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姑娘》

《吉普賽姑娘》

《吉普賽姑娘》是米蓋爾.德.塞萬提斯的眾多小說中的一篇。一位英俊紳士為了贏得姑娘的芳心,決定成為吉普賽部落一員,與吉普賽人為伍。但是故事慢慢曲折起來,因為該青年被指控為罪犯並被關進監獄。普萊肖莎便去向科雷西多爾法官求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基本信息

概述

《吉普賽姑娘》《吉普賽姑娘》

西班牙文學大師塞萬提斯曾著有一部題為《吉普賽姑娘》的小說,描寫了吉普賽少女普列西奧莎與西班牙貴族少年安德列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故事的結尾是痴情的安德列斯最終走進了吉普賽的流浪行列,美滿的婚姻在經歷曲折和驚險之後終於締結。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故事模式中,吉普賽人的群族智慧是潛在的決定力量。

吉普賽的民間傳說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流浪於特蘭西瓦利亞的吉普賽部落有一天來到一位大公的領地過夜。富有的大公愛上了美貌的吉普賽少女朱麗克娜,邀請她去自己豪華的宮殿做客。臨行前,母親給女兒講了一個充滿暗示的故事,從前也有一個美麗的吉普賽姑娘被一個大公愛上了,可姑娘對大公說:“假如你是吉普賽人,我便可以屬於你。錢,我不需要。”說完這句話,她就回到部落里,不久一個吉普賽小伙子向她求婚,她就嫁給了他,一直到現在仍然真誠相愛,幸福無比。然而,女兒並沒有理解母親的喻意,最終還是答應和大公成婚。…………幾天后,舉行了熱鬧的婚禮。隨後,吉普賽部落繼續向遠方遊蕩。夥伴們一走,新娘朱麗克娜就愁容滿面,日漸消瘦。為了找回當初大家庭生活的溫馨回憶,朱麗克娜決定親自下廚做吉普賽烙餅來招待大公的朋友們。吉普賽的傳統手藝喚醒了姑娘內心深處塵封的信念,她驀然間頓悟了母親的預言。在觥籌交錯的宴席上,她失蹤了。有人說,她在遙遠的多瑙河彼岸追上了親愛的部落。

傳說與小說的情節不同,但殊途同歸,群族是吉普賽人和一切熱愛吉普賽人的歸宿和搖籃。迎著寒冬的風雪和酷暑的驕陽,承受冷漠、虐待和不公正,吉普賽人手挽手跨過高山和海洋,踏遍世界每一個角落。他們是孤立的,然而他們又是無限富有、充實和幸福的。個人的智慧源自於群體的力量,生命中還有什麼比這種真誠的情感和忠誠更令人感動的呢?

作者簡介

《吉普賽姑娘》《吉普賽姑娘》
塞萬提斯(MigueldeCervantes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1]。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他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他生於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父親是一個跑江湖的外科醫生。因為生活艱難,塞萬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隨父親到處東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馬德里。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23歲時他到了義大利,當了紅衣主教胡利奧的家臣。一年後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加了西班牙駐義大利的軍隊,準備對抗來犯的土耳其人。他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鬥中,西班牙為首的聯合艦隊的二十四艘戰艦重創了土耳其人的艦隊。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鬥中負了三處傷,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後即有“勒班多的獨臂人”之稱。經過了四年出生入死的軍旅生涯後,他帶著基督教聯軍統帥胡安與西西里總督給西班牙國王的推薦信踏上返國的歸途。

不幸的是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盜船,他被擄到阿爾及利亞。由於這兩封推薦信的關係,土耳其人把他當成重要人物,準備勒索巨額贖金。做了奴隸的塞萬提斯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勇氣與膽識卻得到俘虜們的信任與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親友們終於籌資把他贖回,這時他已經34歲了。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書一面在政府里當小職員,曾乾過軍需官、稅吏,接觸過農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幹。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獄,原因是不能繳上該收的稅款,也有的卻是遭受無妄之災。就連他那不朽的《堂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裡構思和寫作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塞萬提斯十分愛好文學,在生活窘迫的時候,賣文是他養活妻兒老小的唯一途徑。他用文學語言給一個又一個商人、一種又一種商品做廣告。他寫過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數目的抒情詩、諷刺詩,但大多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他亦曾應劇院邀請寫過三四十個劇本,但上映後並未取得預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園牧歌體小說《伽拉泰亞》(第一部),雖然作者自己很滿意,但也未引起文壇的注意。塞萬提斯50餘歲開始了《堂吉訶德》的寫作。《堂吉訶德》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書中堂吉訶德在遊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抨擊教會的專橫,揭示人民的困苦。他塑造的堂吉訶德和他的僕從桑丘,是西方古典文學中的兩個典型形象。

1605年《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風行全國,一年這內竟再版了六次。這部小說雖然未能使塞萬提斯擺脫貧困,卻為他贏得了不朽的榮譽。書中對時弊的諷刺與無情嘲笑遭到封建貴族與天主教會的不滿與憎恨。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偽造的續篇,站在教會與貴族的立場上,肆意歪曲、醜化小說主人公的形象,並對塞萬提斯本人進行了惡毒的誹謗與攻擊。塞萬提斯為了抵制偽書的惡劣影響,趕寫了《堂吉訶德》第二部,於1615年推出。該書幾乎被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於世,老少皆宜且寓意深刻。歐洲一些著名文學評論家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於1613年出版了包括十三篇優秀短篇小說的《懲惡揚善故事集》,其中有曲折的愛情故事,有社會風俗的描寫,也有一些哲學議論。書中描寫了封建社會的罪惡以及西班牙下層民眾生活的貧困,肯定人性與個性自由,對社會的不公正發出了憤怒的抗議。這些充滿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短篇在西班牙文藝復興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著名長篇小說《唐·吉訶德》(1602~1615)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卻》共2卷,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週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布全國。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鬥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樸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這本書堪稱經典,但是最好不要帶著那么嚴肅的眼光去看,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後一大段時間內屬於地攤讀物,他的價值也曾被認為僅僅是“逗笑”(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當時人語),不管曾經遭過什麼評價,這本書確實很逗笑,我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都忍不住想笑。這本書言語輕鬆活潑,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而又很貼切,但不是那么精確,甚至情節的前後銜接都很隨便,以至於出現不少漏洞,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書的吸引力,這本書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樸的鄉下人扎堆開玩笑,就能感受到這種暖和的,自然的活力來。

作者塞萬提斯正是這種社會低層的角色,他是個傷殘的軍士,被俘當過奴隸,其間帶領弟兄們幾回逃跑,都被抓回來。被人贖回來之後,一貧如洗,寫作也沒有讓他脫貧,還因為無妄之災坐了幾回牢…….最後得水腫病死了。死後,人們也不知他的確切葬處。

寫作背景

寫作特色

小說簡介

內容摘要

文化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