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家將》

《呼家將》

呼家將是一本宣揚愛國主義的小說,《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簡介

又名《呼家後代全傳》、《呼家將》)
版本:清乾隆巳亥四十四(1779)年金閶書業堂刊本。十二卷四十回。
作者:作者不詳。
《說呼全傳》,又名《呼家將》,說的是宋仁宗時呼延必顯一家與龐集一家的忠奸鬥爭,思想內容較《楊家將傳》要遜色,情節上和楊家將有些關聯,因此我們把這二種書列在一起。據史載,呼延必顯的父親呼延贊,與楊業同時,也是北宋年間“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的名將。小說里敘述其家族抗拒邪惡勢力的故事,雖更多虛構的成分,但所表現的那種為正義而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還是值得稱讚的。

呼家將的故事,民間流傳的也不少,如說唱本子《呼延慶打擂0,《金鞭記》、《肉丘墳》等等。這裡排印的本子,刻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著作人不詳,大約是根據說書藝人的記錄加工寫成,比起《楊家將傳》來,更接近於民間口頭文學。
[呼家將].又名[肉丘墳],[金鞭記].書敘宋仁宗時,開國元勛呼延贊之子忠孝王呼延必顯遭西宮娘娘龐妃之父龐文陷害。仁宗昏潰,斬抄呼門三百餘口,二子逃亡。守勇逃至名將王貴後人汝南莊上,汝南將女金蓮許配給他。守勇奔赴新唐國搬兵復仇,路遇所救民女鳳奴與其兄嫂虎臣夫婦,遂在山寨落草。眾人率嘍兵與追來的龐家兵馬苦鬥,幾番廝殺後也雲散。守信逃到西羌,與天定山寨主齊國寶女月娥結姻。一年又一年,龐家四虎追殺不已。金蓮之子延慶得異人教授,熟習兵法,與母同赴新唐。路過西羌時,遇守信子延龍、延豹。守信帶子侄赴京祭墳。延慶遭擒,被包公救出,後遇鳳奴女碧桃、梅仙。眾子孫在京城大鬧花燈,獄墳放火。時值龐貴妃想趁花燈之夜,將養在八王府中的太子誆出殺害。呼家小將亂中救太子回到八王府。此後,各路呼門後人共投新唐,呼氏團聚。延慶等以西番進貢為名,混入京城八王府,陳訴冤情。八王面聖,得除奸敕命一道。呼氏子孫率軍殺入關中,直抵王城。仁宗革除龐集官職,賜死龐貴妃。呼家將蕩平相府,斬殺龐集,報仇雪恨。仁宗降旨加恩,重建呼門盛府,祭墳以慰忠魂。

內容

話說北宋朝一個大將複姓呼延,名得模,字必顯,世居山後,歷為漢臣。因劉王失政,去賢用佞,輕聽宇文均,把呼氏誅絕。幸祖母馬氏懷妊,逃回馬家莊上,遂生下呼延贊。年甫弱冠,典墳通曉,韜略且精。正楊業老將軍奉旨征遼,呼延贊志欲報仇,遂投宋主,與楊老將軍領兵進討。孰知遼兵不耐戰守,一旦遂傾,眾夷威服,是以凱歌奏聖。恩蒙宋主加封呼延贊忠孝王之職,賜造王府,又賜金鞭一柄,敕令呼延贊值殿巡察,如有文武,不勞王政,就金鞭打死。已叨朝廷十分隆重,奈何不久遂薨。又蒙聖恩,命必顯襲父職,夫人楊氏,所生兩個孩兒,長名守勇,年登十六﹔次兒守信,甫經十四,不但熟讀孔孟,且喜考究孫吳,更習了百步穿楊的神箭。看這兩個孩兒的武藝,呼延必顯倒也晚景無憂。
那守勇兄弟,一天到廳,道:“父王在上,孩兒們拜稟。今因天氣晴和,欲往郊外春游射獵,特來稟知父王。”“我兒既去春遊射獵,須帶二十名家將同去。”那守勇道:“多謝父王。”
他兄弟兩個,你道怎生打扮?但見:
頭戴紫金冠,兩傍插雉尾,身穿銀甲白如雪,腰間掛了寶劍,佩了弓箭,
腳登粉底烏靴,手持長槍,一齊來到廳前。那時得模見了兩個兒子,威威武武一般裝束,心中十分歡喜,說道:“你兄弟兩個,出去總要和順,不可生事,”
守勇別了千歲,同了家將,一齊上馬,來到鄉村,啊唷妙啊,果然桃紅柳綠,水秀山清。行來已是山莊,令家將一齊追趕,射的飛禽,戳的走獸,冬逞武藝。詩云:

蹀躞巴寶馬,陪驄碧野雞。
忽聞仙樂動,賜酒玉遍提。

話說右丞相龐集,字宰翁,止生一子,名喚黑虎,年已三九,因丞相過於鍾愛,任耽酒色,幸有多花女兒,年方十六,卻是生得國色夭姿,品貌不凡,故爾尚未許字。這教:

姣客不易輕相許,煩選東牀絕世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