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人年譜

唐宋詞人年譜

《唐宋詞人年譜》,夏承燾著,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出版。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號瞿髯,浙江溫州人,著名詞學家、教育家,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開創了詞人年譜之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宋詞人年譜》(以下簡稱《年譜》)輯入、李璟、李煜、張先、晏殊、晏幾道、賀鑄、周密、溫庭筠、姜夔、吳文英的年譜十種十二家。

除了官史、雜史、通鑑、四庫提要等常見之書以外,還、元、明、清各代著述共三百餘種;近現代人的許多考證成果和重要的論點,如朱祖謀、陳思、劉毓盤、張爾田、楊鐵夫、陳寅恪、顧學頡等的著作,都搜羅頗備,兼采眾長。

《年譜》使不少詞人的生平、史實得以廓清。如在《韋端己年譜》中,夏承燾根據《鑷白詩》“新年過半百,猶嘆未休兵”句,考訂出韋莊的生年應為開成元年(836),並駁正了英人紀爾斯(今譯翟理斯)推論之非。

貢獻

《年譜》在辨別詞作真偽上有突出的貢獻。例如《南唐二主年譜》中提到,馬令《南唐書》《江南野史》都說李後主亡國時渡江賦詩有“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這么兩句,夏承燾對此發生懷疑,因為後主亡國時尚有兄弟六人,不應說“兄弟四人”;詩又有“廣陵台殿已荒蕪”句,南唐都金陵,不應說廣陵。廣陵是楊行密的都城,楊行密有四個兒子,夏承燾因此疑為楊溥之作,後查《江南余載》《江表志》以及《全唐詩》(李煜詩附註),正說此詩是楊溥在泰州時作,證實此說。

作用

《年譜》可以使人們認清詞人作品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以便正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例如宋末詞家王沂孫、張炎、仇遠、唐珏等十餘人詠物詞的合集《樂府補題》,其中有詠龍涎香、白蓮、蟬、蓴、蟹等題。乍看起來,好像是玩物喪志,無關宏旨的文字遊戲。夏承燾先生作了全面的考查,指出這些詞實際上是為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楊璉真伽發掘宋陵墓有感而作,這些詞家們借著這樣的題目抒發他們懷念故國的感情。

《年譜》對於詞學批評亦有重要意義。如《人間詞話》說:“馮正中堂廡特大,與中、後二主皆在《花間》範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隻字也。”夏承燾以年月推算,指出《花間》結集的時候馮正中未顯,後主才四歲,與《花間集》時代並不相及,王國維的自然論斷也就難以成立了。

價值

另外,《年譜》也不乏史學的價值。如《韋端己年譜》中據韋莊長安兵中遇弟妹諸詩,否定了《資治通鑑》“……(黃巢)大索城中,能為詩者盡殺之,識字者給賤役,凡殺三千餘人”的謬說。此類考辨還有不少,對於治史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