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音樂劇]

《喝彩》[音樂劇]
《喝彩》[音樂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音樂劇《喝彩》即將在2011年3月31日在深圳音樂廳開演,這部音樂劇此前在香港也是獲得業內高度讚譽,從劇中,我們又可以回顧張國榮、陳百強與鍾保羅三劍客的崢嶸歲月,懷念青春時代那些美好的日子。

簡介

《喝彩》《喝彩》

《喝彩》是一部為紀念永遠的偶像陳百強、張國榮而精心策劃的勵志音樂劇,40首陳百強張國榮的經典名曲,香港首度公演,掀起巨大迴響,熱賣45場,且場場爆滿。

故事透過三位主角的自身遭遇帶出現今青少年面對情緒、濫藥等問題,題材勵志,帶出青年人面對逆境和困難時要有勇於面對的精神。期望此劇向大眾傳揚珍惜人生為生命喝彩的正面訊息。極具感染力,演員在劇中演繹張國榮陳百強40首經典歌曲。

內容介紹

三個自少已是死黨的年青人,Leslie,Danny,Paul,各自為理想而努力,Danny具音樂天份,甫出道就成為甚受歡迎的創作歌手;聰明的Paul誤打誤撞下成為DJ,而Leslie雖甚愛唱歌卻一直備受冷眼,但仍不放棄默默咬緊牙關捱過,最後終成為萬千歌迷愛戴的歌手。
就在事業高峰之時,三人自身的問題卻接踵而來,卻又不敢對好友說,Paul因不斷的投機取巧終致賭債累累,Danny苦無作曲靈感竟靠藥物,Leslie看著好友的苦況,再面對自己,竟也….
音樂劇描述的是三個青年的奮鬥歷程,我們不難看出這是講述張國榮與陳百強、鍾保羅三劍客年輕時一起打拚奮鬥的日子。
今年正值香港導演高志森的音樂劇[喝采]來深,選擇在3月31這個有特殊意義的晚上在深圳音樂廳演出,我們可以藉此劇來回顧三劍客的風華青春。只是逝去的已不在,願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依舊可以放聲歌唱,回到快樂的三劍客時代。

演出歷程

《喝彩》的導演及監製高志森在自己21歲時,寫的第一部電影劇本就叫《喝彩》,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他認識了張國榮、陳百強和鍾保羅3人。該劇於2006年公演,當年首演謝幕時,陳百強的父親站起來帶頭鼓掌的場景至今在導演高志森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喝彩》如今先後公演8輪70多場均好評如潮。劇中,由香港演員黃嘉威陳健豪、陳冠中演繹的張國榮、陳百強和鍾保羅各自為理想而努力。高志森一再強調,雖然該劇的靈感與曲目出自“三劍俠”,但故事並非在講述他們,“這是一出講述現代年輕人的音樂劇,絕對不是模仿秀。”

2011年恰逢張國榮主演的重要電影作品《阿飛正傳》上映20周年。香港歌迷將會舉辦《阿飛正傳》20周年電影珍藏展,當中包括展覽、電影放映及分享會等紀念活動。而在廣州,則有首次內地亮相的音樂劇《喝彩》向哥哥及陳百強、鍾保羅致敬。演出將重現兩人的40首經典歌曲。

看點

《喝彩》劇照《喝彩》劇照

音樂劇《喝彩》精心挑選了張國榮和陳百強的42首經典歌曲,談到對音樂的處理,高志森表示,劇中的音樂相當程度上都將維持原來的鏇律。“很多歌前奏一響觀眾就知道是什麼,這些是他們的集體回憶,所以我們不會做過多的改動。”不過高志森也表示,在一些特殊的場景也會對歌曲有不同的演繹詮釋,“像《風繼續吹》,原來是講愛情的,但在我們的劇中講的卻是友情。張國榮曾經親口對我說過,陳百強生病入院之後,他去醫院看望過他,站在玻璃窗外望了他好幾個鐘頭。我把這個場景加入到我們的劇中,唱的就是《風繼續吹》。”
而音樂劇的主演全是香港演藝學院的新人,被問到為什麼不找歌星來擔任主演,高志森表示,採用歌星恐怕會有反效果。“1+1未必等於2,歌星有自己的形象和自己的歌,觀眾看到之後在心中會有比較。採用新人觀眾可以專心地看我們要講的故事,藝術也應該給多點機會給新人。”

關於導演

《喝彩》導演 高志森《喝彩》導演 高志森

高志森,著名導演、編劇、監製。1958年8月6日出生,廣東中山人。肄業於香港觀塘瑪利諾書院中學。畢業後進入香港麗的電視台任編劇,參與《變色龍》等劇集的編劇工作,在麗的工作四年後轉入無線電視台任助導。1979年開始編寫電影劇本,第一部是《不準掉淚》,繼後又編過《陰陽錯》,《小生怕怕》等電影劇本。1984年他開始執導電影,第一部是《開心鬼》,從1984年至1989年,他共執導了十部影片,其中有《寶貴逼上樑人》、《聖誕快樂》、《雞同鴨講》等,平均票房收入接近兩千萬港元。

作為認識多年的老朋友,高志森在談到哥哥張國榮的時候一直讚賞有加。“他從來都沒有什麼明星架子,他吃便當的時候一定要和機燈組的人一起吃,大家幾個飯盒打開互相夾菜,這個應該和他長期在電視台拍戲有關。”兩人從高志森的第一部電影《喝彩》就已經認識,說到哥哥的演技,高志森直言,哥哥是自己做了幾十年電影見到的唯一一個離開鏡頭之後還會帶著角色回家的人。“他演完《霸王別姬》之後來和我談《家有囍事》的角色,還是那副哀愁的樣子,而演完《家有囍事》之後變得很八婆,很娘娘腔。他就是這么一個人,離開鏡頭之後還是沒辦法抽離出角色。所以當時我聽說他離開的訊息,第一個反應就是想他最近演過什麼電影。我猜想,他可能是由於拍戲抽離不了角色才會選擇離開的。”

內地演出

2011年4月1日音樂劇《喝彩》將正式登上中山紀念堂的舞台,正式開始內地首演。高志森監製、導演的音樂劇《喝彩》內地首次演出,特別挑選了特別有意義的4月1日,希望能夠引起觀眾更多的共鳴,共同紀念張國榮。“這部音樂劇透過3個人物,挑選了42首張國榮和陳百強的歌曲串聯成一個故事,來講述三個人經歷的成長過程,他們在分別經歷了賭博、吸毒和情緒病之後英年早逝。大家都知道4月1日這一天有著特殊意義,音樂劇中的三個人也有張國榮、陳百強和鍾保羅的影子。”高志森與張國榮認識多年,也見證了張國榮等三人從走紅到離開的人生歷程,有記者問到音樂劇是否三位樂壇巨星的傳記時,高志森搖頭否定:“這部劇百分之一百不是模仿秀,而是一個完全創新的故事,當然其中有我認識的他們三個人的影子在。傳記太過主觀,而且我對他們的認識也只是在有限層面。我告訴演員,不是要你們去模仿,也沒得模仿,而是要你們用自己的氣質去演繹這些歌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