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門》

《北天門》一名《四盤山》,又名《四郎探母》。此劇是生、旦唱腔成就較高的傳統戲之一。

簡介

《北天門》一名《四盤山》,又名《四郎探母》。此劇是生、旦唱腔成就較高的傳統戲之一。《四郎探母》取材於楊家將故事,但情節卻與《楊家將演義》有所不同。小說中的楊四郎戰敗被擒後降遼招親,是為了伺機報仇。後來果然策應宋軍破遼。該劇的作者卻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戰爭氣氛,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人倫親情。因而長期以來對此劇褒貶不一。貶之者認為:這齣戲同情和美化了"叛國投敵"的楊四郎,宣揚了"叛徒哲學",有辱楊家將"一門忠烈"的形象,應當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認為:楊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屬於"冤假錯案",應予平反。儘管對該劇的思想傾向有不同的評價,但褒貶雙方對《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都一致公認。

劇情

楊四郎延輝在宋、遼金沙灘一哉中,被遼擄去,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掛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公主問明隱情,盜取令箭,四郎趁夜混過關去,正遇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奸細捉回。六郎見是四哥,親自鬆綁,去見母親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別母而去。

評價

該劇結構嚴謹,情節順暢,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對人物感情的描寫,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在兩軍對陣、劍拔弩張的背景下,身陷異邦的楊四郎夤夜冒著殺身之禍偷跑出關探望母親。漫長的15年骨肉離別,短暫的一夜團聚,楊四郎在聲聲更鼓的催促下,依次與家中親人相見,說不盡的離愁別恨、思念之情,卻又才相聚,又分離。
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種種人倫之情,蒼涼淒楚,哀婉動人。該劇人物不少,行當配置相當整齊,唱念安排得當,唱腔也豐富而優美。

盤點晉劇的優秀劇目

晉劇作為我國一個優秀的劇種歷史源遠流長。而其自身的發展所產生的一些優秀曲目又是膾炙人口。在其發展歷程上名伶薈萃,競爭激烈,形成了一個人才濟濟、實力強大、互相競爭的大好局面。劇目繁多,文武齊備。由於人才輩出,上演的劇目多是名人手戲。現在就讓我們來回味一番這些優秀的劇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