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姑娘

吉普賽姑娘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塞萬提斯(MigueldeCervantes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1]。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他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他生於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被逐回北非,西班牙從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統一。在西班牙王廷的資助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海洋冒險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對美洲的掠奪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一些城市裡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萌芽,西班牙擁有一千多艘船航行在世界各地,成為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極為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多次失敗的戰爭,既耗盡了國庫的資產,也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國內,封建貴族與僧侶還保持著特權,各種苛損雜稅繁多,使得貧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更為突出,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儘管專制王權與天主教會勾結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所鎮壓一切進步思想與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義思想仍然得到傳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家。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父親是一個跑江湖的外科醫生。因為生活艱難,塞萬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隨父親到處東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馬德里。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23歲時他到了義大利,當了紅衣主教胡利奧的家臣。一年後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加了西班牙駐義大利的軍隊,準備對抗來犯的土耳其人。他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鬥中,西班牙為首的聯合艦隊的二十四艘戰艦重創了土耳其人的艦隊。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鬥中負了三處傷,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後即有“勒班多的獨臂人”之稱。經過了四年出生入死的軍旅生涯後,他帶著基督教聯軍統帥胡安與西西里總督給西班牙國王的推薦信踏上返國的歸途。

不幸的是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盜船,他被擄到阿爾及利亞。由於這兩封推薦信的關係,土耳其人把他當成重要人物,準備勒索巨額贖金。做了奴隸的塞萬提斯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勇氣與膽識卻得到俘虜們的信任與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親友們終於籌資把他贖回,這時他已經34歲了。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書一面在政府里當小職員,曾乾過軍需官、稅吏,接觸過農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幹。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獄,原因是不能繳上該收的稅款,也有的卻是遭受無妄之災。就連他那不朽的《堂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裡構思和寫作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塞萬提斯十分愛好文學,在生活窘迫的時候,賣文是他養活妻兒老小的唯一途徑。他用文學語言給一個又一個商人、一種又一種商品做廣告。他寫過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數目的抒情詩、諷刺詩,但大多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他亦曾應劇院邀請寫過三四十個劇本,但上映後並未取得預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園牧歌體小說《伽拉泰亞》(第一部),雖然作者自己很滿意,但也未引起文壇的注意。塞萬提斯50餘歲開始了《堂吉訶德》的寫作。《堂吉訶德》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書中堂吉訶德在遊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抨擊教會的專橫,揭示人民的困苦。他塑造的堂吉訶德和他的僕從桑丘,是西方古典文學中的兩個典型形象。
1605年《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風行全國,一年這內竟再版了六次。這部小說雖然未能使塞萬提斯擺脫貧困,卻為他贏得了不朽的榮譽。書中對時弊的諷刺與無情嘲笑遭到封建貴族與天主教會的不滿與憎恨。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偽造的續篇,站在教會與貴族的立場上,肆意歪曲、醜化小說主人公的形象,並對塞萬提斯本人進行了惡毒的誹謗與攻擊。塞萬提斯為了抵制偽書的惡劣影響,趕寫了《堂吉訶德》第二部,於1615年推出。該書幾乎被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於世,老少皆宜且寓意深刻。歐洲一些著名文學評論家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於1613年出版了包括十三篇優秀短篇小說的《懲惡揚善故事集》,其中有曲折的愛情故事,有社會風俗的描寫,也有一些哲學議論。書中描寫了封建社會的罪惡以及西班牙下層民眾生活的貧困,肯定人性與個性自由,對社會的不公正發出了憤怒的抗議。這些充滿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短篇在西班牙文藝復興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著名長篇小說《唐·吉訶德》(1602~1615)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卻》共2卷,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週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布全國。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鬥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樸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這本書堪稱經典,但是最好不要帶著那么嚴肅的眼光去看,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後一大段時間內屬於地攤讀物,他的價值也曾被認為僅僅是“逗笑”(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當時人語),不管曾經遭過什麼評價,這本書確實很逗笑,我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都忍不住想笑。這本書言語輕鬆活潑,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而又很貼切,但不是那么精確,甚至情節的前後銜接都很隨便,以至於出現不少漏洞,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書的吸引力,這本書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樸的鄉下人扎堆開玩笑,就能感受到這種暖和的,自然的活力來。
作者塞萬提斯正是這種社會低層的角色,他是個傷殘的軍士,被俘當過奴隸,其間帶領弟兄們幾回逃跑,都被抓回來。被人贖回來之後,一貧如洗,寫作也沒有讓他脫貧,還因為無妄之災坐了幾回牢…….最後得水腫病死了。死後,人們也不知他的確切葬處。
堂吉柯德,一個鄉下紳士,讀騎士小說入了迷,一心想要把書中騎士的種種行為付諸現實,他以利相誘,居然說動了鄰居桑丘去作他的奴僕,這樣,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就開始了這部“偉大的信使”。
在歷險中,和別人交談,只要不涉及騎士道,堂吉柯德頭腦清晰,見識高明,他有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稱騎士典範,他一心追求正義,和想像中的敵人“作戰”毫不畏懼,連命都不要,他堅信自己應該扶助弱小,但事實上,他往往給別人添亂。他捍衛純潔忠貞,痴心不悔地堅守著自以為是的愛情,而他所謂的“情人”是個粗壯的村姑,壓根不認識他。他在想像的世界裡生活,歷盡挫折而不後悔,認為這只不過是“魔術家搗的鬼”,還不斷給桑丘打氣---騎士總是要歷盡各種艱險,才能成就豐功偉績的。
而桑丘呢?他是個只看見眼前利益只顧自己的農民,因為堂吉柯德許給他種種好處,他才跟著去當奴僕的,他滿足於口腹的享受,對堂吉柯德的各種奇思異想不斷戳穿,對他的清苦生活滿腹牢騷。“天上飛的老鷹,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雞。”他憑常識判斷處理問題,總督居然當的不錯,當然,後來他覺得累,不願當了。
主僕二人的歷險,略似《西遊記》當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的歷險,只是前者是現實世界為背景的荒謬,而後者是以神話世界為背景的奮鬥。這另人想起信仰的問題,信仰是遙遠的,如遠方的燈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於經驗,是感性的,淺薄的而或許是“正常的”,桑丘就是一個沒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僕二人看似矛盾,實際卻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誰又能笑話他呢?如果一個人有點使自己激動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遊俠夢更加真實,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滿足於眼前的快樂,又有誰甘心這樣呢?
簡單來說,拿當時的一個笑話來結尾吧.
西班牙當時的國王在王宮陽台上看到一個學生一邊看書,一邊狂笑,就斷定這個學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則就是個瘋子。果然,那傢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作者和他筆下的堂吉柯德一樣,是一個悲劇人物.1547年10月出生於西班牙的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父親羅德里戈·德·塞萬提斯和母親萊昂諾爾·科爾蒂娜是破落貴族。
1550—1565年 舉家遷居至巴利阿多里德、馬德里和塞維亞。
1566—1569年 居住於馬德里,在人文主義者胡安·洛佩斯·德契約斯神甫的學校就讀,後被神甫稱為詩人。
1569年 發表最初的幾首詩,開始軍旅生涯,並且作為胡里奧·阿夸比瓦樞機主教的侍從出行羅馬。
1570年 離開教廷參加了步兵團。
1571年 參加了萊潘托戰役。左手在戰鬥中被打殘,由此落得了“萊潘托殘臂人”的綽號。
1572年 加入洛佩·德菲格羅亞兵團,後開赴希臘的科孚島,參加了西班牙東部沿海地區及希臘的納瓦里諾戰役。
·9801··附 錄· 塞萬提斯生平簡歷
1574—1575年 輾轉於義大利的撒丁、熱那亞、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在乘“太陽號”船赴西班牙途中被非洲柏柏爾族人的三隻海盜船俘虜,送到阿爾及爾。
1575—1580年 在阿爾及爾當俘虜期間曾數次向西班牙幾位大臣寫信求助,並且創作了一些幕間短劇和喜劇。後被家人用五百金盾贖回。《唐吉訶德》中的俘虜經歷就是塞萬提斯這段生活的寫照。
1581—1582年 在里斯本結識了葡萄牙的安娜·弗蘭卡夫人,並養有一女伊薩貝爾·德薩阿韋德拉。
1584年 同西班牙的卡塔利娜·德帕拉西奧斯·薩拉薩爾結婚。
1585年 出版了《加拉特亞》第一部,隨後出版了《阿爾及爾生涯》和《努曼西亞》。
1587—1589年 在安達盧西亞接受了皇家軍需官的職務,負責為無敵艦隊和陸軍採購軍需品。
1590年 向國王請求到西印度群島供職,未獲準。1591—1592年 輾轉於村落之間採購軍需品,後被誣告為帳目不清,身陷囹圄。
1594年 回到馬德里,後任格拉納達稅史。
1597年 被人指控為私吞錢財,再次入獄。
1598年 獲釋出獄,擔任一些私職,其間創作了一些詩歌、十四行詩和一首歌謠。
1603年 赴巴利阿多里德為自己洗刷冤名,隨身攜《唐吉訶德》上卷手稿。
1605年 《唐吉訶德》上卷出版,一年之內再版六次。不料又捲入一場官司中,同姐妹、女兒和外甥女一起在牢房中度過了幾天。事實澄清後獲釋。
1606年 在馬德里落腳,擔任私職,經濟狀況窘迫。
1607年 開始在文學界樹敵,其中包括洛貝·德·維加。《唐吉訶德》被譯成歐洲幾種主要語言。
1609年 加入聖體教友會。
1613年 加入聖方濟會《懲惡揚善故事集》出版。
1614年 《帕爾納索遊記》出版。
1615年 《八部喜劇及八部幕間短劇集》和《唐吉訶德》下卷出版。
1616年 身患嚴重水腫,為《佩西萊斯和塞西斯蒙達》寫了《向萊穆斯伯爵致辭》,4月23日逝世於馬德里,其墳塋至今未找到。

寫作背景

寫作特色

小說簡介

內容摘要

文化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