二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適應,體現全局性、巨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規劃主要對2009年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安排。這12年也要分階段規劃,遠期的目標和措施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聯繫起來考慮;近期可以規劃得細一些,與教育“十一五”規劃相銜接,保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系統性、連續性。但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許多工作不能等規劃全做好了才進行。有些看準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試點,試驗成功了立即實行。這也是我們這次制定規劃的一個特點。

指導思想是制定規劃的主線,也是靈魂。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教育方針,我提出若干方面請大家考慮:第一,要堅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三個面向”歸根到底就是要趕上時代的要求,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要立足於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需求,從我國教育的實際出發,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教育,這些就要對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超前安排。要瞄準世界教育發展變革的前沿,借鑑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緊密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按照教育發展的規律辦事。要把教育的改革發展放在我們正在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中謀劃,充分考慮國家現代化總體布局對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充分考慮國家未來人口發展和學齡人口的結構變化,使規劃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第二,要堅持改革創新精神。同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我國社會事業改革相對滯後。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規劃要成為一個改革創新的規劃,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勇於創新。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衝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大膽探索。第三,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教育興國、教育立國、教育強國都是國家意志。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長期堅持的方針,必須在教育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第四,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考慮民眾的期盼,把促進教育公平,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作為規劃的重點,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規劃的落腳點。第五,要堅持立足基本國情。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總體實力在不斷壯大,又要正視人均水平還比較低,貧富差距大,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既要看到現代經濟和城市人口對教育的較高需求,又要重視農村教育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實際情況,還必須充分考慮我國人口眾多、現階段農村人口大規模遷徙和流動的特徵。

教育規劃要有總體規劃,又要有分類規劃。總體規劃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等提出具體要求。分類規劃主要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新特點,提出各級各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政策措施。每個分類規劃是總體規劃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對大學、中學、國小、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終身教育、民辦教育等發展,都要分門別類地作出專題性的規劃,規劃要有戰略思想和巨觀思路,也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強可操作性。

需要研究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

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現場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現場

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給予明確的回答。

第一,關於義務教育的問題。要把義務教育辦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目前社會反映義務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要找準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我非常贊同教育資金的多樣化來源,在全社會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會的資源,這項工作我們也可以列入規劃。我們說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報社會最好是投資教育。我們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的是人人都有上學的機會。孔夫子說“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就是教育公平。收入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時,但是教育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生。必須注意的是,我們要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學校辦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校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的資金達到570.4億元。自“兩免一補”以後,2007年又大幅度增加獎助學金經費。從高中階段教育到大學教育,過去全國獎助學金加在一起僅有18億,2008年將達到200億元左右,今後還要逐年增加。對義務教育,我理解不單是個免費的問題,它從社會學、教育學上來講,帶有強制的含義,就是具有制度性,既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公民的義務。要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視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把有限的國家財力多用在最困難的孩子們身上。還要研究如何辦好高中階段教育的問題。

第二,關於農村教育問題。我們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發展農村教育要重視兩點: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實行城鄉統籌,把農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決農村教育的問題,必須改善農村的教學條件,包括校舍、設備、遠程教育。所有學校的建築,都要建設最安全的,也就是讓民眾最放心、讓家長最放心、讓學生最安心的地方。這就需要加大投入。2007年至2008年,我們用於全國農村中國小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共達268億元。要認真總結這幾年危房改造工程及校舍維修改造機制實施的情況,在落實國家關於擴大內需的重大措施時,要制定和完善中國小校校舍建設的規劃。二是要下決心解決農村教育缺乏的問題。農村教師在農村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村教師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個是待遇問題,一個是素質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也是相互聯繫的。待遇問題,工資、職稱、住房這些都應該逐步加以解決和提高。從2009年元月1日起,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這將涉及公辦義務教育學校1037萬人,必須及時研究和妥善處理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把這項工作認真搞好。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就得號召並有具體政策引導大學生、師範生到農村去任教。有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裡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來經濟社會發展了,農民收入逐步提高了,農村孩子上學的機會多了,但是他們上高職、上大學的比重卻下降了。這有多方面原因,要認真分析研究,關鍵是要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統籌。很多名人都是苦出身和從農民中來的。農村學校教育條件差,但是農村的孩子們素質並不差,同樣能夠成才。我們現在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比較低。在這次教學改革和發展規劃當中,要特別重視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

第三,關於職業教育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需要。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職業教育很重要,應該搞的更好。在整個教育結構和教育布局當中,必須把職業教育擺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樣做有利於緩解當前技能型、套用型人才緊缺的矛盾,也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擴大社會就業。特別是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特點,要重視農民工培訓。真正重視職業教育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國家確實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就拿獎助學金來講,我們把最好的待遇給了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從而能夠就業,能夠生存,能夠為社會服務。從這一點來說,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職業教育面向的不僅是服務業,還有工業、農業。比如說數控工具機的操作,那得需要職業教育的培訓。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職業教育的規模、學科的設定,需要和社會需求相吻合,因為它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所以又應該和社會發展相協調。我國的職業教育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較大。問題在什麼地方?一方面要轉變社會觀念。社會上有些人不把職業教育當作正規教育,認為上了職業學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體的引導辦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職業教育投入,逐步對農村職業教育實施免費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合理確定中職和高職的比例,做到合理、適度、協調、可持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要認真研究,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第四,關於高等教育問題。從長遠看,我們不僅要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滿足民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歸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創新人才。高校辦得好壞,不在規模大小,關鍵是要辦出特色,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風格。要對學科布局、專業設定、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引導高等學校適應就業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和課程設定。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推動高效科技創新、學術發展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要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加強高水平大學建設,建成若干國際一流大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質量、多樣化的創新型人才。

第五,關於教學改革問題。對於教學改革,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反映強烈,希望課程設定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的實際,要求減輕學生負擔。其實,教學不光是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的改革,課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在教學中我們比較注重認知,認知是教學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我們還有缺陷,主要是灌輸。其實,認知應該是啟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我最近常思考,從自己的經歷感受到,有些東西單從老師那裡是學不來的,就是人的思維、人的理想、人的創造精神、人的道德準則。這些,學校給予的是啟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繫,知行要統一。我一直信奉這樣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不在於老師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數學家或文學家,而是老師能給學生以啟蒙教育,教他們學會思考問題,然後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思維去學習,終身去學習。

要圍繞加強素質教育、多出人才,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更多的傑出人才?從而對教育體制、辦學模式以及國小、中學、大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研究,整體謀劃。教育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觀念更新和培養模式創新要成為規劃的亮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注重培養複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別不要搞得太大,學理工的應該關心社會,提高人文素養;學文科的應該加強自然科學知識學習,提高科學素養

第六,關於探索適應各類學校的辦學體制問題。教育方針、教育體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屬於國家行為,應該由國家負責。具體到每個學校如何辦好,還是應該由學校負責、校長負責。不同類型學校的領導體制和辦學模式應有所不同,要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教育事業還是應該由懂教育的人辦。張伯苓是個教育家,他寧可做校長,不當部長。毛主席講,辦好一所學校,關鍵是校長和教師。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我們有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受到社會的尊重。我們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們同樣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要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第七,關於教師的培養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老師,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設一支獻身教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規劃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要採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會最優秀的人才來當老師,提高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要創造一種社會氛圍,讓尊師愛生的傳統美德在社全社會蔚然成風。中華民族素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老師面前,做學生的不論走到哪裡,做出什麼業績,對老師的感激和愛戴之情永遠不會改變。對老師來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兩者必須結合,這和我們的宣傳很有關係。按說,一個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最難忘的應該是老師,特別是啟蒙教育的老師。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教師,特別是廣大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在艱苦清貧的條件下,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當年倡導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這種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想借這個機會,也給老師提幾點希望:一要志存高遠,愛國敬業。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的人才。教師要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積極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二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師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範,既要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三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線著文明和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第八,關於教育發展的保障問題。在教育投入上要強調政府的責任。這幾年,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增加較快,將來教育投入還要進一步增加。同時也要深入研究怎樣使教育資金更加合理使用。要重視教育投入的績效,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財政的錢要用好,惠及更多的學生和民眾。

在制定規劃中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不少。只有把這些重大問題研究透徹,找準問題所在,提出解決的思路和辦法,規劃才能看得遠,同時又有針對性,有現實感,真正成為管用的規劃。

制定教育規劃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系統工程,難度大、任務重,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組建跨部門的工作班子,建立強有力的、有廣泛代表性的專家諮詢隊伍。工作班子和諮詢專家的挑選要公開透明,體現規劃制定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教育是重大民生問題,全社會都很關心。規劃的制定要開放,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特別是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每一類規劃和一些重大問題,都可以拿到全社會討論,在爭論中求得共識,得到認同。要使規劃的編制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這樣,規劃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在歷史上站得住。(本文是溫家寶在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發表時作了修改和補充。)

制訂工作

新華網北京2009年8月29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聽取教育部關於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情況的匯報,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制訂工作方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劉延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等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適應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適應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會議強調,規劃綱要應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對未來十二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全面規劃和部署。一要在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國家戰略和民眾需求、反映教育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指導方針。二要貫徹科學發展觀,體現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立足國情,改革創新。三要以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核心,科學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部署,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以及分階段和分地區的目標提出具體要求。四要綜合考慮人口變化、學齡人口結構、經濟結構、就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的特點,對各級各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作出專題性規劃。五要系統研究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教師培養、教育發展保障等重大問題,找準癥結,提出思路,使規劃綱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操作性。

會議強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制訂這個規劃綱要,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廣泛聽取專家學者、社會各界、學生及家長的意見,重大問題在社會公開討論,使規劃編制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力爭制訂出一個人民民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水平規劃綱要。

調研內容

根據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制訂《規劃綱要》的需要,確定對以下十個重大專題、三十六個子課題進行深入調研。

第一專題: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研究

本專題主要目的是研究提出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戰略目標和指導思想。有4個子課題。
1. 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經驗、階段性特徵與主要矛盾和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我國教育政策的演變;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表現;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2. 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級各類人才需求預測;人民民眾對教育需求;我國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與基木原則;2012年與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總體目標及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目標;實現2012年與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思路與對策。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對我國教育體系歷史發展與現狀的分析與評價;對國外教育體系的比較與借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徵;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完善我國教育體系的政策和措施。
4. 國際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國際教育發展的巨觀趨勢;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教育發展道路與模式分析;各國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措施與案例研究;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與競爭力。

第二專題:推進素質教育研究

本專題在2005-2006年素質教育系統調研的基礎上,圍繞“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和需要的教育”,重點針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體制性障礙和政策性問題,提出進一步椎進素質教育分階段實施的目標和保障目標實現的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力爭在一兩個方面有較大的突破。有4個子課題。
5. 素質教育基本目標和實施途徑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對人的素質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時代內涵;2012年與2020年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素質教育的現狀及經驗分析;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對策研究。
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德育理念與整體思路;國際社會德育理念與實踐的發展趨勢;整合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德育;德育社會實踐基地和機制建設;重視實踐經歷的德育評價;體現育人特色的現代學校管理與制度體系;以德育專業化為目標的教師隊伍建設。
7.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結合;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國中、高中、大學招生和中考、聯考制度改革;關於減輕中國小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治標與治本之策;面向全體學生與培養撥尖人才。
8. 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與制度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社會用人制度與勞動工資制度適應和促進素質教育;建立便於學習者選擇和溝通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制度;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素質教育實施體制;政府在素質教育實施中的貴任及其績效考核。

第三專題: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本專題具體圍繞基礎教育發展戰略開展調研,研究提出2020年發展目標,針對基礎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解決思路,提出本屆政府在基礎教育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實施的重大項目和採取的重大政策舉措。有5個子課題。
9. 義務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義務教育發展現狀分析;2012年與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目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生源變化和布局調整。
10. 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普通高中發展任務和目標;普通高中發展途徑和發展機制;普通高中教育區域發展戰略;普通高中教育有關政策研究。
11. 學前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及問題;2012午與2020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與政府責任;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學前教育管理。
(在會議上聽說要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研究會放在此部分,可能還會有所調整)
12. 特殊教育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特殊教育發展目標、途徑;特殊教育政策、制度;特殊教育課程改革。
13. 農民工子女教育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農民工子女特點與發展趨勢;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的影響;農民工隨遷子女中考、聯考問題;大中城市義務教育資源現有承載力及需求變化趨勢;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戰略選擇。

第四專題: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本專題具體圍繞職業教育發展戰略開展調研,研究提出2020年發展目標,針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解決思路,提出本屆政府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實施的重大項目和採取的重大政策措施。有2個子課題。
14. 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發展重點;構建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大力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加快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型農民;促進勞動就業工作和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推進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形成公辦、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針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提出政策建議和解決措施。
15. 職業教育培養模式與體制機制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進一步發揮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推廣職業教育兩個“三段式”辦學模式;加快公辦職業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設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第五專題: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本專題具體圍繞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開展調研,研究提出2020年發展目標,針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解決思路,提出本屆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實施的重大項目和採取的重大政策舉措。有4個子課題。
16. 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高等教育發展總體目標與指導思想;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以及高等教育層次、科類、布局結構現狀分析與最佳化的基本思路、具體舉措;高水平大學建設和各類型“強校”建設;高等教育發展的制度環境和體制問題。
17.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現狀分析,特別是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理念、社會需求、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政輩、質量保障與評估體制、機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比較研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政策與措施。
18. 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生教育規模與結構目標;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生教育培養及運行機制改革;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形式與政策建議。
19. 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高等學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現狀、問題;提高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思路、政策、舉措;繁榮發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問題、思路、舉措。

第六專題:繼續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本專題具體圍繞繼續教育開展調研,研究提出2020年繼續教育發展目標,針對繼續教育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解決思路和重大政策舉措,提出本屆政府在繼續教育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實施的重大項目和採取的重大政策舉措。有3個子課題。
20. 繼續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終身學習背景下繼續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繼續教育的需求;繼續教育發展現狀的分析,包括供給狀況,規模、結構、模式、效益等;當前繼續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21. 繼續教育國際比較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國際上繼續教育發展趨勢及可資借鑑的成功經驗,重點包括國外繼續教育自製度和法制、“立交橋”建設、質量保障機制、評價激勵機制以及投入機制等。
22. 教育發展目標與制度政策保障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和2020年繼續教育發展的戰略定位、指導方針、戰略目標和重點領域;推進繼續教育改草發展的重大項目和政策舉措,包括完善體系與構建“立交橋”、加強制度和法制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教育模式、建立繼續教育質量保障、評價和激勵機制、構建繼續教育資源平台與促進資源整合等。

第七專題:教育公平與協調發展研究

本專題集中就教育公平與教育協調發展開展調研,研究提出2020年政策目標,針對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與教育協調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解決思路,提出本屆政府在促進教育公平與教育協調發展方面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標、實施的重大項目和採取的重大政策舉措。有3個子課題。
23. 教育公平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下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與教育發展;教育公平方面的重要進展與突出問題;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的戰略思路、階段性目標及重大舉措。
24. 教育協調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城鄉教育和區域教育的協調發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公共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貪困地區傾斜的制度建設與專項舉措。
25. 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支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專項舉措;民族地區辦學特色與雙語教學;民族地區師資隊伍培養;民族教育與文化保護和國家安全;民族院校建設。

第八專題: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研究

本專題主要目的是要研究提出關於教育改革的整體思路和重大措施,推進教育改革開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有5個子課題。
26. 教育體制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中央和地方管理教育的責任權利與教育管理體制政草;政府和市場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務中的作用與辦學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研究。
27. 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特別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內涵;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高等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與自我約束自我規範;高等學校的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關係。
28. 民辦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民辦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促進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政策建議;民辦教育的規範與自我約束機制。
29. 教育法制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法律法規修訂和制訂規劃;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研究;社會監督、民主監督的制度建設;學校與師生權益保護問題;教育督導與評估機制研究。
30. 教育對外開放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目標和思路;政府間、國際組織教育交流與合作;高等學校加強人才培養與科技合作問題;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問題;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問題;提高漢語國際推廣水平問題。

第九專題: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本專題圍繞我國2020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求,以制度創 新為核心、以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和高效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總結改革開放30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成績和經驗,全面分析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入研究教師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律,準確把握國際趨勢和最新動向,研究提出未來12年教師隊伍建設的中長期目標、戰略方針和重大政策舉措。有3個子課題。
31. 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未來12年教育事業發展對各類師資的需求;到2020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的重大政策舉措;義務教育教師公務員制度研究;教師培養、培訓與終身學習制度;完善教師資格制度研究;中國小教師編制管理改草;推進和推廣特崗計畫,創新教師補充機制;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聘任和職務制度改革;提高教師待遇的重大政策舉措;加強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舉措;中國小班主任的培養、培訓和激勵機制;中國小校長能力建設研究。
32. 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高校教師的評價激勵機制;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舉措。
33. 教育家辦學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家成長規律;培養造就教育家的體制機制環境;推進教育家辦學的政策措施。

第十專題:教育發展保障條件與機制研究

本專題具體圍繞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投入機制、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支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保障條件與機制開展調研,研究提出2020年發展目標,針對三個領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解決思路,提出本屆政府在以上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實施的重大項目和採取的重大政策舉措。有3個子課題。
34. 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現狀分祈;教育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2012年和2020年教育信息化建設戰略方針、指導建設、發展思路、總體目標、重大工程和政策建議。
35. 教育投入機制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國家中長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和完善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元化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完善制度措施,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教育經費分配機制;加強管理,提高公共教育經費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36. 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加強學校黨的建設;進一步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德育課主渠遣作用;繁榮校園文化;校園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學生健康人格教育;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校園安全文明程度提高。

徵求意見稿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總體戰略
第一章 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一)指導思想
(二)工作方針
第二章 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
(三)戰略目標
(四)戰略主題
第二部分 發展任務
第三章 學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六)明確政府職責
(七)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第四章 義務教育
(八)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
(九)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十)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
第五章 高中階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
(十三)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第六章 職業教育
(十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十五)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
(十六)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十七)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十)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二十二)最佳化結構辦出特色
第八章 繼續教育
(二十三)加快發展繼續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
(二十五)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體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第三部分 體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
(三十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
第十二章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第十三章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三十八)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三十九)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四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國小學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辦學體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辦學體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辦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辦教育
第十五章 管理體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
(四十六)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
(四十七)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
第十六章 擴大教育開放
(四十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十九)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五十一)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五十二)加強師德建設
(五十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五十四)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五十五)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保障經費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五十七)完善投入機制
(五十八)加強經費管理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六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套用
(六十一)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第二十章 推進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體系
(六十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六十四)大力推進依法治校
(六十五)完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
第二十一章 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
(六十六)組織實施重大項目
(六十七)組織開展改革試點
第二十二章 加強組織領導
(六十八)加強黨和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領導
(六十九)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七十)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專家解讀

綱要解讀:教育公平與辦學特色不矛盾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稿發布後,引起了熱烈反響。而規劃綱要涉及基礎教育的內容,更為大家所關注。
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不能要求“齊步走”
[綱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幼兒習慣養成、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
明確政府職責。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積極發展公辦幼稚園,大力扶持民辦幼稚園。
[解讀]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副處長孫鴻:規劃綱要明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這就把過去一直議論不休的學前教育的歸屬問題破解了,這對完善國家教育制度、發展學前教育,奠定一代公民的良好素質將產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影響。
[建議]上海市特級園長、東方幼稚園園長毛美娟:國家對公辦幼稚園採取積極發展的態度,對民辦幼稚園採用大力扶持的辦法,這是符合現階段幼兒入園需求和辦園實際的。對學前教育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應當有各地區的“地方標準”,不能要求“齊步走”。
提倡教育公平 並非削峰填谷
[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解讀]上海市教育科學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長傅祿建:義務教育的重點任務是推進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讓每一個孩子獲得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
[建議]控江中學校長張群:教育公平與辦學特色是不矛盾的。不能把教育公平理解為各所學校的“捆綁式”發展,更不能遷就落後,甚至把“削峰”作為“填谷”的必須。因此,建議規劃綱要對教育公平、均衡發展與教育特色、多元發展作些必要的闡述。
高中中職比例 各地應有不同
[綱要]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克服“應試教育”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滿足國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需求。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今後一個時期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解讀]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交通學校校長鮑賢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劃綱要從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確定其教育地位,具有積極意義。
[建議]上海市進才中學校長王從連:高中階段教育分為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兩大類,現在提出兩者的招生規模比例相當,也許在有些發達地區做不到。一些發達地區,家庭收入高,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也高,他們更願意將孩子送到普通高中就讀,如果硬性規定比例,就可能產生新的問題。因此,規劃綱要是否應就不同地區的比例做一些必要的“技術處理”。
減輕課業負擔 要有具體尺度
[綱要]各級政府要把減負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統籌規劃,整體推進。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規範辦學行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範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
[解讀]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教科院研究人員潘國青: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這不僅關係到學生的身心健康,也關係到節省社會成本。應當從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和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等多方面入手。
[建議]上海市特級校長、七寶明強國小校長吳國麗:對減負要有理性的認識、科學的判斷和合適的措施。教育研究部門要通過研究,提出符合學生學習量的指標,學校要通過提高教師的能力,改進教學效果。因此,建議規劃綱要對減負的提法,應當添上“過重”兩字。學生一點兒沒負擔是學不好的。關鍵是學校教育要給學生有用的東西。

政協委員觀點

取消行政級別使學術回歸大學

2010年3月1日進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暨南大學副校長周天鴻提出觀點認為,高校取消行政級別的更重要意義在於制定完善的自主辦學機制,減少官本位的思想。

周天鴻
行政級別並沒有帶來實際資源
“暨南大學校長和副校長都沒有配專車,幾輛車都是輪著用的,我那個車還是省政協副主席才配的。”
“取消行政級別是對的”,周天鴻首先表示了贊成意見,但是,周天鴻說,更實際的意義不在於僅僅取消行政級別,而在於制定完善的自主辦學的機制,因為行政級別取消了,學校的校長仍然還是校長。
針對“行政級別就意味著相應的待遇”這一說法,周天鴻認為,那是職務本身的工作需要,而非行政級別所賦予的。房子、車子、工資,周天鴻一樣一樣地數,沒有一樣是行政級別所產生的實際利益。周天鴻說,暨南大學校長和副校長都沒有配專車,幾輛車都是輪著用的,“不信你可以去調查”,“我那個車還是省政協副主席才配的”。
“如果申報項目時,括弧後面註明是廳級幹部,說不定還有反作用”,周天鴻說,就其個人所接觸的圈子來看,高校里的行政級別並沒有帶來太多實際的利益。
顧也力
取消行政級別使學術回歸大學
“人不是神,大學教授應專心做學術,專心教書。取消行政級別,可以只做一屆大學校長,然後再專心搞科研。”
“非常好”,取消行政級別,可進可退,而設定了行政級別,就只能上不能下了。同為副廳級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非常贊成取消高校的行政級別,“使學術回歸大學”,但顧也力坦承,實施起來將會很難。
行政級別首先就將大學分成了三六九等,顧也力以自身為例說,他這個副校長的行政級別是副廳級,就待遇而言,副校長的行政級別只比普通教師多100元,但副校長的“好處”更多地體現在其他隱形資源上,比如申報項目、評獎等。
“行政級別把人的思維攪亂了”,是完全背離學術發展的,顧也力說,又要做行政,又要搞科研,人不是神,大學教授應專心做學術,專心教書。取消行政級別,可以只做一屆大學校長,然後再專心搞科研。
何鏡堂
高校現行管理模式值得反思
“我國的教師隊伍發展很快,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高校產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卻非常少。”  
全國政協委員、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師隊伍發展很快,數目龐大的高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高校產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卻非常少,這說明了我國高校現行的管理模式值得反思。
“高校不要行政級別,我還是比較贊成的。”何鏡堂表示,高校主要是培養人才,是學術基地,他理應更加重視學術的發展,而不是過度強調行政化。現在國內高校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都比較死板,比如培養博士生就硬性要求必須發表多少篇論文。身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的何鏡堂以建築學為例,能夠發表的一級刊物非常少,而博士生卻大量增加,以至於不少學生為了能夠發表論文紛紛走後門,從而滋生學術腐敗。
何鏡堂說,高校的制度不能夠太死,不要過於強調等級,應當強調學術自由,以及學術水平的提高。國外許多大學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崇尚教授治學,不千篇一律,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氛圍和特點。不過,何鏡堂也表示,現行制度是歷史形成的,要改變觀念,進而革新制度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區鉷
去行政化有利於提高教授的地位
“一次,一教授去學校里的某個科室辦事,被行政人員當面大聲訓斥。”
“一次,一教授去學校里的某個科室辦事,被行政人員當面大聲訓斥”,“在某些學校,行政人員拿的工資比一線的教職員工要高很多”,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外語學院區教授認為,高校去行政化,有利於提高教職人員的地位,真正地尊師重教。
區鉷擔心,現有行政級別的大學官員取消行政級別後將怎么辦,怎么取消,怎么“逐步”都是目前尚未明確的問題,關鍵是第一步如何邁出去。區鉷笑稱,他的“中山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根本就不是什麼行政級別,按照一般說法,各學院的院長享受處級待遇,但事實上,教授和副教授都可以當院長的,實際上,也沒有什麼行政級別,只是中山大學的行政級別是副省級。

教育法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