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衛士》

《四十五衛士》

《四十五衛士》是(法)大仲馬編著的作品,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在1990年11月出版。該書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鬥爭。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四十五衛士》四十五衛士

十六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在法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延續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教派與天主教派的內戰,正是席捲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與法國內部政治紛爭交相錯雜的結果。我國讀者熟悉的法國作家大仲馬,早在一八二九年創作劇本《亨利三世及其宮廷》時就對這段歷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從這段歷史中截取了短短的兩天時間,寫出了這部浪漫主義風格的成名作。時隔十多年之後,這場宗教戰爭的題材,重又激發起了處於創作高峰時期的大仲馬的創作欲望,他以這段風雲變幻、錯綜複雜的歷史時期為背景,寫下了一百六七十萬字的三部曲《瑪戈王后》(1845)、《蒙梭羅夫人》(1846)和《四十五衛士》(1848)。

一五七O年,持續了八年的交戰雙方暫時休戰。一五七二年八月胡格諾派的主要領袖納瓦拉國王亨利和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即瑪戈王后)舉行婚禮。在法國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和天主教派主要領袖德·吉茲公爵的陰謀策劃下,八月二十四日夜間天主教徒殘酷地殺戮了二千多名前來巴黎參加婚禮的胡格諾教徒。八月二十四日是聖巴托羅繆節,所以這次慘案在歷史上又稱為“巴托羅繆之夜”。

《瑪戈王后》寫的就是“聖巴托羅繆之夜”前後兩年多,即一五七二年到一五七四年查理九世去世這段期間的事情。

“聖巴托羅繆之夜”後,兩派內戰更加劇烈,整個法國陷於分裂的局面。胡格諾派控制了法國南部和西部,代表人物就是納瓦拉國王亨利,他屬於瓦羅亞家族的旁系波旁家族。北方的天主教貴族以洛林家族的亨利·德·吉茲為首,於一五七六年成立“天主教聯盟”。這兩股勢力,與在巴黎掌握中央政權的瓦羅亞家族的亨利三世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至此,宗教戰爭演變為瓦羅亞家族、洛林家族和波旁家族之間爭奪王位的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三亨利之戰”。

蒙梭羅夫人》的故事發生在一五七八年,即查理九世去世、亨利三世即位後的第四年。小說里不僅描寫了三亨利之間的鬥爭和勾結,還描寫了亨利三世的弟弟安茹公爵(在《瑪戈王后》中他是阿朗松公爵,受封安茹采地後改稱安茹公爵)覬覦王位,處心積慮與哥哥為敵的陰謀活動。

內容簡介

《四十五衛士》和《蒙梭羅夫人》的故事之間,又相隔了七年時間。這部小說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鬥爭:亨利三世憂心忡忡,招募四十五名悍勇的加斯科尼人充當貼身衛士;德·吉茲公爵兄妹翻雲覆雨,糾集巴黎的天主教聯盟勢力密謀刺殺亨利三世;亨利·德·納瓦拉韜光養晦,終於一舉攻占要地卡奧爾城;安茹公爵驕縱淫逸,企圖占領弗朗德勒自己稱王,結果卻落得死於非命。

小說風格

這些歷史事件和場景,只是小說的一條線索:政治的線索。圍繞這條主線的發展穿插著另外一條線,那就是愛情的線索。在大仲馬的小說里,這兩條線索總是互相交錯,互相補充,互相融合的,因而他的小說不僅用驚心動魄的場面和緊張曲折的情節吸引著讀者,而且用纏綿誹惻的愛情故事不時撥動著讀者的心弦。在《瑪戈王后》里我們看到了瑪戈和拉莫爾的動人愛情;在《蒙梭羅夫人》里我們又看到黛安娜·德·梅里多和比西的至死不渝的愛情。在《四十五衛士》里,亨利·德·布夏日伯爵苦戀黛安娜的那種絕望的愛情,更是令人扼腕嘆息。

大仲馬作品

亞歷山大·仲馬,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 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