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來和笛木乃》

《卡里來和笛木乃》

《卡里來和笛木乃》是一部雅俗共賞、影咱很大的阿拉伯寓言故事集。它本是古印度梵文書籍中的故事,經波斯人編纂與加工,再經波斯籍阿拉伯散文大師伊本·穆格法翻譯與再創作,成書歷經幾個世紀。

基本信息

簡介

改編自古代印度(約公元4世紀~6世紀)的一部非常著名寓言集:《五卷書》。書里的幾十篇寓言和童話中的主人公基本上是飛禽走獸,但他們說人的語言,也有人的思想感情。這些飛禽走獸就是人的化身。這本書在語言上的特點是形象哲理的高度統一,讀者可以從中領略到許多處世為人的道理。在形式上,運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手法,頗具特點。

背景

《五卷書》,梵文作Pañcatantra,是印度古代最著名、流傳最廣的寓言與童話故事集。在現存的諸種版本中,時代最早的可能上溯到二三世紀,最晚的梵語本是12世紀編訂的。現代印度最流行的本子,大概是二者之間的傳本。大約在6世紀中葉,一個叫白爾才外(Burzōe)的醫生,受呼思羅·艾奴施爾旺(ChosrauAnōscharwān)國王之命,把這一部書譯成了巴列維語(Pehlevi)。
570年前後,巴列維語譯本(此譯本後來失傳)被一位敘利亞詩人布德(Bud)譯成了古代敘利亞文,稱之為《卡里來和笛木乃》。又過了大約180年,至750年左右,伊本·阿里·穆加發(AbdullahIbnal-Moqaffa)又依巴列維語將之譯成了阿拉伯語,仍稱《卡里來和笛木乃》。

作者簡介

伊本·穆加發(724~759),生於波斯祖爾城的一個鄉村。年輕時就獲得了廣博的阿拉伯文化知識,並在文化界享有盛名。由於他言論中有改良社會的觀點,被統治者所殺害,當時他只有35歲。伊本·穆加發在翻譯《五卷書》的過程中,對原書作了增刪,並改名為《卡里來和笛木乃》,對文字作了一些修飾,使之成為面目一新的藝術精品。

特點

《卡里來和笛木乃》文字優美典雅,清新自然,在阿拉伯古代文學中,它被公認為地位僅次於《古蘭經》的散文經典名著,對阿拉伯語文學語言的發展貢獻極大。它在世界文學史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季羨林先生在為該書中譯本所寫的“前言”中寫道:“從亞洲到歐洲,又從歐洲到非洲,不管是熱帶寒帶,不管當地是什麼種族,說的是什麼語言,它到處都留下了痕跡。這些寓言和童話,一方面在民間流行;另一方面,又進入歐洲的許多傑作里去,像義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談》、法國拉芳丹的《寓言》、德國格林的《童話》、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等等……”

內容節選

“進忠言的人需要忠告並不亞於接受忠言的人,勸人為善者並不比好為善者更幸福,教人為善的先生並不比好善的學生更有品德。”(“鴿子、狐狸和白鶴”)
“行善而望人報德,是最大的錯誤。”
〈國王〉;“我的這三位朋友,從今以後,都認識清楚,所有的吉凶禍福,都是命定的。因此我希望你們諸位,也切實地了解,命定是無所不包的。現在我所得到的這些幸福,都是命定要如此。決不是才智和奮鬥所營謀得到的,更不是用美麗而得到的。當時我的胞弟驅逐我出國時,我已成了無以為生的流落者,哪裡會想到來做另一個國家的國王。有美麗的人,有苦鬥的人,有才智的人,在世界上車載斗量的,但是,命定卻專使一人做了國王。”
聽眾中有人說道:“陛下這一番議論,極有哲理。陛下今天的榮華富貴,就是陛下的信仰堅固,思想超凡所得的,陛下所說的這層哲理,我們已人清楚,並且確切的相信。我們感謝真宰賞賜我們這位賢明的君王,世上最幸福的人民,就是擁戴著賢明的君王的人民。”

賞析

《卡里來和笛木乃》是一本寓言故事集,最早源於印度梵文名著《五卷書》,6世紀中葉被譯成古波斯巴列維文,伊本•穆格法於公元750年左右將其譯為阿拉伯文。
《卡里來和笛木乃》並非《五卷書》的簡單譯本,而是一部譯者在原作基礎上大量加工、再創作的作品。此書以第一則故事中出現的兩隻狐狸“卡里來”和“笛木乃”命名。從內容來看,書中寓言和童話的主人翁多半都是飛禽走獸,但卻表達了人的思想與感情。作者身處伍麥葉朝與阿拔斯朝的交替時期,目睹了當時政治、社會的各種弊端,他著譯此書,就是出於勸誡君主、教誨百姓、改良社會的目的。
引人注意的是,作者對所有故事的評論闡述,依據的都是理智與經驗,而很少依據宗教教義。請看他對理智的讚美:
“真主賜給人類的最大的慈惠是理智。理智是一切的主宰……理智是萬善的因,是幸福的鑰匙。誰不需要理智?理智是經驗閱歷的成果。它潛伏在人身內部,如同火藏在石塊內部,兩塊石頭相撞,就迸出火花;人的經驗閱歷越多,理智就越增長。經驗豐富,理智高明的人一定愛好幸福,能實現今生的願望,修積後世的功德。”(“白爾才外出使印度”)

世界著名兒童文學作品

無論童話還是寓言,小時候我們都在一篇篇兒童故事中尋找中快樂和真善美。那一篇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自有它的藝術價值及魅力在裡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