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的一份新聞學研究刊物,在美國的新聞學研究領域頗有盛名。該刊執行總編輯邁克·霍依特和總編輯布蘭特·康寧漢在給記者的電子郵件回覆中都說,他們“從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費”,相反還會根據文章的長度、難度和投稿人本身的資歷支付稿酬。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null《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於1961年創辦的一份新聞和媒體研究刊物,迄今四十多年,在全球新聞學研究領域頗有盛名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不僅關注新聞報刊、廣播、影視等傳統媒體之外,還關注網際網路、數字報刊、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等新技術支撐體系 下出現的媒體形態。
普利茲獎也稱為普利茲新聞獎,是 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茲(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七十年代已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如今,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茲獎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聞大獎,其地位如同電影界的奧斯卡獎,或學術界的諾貝爾獎

90年來,普利茲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和最優美的文字。每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美國記者無不以獲得普利茲新聞獎作為奮鬥的目標。普利茲獎的評審由有成就的名記者組成,評選機構設立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評選結果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布。

不過,《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方面亦坦承,“普利茲新聞獎”有其局限性,包括:該獎為鼓勵美國新聞人的大獎,獲獎作品必需是在美國周報或日報上發表的;獲獎作品都是英文的,作為全球重要的語言,中文卻並不是該獎關注的對象。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

2008年7月14日《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發布,《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出版委員會主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維克多·納瓦斯基(Victor Navasky)和《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常務副社長丹尼斯·祖瑪(Dennis F. Giza)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在致力於將西方先進的新聞方法、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帶到中國的同時,可能也會評選“世界中文媒體學術獎”以填補上述空白。

同時揭曉的中國媒體行業“標桿品牌”,是《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從中國二千多種報紙、九千多種期刊、三百多家電視台的九千多個欄目中選出的。這些品牌被細分為九十八類,每類只選定一個。從地區分布來看,北京有五十八個品牌入選,廣東有十三個品牌入選,上海有八個品牌入選,分別位列地區分布前三甲。中國經濟發達的三個省市同樣也是傳媒業品牌集中度高的地區。

所謂標桿(Benchmark),最早是指工匠或測量員在測量時作為參考點的標記,後來漸漸衍生為衡量的基準或參考點,並成為“優異典範”的代名詞。據介紹,“中國標桿品牌”不接受企業報名,不接受商業贊助,評定工作是獨立、公開和公正的,其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均由世界經理人集團全權負責。

李虎軍:《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糟糕的首演

兩天前,我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引述了《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JR)推出中文版的訊息。就在今天,CJR中文版舉行了首發式。

這個首發式,同時是什麼“2008年世界媒體高峰會”。CJR出版委員會主席維克多·納瓦斯基(Victor Navasky)教授、CJR常務副社長丹尼斯·祖瑪(Dennis Giza)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高鋼教授等均發表了演講。

本來,這是一個熱熱鬧鬧的首發式,但事情被CJR的中國合作方“世界經理人集團”給搞砸了——這個商家趁機發布自己的“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還說什麼“與CJR中文版聯合發布”——簡直把嚴肅的新聞學術刊物CJR,當成了私器

這還不算,世界經理人集團還以CJR中文版之名弄出一個搞笑的2008年“世界媒體高峰會暨(首屆)傳媒行業「中國標桿品牌」”。

“中國標桿品牌”上的一些傳媒名單,如我先後供職的《南方周末》和《財經》雜誌,或許可稱為行業內的“標桿”。另一些入選的傳媒,卻似乎值得商榷——如北京地區都市類報紙的標桿《北京晚報》、能源類報紙的標桿《國家電網報》等。這不能不讓人懷疑CJR中文版的專業水準和職業道德。

CJR真是可憐,不知道珍惜其47年的聲譽,今天在北京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醜。據說,CJR中文版將有多達20%的內容由世界經理人集團生產,不知這個商家今後還會不會搭售什麼私貨。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JR)中文版首發又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什麼一定要有很多人捧場呢?

CJR是新聞學術雜誌,其中文版為什麼要走消費性雜誌路線呢?

CJR將中文版交給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世界經理人集團的丁海森打理,無疑是一大失誤。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的一份新聞學研究刊物,在美國的新聞學研究領域頗有盛名。該刊執行總編輯邁克·霍依特和總編輯布蘭特·康寧漢在給記者的電子郵件回覆中都說,他們“從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費”,相反還會根據文章的長度、難度和投稿人本身的資歷支付稿酬。
儘管《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在學術界頗有影響,但兩位總編輯都很謙虛地強調,它不是一份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刊物,而是一份面向新聞和傳播領域的行業刊物。

中文版大事記

2007年9月,哥倫比亞大學決定出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面向世界中文媒體市場。
2008年3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網站cjrchinese.com測試版推出。
2008年5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印刷版正式出版,中文網站正式開通。
2008年7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首發式,《世界品牌500強》中國區發布會隆重召開。

成員介紹

維克多·納瓦斯基(Victor Navasky)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Columbia university ;Journalism School)
維克多·納瓦斯基(Victor Navasky)教授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出版委員會主席。維克多教授曾經擔任諷刺雜誌《monocle》的發行人、《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主編,並長期擔任1865年創刊的美國最悠久歷史的周刊《國家》(The Nation)雜誌的出版人。

丹尼斯·祖瑪(Dennis F. Giza)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丹尼斯·祖瑪(Dennis F. Giza),《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常務副社長。

null《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擴展閱讀

1. http://www.cjrchinese.com/
2. http://www.cjr.or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