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批判書》

《十批判書》

《十批判書》由《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10篇文章集成。

基本信息

《十批判書》

正文

《十批判書》《十批判書》
中國現代思想家郭沫若關於先秦思想史的著作。以輯10篇先秦人物思想批判和自我批判文章而得名,作於1943~1945年。1945年9月由重慶群益出版社初版,1954年人民出版社改排出版,1976年人民出版社改排重印。作者進行了若干文字訂正。1982年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 2卷。原書的《改版書後》,作者後改題為《蜥蜴的殘夢──〈十批
《十批判書》
判書〉改版書後》,收入《奴隸制時代》一書中。
《十批判書》由《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10篇文章集成。
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作者堅持中國社會經歷了奴隸制發展階段的論斷,自我修正過去認為殷代是原始社會末期、周代是奴隸社會開始、否定井田制的存在等論斷。本書對先秦諸子的哲學、政治、倫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及其源流和演變進行了探討,並對其中一些重要人物和著作進行了考辨,有許多獨到見解,自成一說。這些觀點自發表以來,在歷史和思想史、哲學史等學術界引起了熱烈反響和爭鳴。作者特別聲明,他反對不加分析而籠統地表示反對或讚揚的主觀主義或公式主義的態度。他認為自己是以人民為本位的道理歷史地進行批判的,“合乎這種道理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惡”。作者說他所以比較推崇孔子孟子,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在各家中,比較富於人民本位的色彩,沒有達到後代儒者那樣下流無恥的地步。作者對初期法家也是肯定的,而對韓非的“法術”、“君主本位”思想和秦始皇的《十批判書》“極權主義”則持否定態度,並進行了尖銳的貶斥。書中對一些具體人物的思想、歷史作用的大膽評論未必精當,學術界至今爭論不已。
《十批判書》與作者另一著作《青銅時代》為作者擬定撰寫的《先秦學說述林》的姊妹篇。該書重於評論,《青銅時代》則重於考證。(見彩)

版權資訊

書名:十批判書
作 者:郭沫若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
ISBN:9787802224797
開本:16
定價:36.00元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先學醫後從文。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6年任廣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參加中國共產黨。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所著《甲骨文研究》、《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都曾在學術界引起震動。生平著述收在《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里。

編輯推薦

《十批判書》編輯推薦:東方出版社有鑒於此,計畫編印了套能反映民國時代學術成果的系列文叢,蒐集這段時期文史哲名著,匯為"典籍文庫",以簡體字排印。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目錄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孔墨的批判
儒家八派的批判
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
莊子的批判
荀子的批判
名辯思潮的批判
前期法家的批判
韓非子的批判
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後記
——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
後記之後
蜥蜴的殘夢
——《十批判書》改版書後
……

毛澤東對其的批判以及日後郭先生的轉變

·1973年7月4日,毛澤東同王洪文、張春橋談話。他說:“郭老在《十批判書》裡頭自稱人本主義,即人民本位主義,孔夫子也是人本主義,跟他一樣。郭老不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國民黨也是一樣啊!林彪也是一樣啊!我贊成郭老的歷史分期,奴隸制以春秋戰國之間為界。但是不能大罵秦始皇。”毛澤東公開反對孔夫子的人本主義,即人民本位主義,贊成秦始皇的君本主義,即君主本位主義。
·1966年文革爆發,郭沫若發表談話:“在一般的朋友、同志們看來,我是一個文化人,甚至於好些人都說我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什麼歷史學家。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桿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些東西。按字數來講,恐怕有幾百萬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標準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