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來臨的大逆轉:在金融危機中抄底與重生》

《即將來臨的大逆轉:在金融危機中抄底與重生》

《即將來臨的大逆轉:在金融危機中抄底與重生》不同於坊間其他關於金融危機的書,以旁觀者的姿態在說故事,而是以參與者的姿態寫給普通老百姓看的。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即將來臨的大逆轉:在金融危機中抄底與重生》側重於三個方面來寫作:第一,金融危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利用危機所引發的機遇;第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傳遞路徑,包括對中國房價、股市的影響;第三,從金融市場運行、金融創新的本質等方面,對金融危機的產生機理進行分析。
不再做聽故事的人,要做那個講故事的人,用好最後一個銅板,成長為富翁。
經濟學家基於經濟基本面與股票基本面對股票的價值作出判斷,其模型本身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其基礎數據存在問題。而評論家不但模型存在問題,就連基礎數據也存在問題。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即將來臨的大逆轉:在金融危機中抄底與重生》作者認為,只要使用不超過五條原理——成本收益風險原理、需求原理、效用最大化原理、市場調節原理、政府監控原理,就可以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90%的經濟現象。《即將來臨的大逆轉:在金融危機中抄底與重生》就是利用這五個基本原理。對金融危機、巨觀經濟、房價、股市、個人投資等熱點經濟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
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是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而不是大家一看見就頭痛的數學模型與公式。

作者簡介

李勇堅,湖南人。1997年畢業於湖南大學;2000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知識與增長——基於內生增長理論的研究》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2003年之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為:經濟成長理論、服務經濟理論等。參與撰寫的著作有:《增長就業與公共政策》、《中國財政經濟理論前沿》、《中國經濟周期研究報告》、《財經藍皮書》(多卷)。個人專著:《核准制下企業上市的律師實務》(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目錄

導言我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應該知道什麼
第一節一盤牛肉引發的“血案”
第二節金融食物鏈:一環套一環的生態圈
第三節金融牛肉的烹製者:投資銀行
第四節壞牛肉是怎樣做成的
第五節次級貸與行銷創新
第六節次級信用者如何變成香餑餑:貸款公司的道德風險
第七節為什麼是美國,為什麼是現在
總結次貸危機的形成過程
第一章錢是怎么變出來的:創造貨幣的魔術
第一節金錢的本質
第二節從實物到信用:紙幣及虛擬貨幣
第三節錢是怎樣變出來的:創造貨幣的魔術
總結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錢
第二章錢多了一定會燒掉:金融危機的本質
第一節降息與貨幣幻覺
第二節可怕的“預期自我實現
第三節由“預期自我實現”到金融危機
總結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第三章數學包裝下的賭博:金融創新的實質
第一節金融創新的實質
第二節從創新到危機
第三節金融創新的幕後推手
第四節創新並沒有消除風險
總結
第四章這個冬天有點冷——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第一節金融危機下的眾生相
第二節從金融危機到實體經濟
第三節美國感冒,中國吃藥
第四節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
總結從金融到實體的那一步
第五章降!降!降!房價必定暴跌
第一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神話
第二節犯錯誤的經濟學家與專家
第三節吞噬財富的房地產市場
第四節必定下降的房價
第五節從房屋的本質來看房價
第六節房價是一場戰爭
總結房地產的冬天還沒有開始
第六章寒風中只剩我一人:風雨飄搖的股市
第一節我們真的明白嗎?
第二節我們還能相信嗎?
第三節投資股票是錯誤嗎?
第四節現在應該怎么辦?
總結
第七章風險就是機會:在危機中成長為富翁
第一節金融危機之“危”
第二節金融危機之“機”:抄底金融市場
結束語我們正處在大逆轉的前夜

前言

“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狄更斯的這句話已經被人引用了一千遍,我還是願意在本書的開篇引用它。
現在坊間關於金融危機的書已經有數十種,我為什麼還要寫作本書呢?這是因為我覺得此前的圖書均是以旁觀者的姿態在說故事,沒有以參與者的姿態寫給老百姓看。它們或者從金融史的角度進行研究,書中充滿了傳奇——比和《貨幣戰爭》、《資本戰爭》;或者研究應對金融危機的國家策略,符合我國宏大敘事的風格,具有憂國憂民的傳統。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人畢達哥拉斯曾說:生活就像奧林匹克運動會,聚到這裡來的人們通常有三種目的:有些人摩拳擦掌以折桂,有些人做買賣以贏利,但還有一些人只是單純做參觀者,冷眼靜觀這一切。
那我們要做哪種人呢?
在金融危機中,房屋價格下降,股市崩盤,藝術品等收藏品大幅貶值,社會財富在一夜之間嚴重縮水。

精彩書摘

導言我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應該知道什麼
第一節一盤牛肉引發的“血案”
通過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其實新世紀金融公司遠非那隻蝴蝶,真正引發金融危機的蝴蝶隱藏於我們看不見的深處。正所謂“魔鬼隱藏於細節之中”。
為了便於理解金融危機,我們先講一個關於牛肉市場的故事,看一盤牛肉如何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血案”。我向你保證,這個故事將是你所見過的描述金融危機的最形象的故事。
有一大塊牛肉,已經快要腐壞了。這時候,一家相當有名的飯店站出來說,這塊牛肉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將牛肉中比較好的部位加入大量作料,並通過大廚的精心製作,能夠做成一盤香噴噴的紅燒牛肉。這盤牛肉如果掛上名牌飯店的招牌,再經過一些所謂美食家的推薦,會很有價值(但售價比正常牛肉低一點)。牛肉的其餘部分還可以做成牛肉干、牛肉湯等,讓其發揮最大效用。
剛開始,消費者看到牛肉價格如此便宜,就大量消費牛肉。市場甚至出現了牛肉短缺。突然有一天,有人感覺吃了這盤牛肉後消化不良。這時,開始流傳關於牛肉的各種說法,牛肉開始滯銷。最後,真相被披露出來,整個牛肉市場就崩潰了。
在這個故事裡,次級貸款就是已變質的牛肉,次貸抵押證券(MBS)及其衍生產品(CDO、CDS等)相當於這一盤牛肉及其副產品。證券化過程就是牛肉的烹製過程。投資銀行就是賣牛肉及其副產品的飯店。各種調料就是各種信用增級工具。美食家就是所謂的評級機構。牛肉的消費者就是購買次貸產品的投資者。而整個金融市場就是我們故事裡牛肉市場。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次貸危機只是“三鹿事件”在金融界的一個版本而已,其實質是將偽劣產品經過品牌化包裝後再進行銷售。次貸危機的本質是一種劣質原材料被包裝成優質金融產品後,價格急劇膨脹,經歷一個拐點後迅速回歸的過程。這個過程將連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產品(包括優質金融產品)價格急劇下降。
事實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曾經就次貸危機作過一個類似的比喻:
有一個爛蘋果,以前不吃的爛蘋果,最早次貸把它拿盒子包起來,就衍生了一次,把它給賣了,說它裡邊是好蘋果。然後呢,下一道工序再包一層盒子,這個盒子更漂亮,但是包得更嚴密,又賣一次,又衍生一次。下一次呢,再有一個人用更漂亮的盒子,比我們的月餅盒子還好看的盒子包裝起來,再賣一次。這就是衍生品的作用。
第二節金融食物鏈:一環套一環的生態圈
牛肉的故事雖然形象,但我們仍然需要對各種術語進行一番通俗化的讀解,以說明金融食物鏈如何構成,以及人們如何利用壞牛肉做成“看上去很美”的金融大餐。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讀者可以略過本節,直接閱讀下一節。
金融大餐的原料及成品: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是貫穿本書的最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種有價值的、與錢相關的資產,它與其他資產最重要的區別是能直接帶來未來的現金流,而且可以快速變現。通俗地說,金融資產就是一種能夠生錢的資產;人們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讓其生錢。
但是,單純能夠生錢的資產並不是金融資產,房產也能夠生錢(獲得租金),但它並不是一種狹義上的金融資產(房產是一種廣義上的金融資產,尤其在繁榮時期,房產成交活躍,從而具有金融資產的性質)。
這一點涉及金融資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即金融資產存在一個能夠快速變現的市場。正是因為這個市場的存在,金融資產的價格往往波動很大。
根據上述描述,你家裡的電視機並不是金融資產,因為電視機不會產生很好的現金流。你到超市購買的牛肉也不是金融資產,因為你買牛肉的目的就是為了吃掉它(消費)。金融資產最重要的種類包括銀行存款、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債券及信託資產等,以及這些基本品種的衍生品。
在以金融資產投資為主的虛擬經濟中,社會經濟運行的主要方式是錢生錢。這一點至關重要。
信用評級機構
金融資產的持有者並不是投資專家(即使投資專家,也可能對其專長以外的領域一知半解),他們是金融資產的真正消費者,但他們未必能夠對金融資產的質量作出評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信用評級機構應運而生。信用評級機構是對證券的信用即償付風險進行評判的機構。通俗地說,信用評級機構就是對“金融美食”進行品評的“美食家”,以及對這些“食品”進行分析的“檢測機構”。通過分析與檢測,他們將告訴你某道金融美食有沒有有害物質、有哪些營養、大概值多少錢,等等。他們還會告訴你,長期食用這些金融美食會對你的軀體構成多大的危害。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評級機構應該是嚴格獨立的。
這些機構包括大名鼎鼎的標準普爾、莫迪、惠譽等。它們在對證券的各種風險進行評判之後告訴人們買人某種證券(主要是債券及其衍生品)收回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證券的評級越高,說明投資者收回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信用等級最高的國債,基本上與貨幣差不多,幾乎不存在風險。這些信用評級機構都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複雜的評估工具,在市場上卓有聲譽。但是,我們後面的描述將告訴你,在面對金融創新時,評級機構也會犯錯。這一點充分說明了金融創新的複雜性。
對沖基金:不守規則的“壞孩子”
一般而言,共同基金(如養老基金、公募基金)等集合資金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縮小風險,並獲得穩定的收益。但是,對沖基金(hedgefund)追求的是高風險、高收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對稱基金大量採取賣空、槓桿操作、程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相關概念將在後文逐一解析)
對沖基金在本質上是一種私募基金,一般來說,對沖基金採取合伙人制,這些合伙人分為兩個部分:基金投資者與基金管理者。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伙,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對沖基金的份額不能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正是由於這些特徵,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對沖基金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且不能公開募集資金等。為了避開美國的高稅收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操作的對沖基金一般在巴哈馬和百慕達等稅收低、管制鬆散的地區進行離岸註冊。
由於對沖基金在進行投資操作過程中基本不受限制,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貸資金進行槓桿操作,以牟取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因此,對沖基金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後來者,但絕對是一個呼風喚雨的角色,是金融市場不守規則的壞孩子。
信用增級
信用增級就是通過提供各種擔保,增強金融資產的信用,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就是說,信用增級給金融資產增加一道或多道保險,使其信用等級提高。
例如,你的一個朋友找你借錢,你認為這個朋友的收入較低,償債能力較差(也就是說你朋友的信用等級較低),你不太願意。這個時候,你朋友的朋友——一位很有錢的企業家——說,老兄,你就放心吧,我給他作擔保。這樣,你就願意借錢給你的朋友了。這就是一個信用增級的過程。
信用增級這個概念本身說明了證券的評級具有相對性。
信用增級對金融市場具有重要意義。當某筆資產質量不好,以其為抵押發行債券時,債券的信用評級會很低;信用評級低的債券在市場上很難有買家,流動性變得很差。正如我們在前面分析的,金融資產的生命在於其流動性,如果因評級低而無人購買,就基本上玩完了。1980年代的垃圾債券就是一個例證。所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信用增級這個工具,全球可交易金融資產的數量將大大減少。
為了拯救質量較差的金融資產的生命,擴大可交易金融資產的數量,天才的華爾街人想到了信用增級。信用增級可以通過三個方法來實現:
第一,信用增級最簡單的辦法是提供超額擔保(抵押)。例如,評級機構經過分析,認為某種用以抵押的資產能夠收回1億元現金的機率是50%。如果將其按1億元進行抵押發行證券,則投資者可能遭到50%的損失。顯然,這種證券的風險很高,如果直接推出,則屬於“玩完”級的證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同樣的資產進行抵押,發行5000萬元的證券,這樣,投資者的風險就很小了(但不是完全沒有)。這種方法就是超額抵押。超額抵押的方法簡單易行,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同樣的資產所創造的證券價值小,這對習慣於用一分錢辦一塊錢的事的華爾街來說,可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辦法。
第二,進行信用增級還有一個流行的辦法——找一個富人作擔保,即由某富人承諾在債務人違約時以約定的價格向投資者購買金融資產。這就是我們在前面舉的例子。這個辦法的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富人進行了多少這樣的擔保。例如,一個富人可能有100億元資產,但是,他為
1000億元證券進行了擔保。這種情況下,此富人的擔保基本沒有意義。
第三,通過為債券的償付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來實現信用增級。當證券不能兌現時,由保險公司負責代為償付。這種方法的缺點類似第二種方法。
在後面的故事裡,我們將看到,增加信用擔保或購買保險的方式是次級債增強信用的主要方式,也正是其缺點的存在,將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