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字經》

《台灣三字經》出版於1900年台灣日治時期,為古言文作品。該本以漢字著作的作品

基本信息

台灣三字經》出版於1900年台灣日治時期,為古言文作品。該本以漢字著作的作品,作者為台灣新竹人士王石鵬。《台灣三字經》的著作對象是台灣童蒙學子,目的在以口頭熟讀捷經來介紹台灣歷史與台灣地理。不過,於經文內文中,卻表達了台灣總督府治理台灣初期,台灣人普遍的“棄民”心聲。經過作者註解後,夾有韻語的《台灣三字經》成為內容豐富,易於介紹台灣風光的工具書,因此有人稱該書為台人自製的“台灣小百科全書”。另外,該書亦可使用台語八聲七調來詠朗誦吟唱,並更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作者簡介

台灣三字經的作者為王石鵬。王石鵬,字箴盤,號了庵;1877年生於台灣竹塹。本來以準備科舉為主的王石鵬,因為甲午戰爭乙未戰爭以及清朝將台灣割讓予日本等因素,中輟功名求取。惟後仍以詩文王友竹王瑤京合稱“新竹三王”,聞名於台灣文壇。另,他也就職於新竹知事櫻井勉幕僚;以出面調護台灣人民為主要工作。

內容

《台灣三字經》的經文部分共2,712字,從經首“爾小子,生於斯;地理志,宜先知。”至經尾“能孰(熟)讀,非無益;智識開,宜遊歷。”均為三字一句,且兩句互相對仗的夾韻語文體,該文體系模仿中國宋朝王應麟所著作的漢古文《三字經》,因此作者將書名取為《台灣三字經》。該書內容包含台灣之位置簡介、地名源由、政治經歷、動亂、社會沿革、台灣原住民、台灣山川、台灣物產與台灣經濟等等。
除此,該書尚有一特色,就是於每段經文後,多有其注釋來闡發其經文義理,因此除了便於口頭熟讀外,內容亦十分豐富,因此,稱得上是一部介紹台灣的小百科全書。例如:“民好亂,如燈蛾,撲不盡,可奈何。”經文後面,作者即有“藍鹿洲有雲,台民好亂,如蛾戲燈,前者既死,後者復至”的注釋。
該書於1900年出版,時值1895年始政不久的台灣日治時期。因此,作者除了邀請同鄉文人王友竹作跋外,亦商請台灣總督府日籍編修官小川尚義題字“如此江山”。另外,亦有人指出,《台灣三字經》亦呈現了作者從清朝子民變成日本國民的“棄民”心情。

名稱與歷史

《台灣三字經》內容從“爾小子,生於斯;地理志,宜先知”至“又東蕃,與東瀛,同此島,不一名。”為台灣輿情簡介及曾有地名介紹。經文內表示,台灣曾有地名計有:大琉球、毗舍耶、高砂國、安平、東蕃、東瀛等。
名稱簡介完畢後,經文內“明成祖,思富強,命三寶,航西洋。遇颱風,船東止,入台灣,自此始”至“改國權,為民主,二百營,張旗鼓。大兵至,破諸營,南北路,盡蕩平,此治亂,敘大略”共92句為“台灣治亂沿革”;即台灣歷史說明。其中,經文認為發現台灣的人是鄭和,開發最力者為鄭成功,另外也有“滄桑跡,恆變遷,探金讖,豈其然。”的心情描繪。

教育人文與地理

經文內的教育發展;人文及風光介紹,起始自“開風氣,自光文”至“大鹹湖,亦著名”。這段經文包含了淡水、下安平、打狗、媽宮等港口;大肚溪、大安溪、牛罵溪、淡水河等河溪流;新高山、大武山、蘇澳山、傀儡山等高山;及水砂連等湖泊。連同注釋,此段內容約略介紹台灣全部主要港口、山峰與河流溪;並有“基隆崖,六千尺”或“高峰插天,有一千二百八十五丈,此山為台灣第一高峰”等數據標明。

經濟地理及族群

從“厥湧泉,有四處,厥溫泉,二可據”至“兩生物,溫熱帶,及南島,包括內”段落,為台灣經濟地理介紹。內含礦物、植物花卉動物魚類等。
關於台灣原住民、漢人經營等族群方面,《台灣三字經》亦以“古時代,移住民,巫來由,比律賓”到“開蕃地,沈幼丹,善經營,不畏難。”等百句來描述。在注釋方面,則有“然生蕃男女之關係,概屬嚴格一夫一婦,不能娶妾,故有夫之奸,定為第一罪惡,其無夫之奸,亦須罰”等詳盡原住民律法介紹。

產業氣候

緊接台灣原住民介紹的則是台灣產業敘述:也就是從“台灣島,地沃肥,況四季,風雨依”到“最多額,阿片煙,次磷寸,毛布綿”。以1900年言,稻米一年二獲,農產統計米第一位,甘薯第二。經濟作物則包含砂糖、茶、大甲席等。漁產則有松魚鰈、鰡鱸鯖、鰆蝦鰋及烏魚等。工商業以樟腦、茶產業為首,也為主要輸出品;而輸入品最多額為鴉片,第二則為磷火。於台灣氣候描述方面,《台灣三字經》則有“論氣候,南與北,二部間,成異域”到“夏秋至,雷發聲,地恆震,山嶽鳴。”描述。

行政區劃及島嶼

《台灣三字經》最後部分,除最後“能孰讀,非無益;智識開,宜遊歷。”結語外,就是台灣行政區劃與主要離島的介紹。於行政區劃方面,從“敘全台,舊都邑,四部間,府縣立。”到“卑南境,番社多,四十六,共包羅。此人跡,最罕到,難詳知,其深奧。”而島嶼方面介紹則由“諸島嶼,惟澎湖,誠海峽,最要樞。”到“惟龜與,形最小,如圓錐,住民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